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童话:3-4岁

风筝怎么做,谁知道?(07-01-29)

三天集训,回来的第一任务就是接童话,宝宝和代代三个孩子去小其妈妈那里作风筝。
到得早,代妈还没有到。老师开门说刚吃完饭去洗嘴了。趴在窗户上看到从洗手间方向出来一个孩子,是代代,又出来一个,是凡凡。再出来一个,童话。三天不见,似乎脸色看上去还不错,依然清澈的目光,柔和的小手小脸。享受着看着他自由自在活动,不经意间却被其他小朋友发现了。过了一会儿,小脸出现在门后,使劲拍门。母子重逢,两个人的快乐都是溢于言表的。
作了风筝才知道为什么我们小时候随便用棍子捆,再用报纸粘出来的风筝为什么不能飞。一个最简单的十字骨架的风筝,横的那一根竹子是扁平的,中间厚两边薄;竖的那根也是扁的,也是中间厚两边薄,同时还要满足上边厚下边薄。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让整个架子兜风,同时便于边缘泻风。而且两根竹片必须从同一根竹子上取材,才能使材料的物理性质保持一致。糊风筝的纸两面差异很大,一面光滑一面粗糙,光滑的这面要迎着风,以降低风阻。这可是最简单的风筝啊!看着满屋子的风筝,内中的奥妙更不知道有多少。
哆哆嗦嗦得开始制作,童话玩了一会儿就开始学着旁边座位上一个6岁的小女孩剪吸管、剪双面胶玩;6岁孩子的风筝在10岁的姐姐手里,童话这个三岁孩子的风筝在30岁的妈妈手里。好不容易做好了,小小一试,发现和我小时候作的那些沿螺旋轨迹运动的风筝果然大有不同。行行皆学问啊!下一次要做灯笼了~,期待。
做完风筝送完那两个孩子,回来快9点了。赶快吃饭,然后陪着童话玩了一会儿。他真的是好快乐呀!一本书都没讲,我们就都睡着了,迷迷糊糊半夜好像还和童话爸爸汇报童话的饮食来着,不知道是梦是醒。
这次风筝活动的合作者:三石斋,想知道更多?去看一看吧!

 
Categories
童话:3-4岁

风筝怎么做,谁知道?(07-01-29)

三天集训,回来的第一任务就是接童话,宝宝和代代三个孩子去小其妈妈那里作风筝。
到得早,代妈还没有到。老师开门说刚吃完饭去洗嘴了。趴在窗户上看到从洗手间方向出来一个孩子,是代代,又出来一个,是凡凡。再出来一个,童话。三天不见,似乎脸色看上去还不错,依然清澈的目光,柔和的小手小脸。享受着看着他自由自在活动,不经意间却被其他小朋友发现了。过了一会儿,小脸出现在门后,使劲拍门。母子重逢,两个人的快乐都是溢于言表的。
作了风筝才知道为什么我们小时候随便用棍子捆,再用报纸粘出来的风筝为什么不能飞。一个最简单的十字骨架的风筝,横的那一根竹子是扁平的,中间厚两边薄;竖的那根也是扁的,也是中间厚两边薄,同时还要满足上边厚下边薄。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让整个架子兜风,同时便于边缘泻风。而且两根竹片必须从同一根竹子上取材,才能使材料的物理性质保持一致。糊风筝的纸两面差异很大,一面光滑一面粗糙,光滑的这面要迎着风,以降低风阻。这可是最简单的风筝啊!看着满屋子的风筝,内中的奥妙更不知道有多少。
哆哆嗦嗦得开始制作,童话玩了一会儿就开始学着旁边座位上一个6岁的小女孩剪吸管、剪双面胶玩;6岁孩子的风筝在10岁的姐姐手里,童话这个三岁孩子的风筝在30岁的妈妈手里。好不容易做好了,小小一试,发现和我小时候作的那些沿螺旋轨迹运动的风筝果然大有不同。行行皆学问啊!下一次要做灯笼了~,期待。
做完风筝送完那两个孩子,回来快9点了。赶快吃饭,然后陪着童话玩了一会儿。他真的是好快乐呀!一本书都没讲,我们就都睡着了,迷迷糊糊半夜好像还和童话爸爸汇报童话的饮食来着,不知道是梦是醒。
这次风筝活动的合作者:三石斋,想知道更多?去看一看吧!

 
Categories
童话:3-4岁

再感冒(07-01-22)

有点郁闷,最近幼儿园感冒的孩子很多,不断的有孩子病了不来了。星期五晚上接回来的时候就感觉身上有点热,到晚上睡下了一量,39度。烧了一整天,周日早上退烧。他这次病和元旦那次症状几乎相同,也许是上次没有好彻底,也许是再次感染。
反省一下,这段时间家里的事情比较多,忽略了他的户外活动和饮食,抵抗力有所下降。慢慢得还是要把规律和户外活动恢复。

周六童话发烧,病中问:妈妈,为什么每个人都是有骨头的呢?
妈妈:因为我们有骨头之后就可以站起来呢呀。
童话:那我们的骨头是怎么放进去的呢?
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啊!

