Categories
童话:2-3岁

改变孩子要先改变父母(06-03-21)

以前看过孙瑞雪的《爱与自由》,后来又看过李悦儿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再后来接触新浪的早教论坛。很多做教育的人最初从大年龄段做起,结果做着做着就转向了小年龄段,又从小年龄段转向孩子的父母(李悦儿是典型的例子,而早教的张教授更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他本身研究的是心理学)。因为青春期乃至成年人的问题往往来源于幼年时期所的环境,而要改变幼儿的环境就必须从改造父母做起。甚至童话现在所在的幼儿园,也或多或少得在试探—当然改变成年人是困难的,尤其当你说他们不对的时候,这种尝试在幼儿园方面是异常小心。
孙瑞雪和李悦儿在北京的教育经历了很多坎坷,然而目前两个人也都取得了一些进展,想必有个人的努力也有民间的支持。感动于他们的执着,即便他们本身的努力失败了,我仍然相信他们的书会影响很多父亲和母亲,从而对更多的孩子产生影响。今天在幼儿园我看到一个妈妈正在尝试用蒙氏去影响幼儿园老师,改变就从自己做起。:-).
孙瑞雪教育机构最近在举办一个为期一年的活动,10次讲座,想到网站上看个究竟,可这网速太慢。我爬了半个小时还没找到具体的信息。:-(。按说我家离华亭那边也不远呀!

看完了《倾听孩子》,书的第一部分是父母倾听孩子。作者的一些假设颇有道理:

1. 儿童天生是可爱的,他们容易与人合作和相处,有很强的求知欲。

2. 儿童良好的天性会被不良情绪所掩盖,当他们感到悲伤、惊恐、害羞、孤独或不被赞赏时,就会产生“出轨”行为,不再对人抱有信任、合作和热情的态度。

3. 受伤还的感受会导致孩子的行为变得可恶、可怕或僵化,这类行为表明孩子需要帮助。

4. 如果孩子处于上述状态,只要有成年人在他身边听他诉说烦恼,他就会从这种感觉中解脱出来。

书的第二部分是讲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如何寻求帮助,即寻找自己的倾听者。在倾听对方说话的过程中,要把倾诉者看作有能力处理自己问题的人,他们只是需要一种合适的途径来处理自己情绪,迈过了情绪这个坎,他们又恢复了原有的能力。虽然作者提到这和心理分析不同,我个人觉得这可能像是业余的心理分析吧!

昨天晚睡到半夜,听见童话说话:爸爸,你别打呼噜了,太吵了。童话爸爸看样子是听见了,翻了个身,两个人相安无事又都睡着了。前两天童话还没睡着,童话爸爸打呼噜。童话对我说:妈妈,爸爸打呼噜太吵了。我推了推童话爸,他翻个身接着睡了,昨天没用我干涉就解决了,真好。

晚上我喂童话吃苹果,童话爸爸玩空竹。许是手生,居然转不起来了。我对童话说:童话教教爸爸吧!童话异常自信得答应了。只见小家伙走到爸爸跟前,拿起两根棍,连空竹都没装上就一上一下得摇晃了起来。摇了一会儿递到爸爸手里,然后把空竹放在上面说:我给你缠上啊~。放上之后就示意爸爸开始练习。这小家伙~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