前两天童话洗澡,在家穿着雨鞋玩。一边玩一边问我:妈妈,为什么林老师在幼儿园还要穿雨鞋呀?
妈妈一愣,回答:孩子,那个叫做靴子。
童话:妈妈,我也要假装我的雨鞋是靴子。

一转眼童话都要三岁两个月了,从他过了三岁生日,没有那么热切得盼望他的长大呢,相反周围的孩子,如壮壮如小雨陆续得上学,似乎孩子的成长、逆反、独立都近在咫尺,不舍。

Categories
童话:3-4岁

再感冒(07-01-22)

有点郁闷,最近幼儿园感冒的孩子很多,不断的有孩子病了不来了。星期五晚上接回来的时候就感觉身上有点热,到晚上睡下了一量,39度。烧了一整天,周日早上退烧。他这次病和元旦那次症状几乎相同,也许是上次没有好彻底,也许是再次感染。
反省一下,这段时间家里的事情比较多,忽略了他的户外活动和饮食,抵抗力有所下降。慢慢得还是要把规律和户外活动恢复。

周六童话发烧,病中问:妈妈,为什么每个人都是有骨头的呢?
妈妈:因为我们有骨头之后就可以站起来呢呀。
童话:那我们的骨头是怎么放进去的呢?
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啊!

前两天童话洗澡,在家穿着雨鞋玩。一边玩一边问我:妈妈,为什么林老师在幼儿园还要穿雨鞋呀?
妈妈一愣,回答:孩子,那个叫做靴子。
童话:妈妈,我也要假装我的雨鞋是靴子。

一转眼童话都要三岁两个月了,从他过了三岁生日,没有那么热切得盼望他的长大呢,相反周围的孩子,如壮壮如小雨陆续得上学,似乎孩子的成长、逆反、独立都近在咫尺,不舍。

Categories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情绪管理与美满家庭

刚好对了我最近的症状,缓解了心里对THB的诸多暗自愤恨,哈哈。:-)。
——转自Sukielibo的space
与先生一起去听王祈女士的两场讲座:幸福家庭不是梦-EQ之旅。收益良多。
我们通常对 IQ较熟悉。 因为我们这批留美学人,大都有较高的智商,即较高的IQ(Intelligence Quotient )。但EQ相对来说是个新鲜的名词。 EQ英文是:Emotional Intelligence,中文可翻成管理情绪的能力。EQ是由五个元素组成:self-awareness(自我意识), motivation(积极进取心), self-regulation(自我控制力), empathy(理解同情心), and adeptness in relationships(人际关系)。情绪管理,以前几乎没怎么听说过,但却对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人际关系,心情好坏,家庭幸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高IQ的人通常较聪明,学识方面出类拔萃, 但不一定能与人为善;高EQ的人,往往能很好地与人相处。最新的调查显示:高EQ的人较高IQ的人,更易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并且在生活的多方面得到满足。
多少时候,我们听到这样的报怨:凭什么我要听他(上司)的? 学历不如我,聪明才干不如我,凭什么?他因为缺少self-awareness(自我意识),只看到自己的高IQ,却忽略了别人的高EQ。职场上,尤其是 大公司里,层层的人事管理,许多时候职务的升迁,人员的选拔,拚的不是高智商,而是高超的管理情绪和管理人事的能力。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博士生被低学 历,甚至没学历的人管理着。我们也常常听到我辈中人说:“我们吃亏在语言不是母语,表达不善,聪明才智决不输给老美。” 话是不无道理,但一切归罪于语言能力,不过是为自己开脱的一种借口。许多时候,我们的聪明才智是不输给对手,输的是自己管理情绪的能力,输的是自己不能好 好处理的人际关系(adeptness in relationships)。
从家庭的角度去看EQ,就更加重要了。幸福的家庭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向往的 (motivation),却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的。何谓幸福的家庭? 托而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们都知道,幸福与金钱的多少,知识的水准,学位的高低没有绝对的正比。幸福是什么?我认 为是一种心理满足的感觉;幸福的家庭也就是一个能让人有这种心理满足的感觉的家庭。 然而,我们人类的感觉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强烈的感觉,如爱、恨、情、仇,往往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得变得淡泊。这也是为什么那么 多的痴情男女,爱得要死要活,婚后一段时间,却开始感叹:“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现今的国内流行一种说法:爱是没有对错的。言下之意,只要有爱,即使做第三者也错不在我;只要有爱,对自己家庭的抛弃也成了理所当然。这正是利用了人类这 种强烈感觉易消失的特点,为那些喜新厌旧的人造了一个冠冕瑭璜的借口。在这种心态下,人们失去道德的规范,一次次去寻求感觉的最高点,下落时承受失望,再 寻找刺激,过后又是失望。。。。。。周而复始,永无止尽。美国有份研究:初次结婚的夫妇,离婚率是50%;而离过婚再婚的夫妇,离婚率高达75%。为什 么?因为我们都太贪心,总以为换个人会更好,从没好好检查自己的过失,所以,第一次婚姻里的问题,又被尽数地带入第二次的婚姻中,错误一次次的被重复。我 们不过是一个不接受教训的低EQ的人而已。只有在一定的道德准则下,有一定的self-regulation(自我控制力),不断的更新爱与被爱的感觉, 接受人生中一个个问题的挑战,我们才会去面对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得到正真心灵的平静和安宁。
家庭的关系不外乎是你与父母之间,与配偶之间,与子女之间以及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父母(包括婆媳、翁媳)、夫妻、亲子和手足之情。如果你能很好地处理这其中的关系,幸福的家庭对你就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境!
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最动乱的年代: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文化大革命,我们的父母不仅在生活中经历 重重苦难,与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搏斗,而且还得面对一个民族精神上的错乱。有多少人还有多余的精力, 好好的静下心来照看在那种环境下出生的我们?我们许多人不仅在父母的忽略中长大,而且在当时父母几乎完全失去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之下,成了父母舒缓他们紧 绷情绪的出气筒和受害者。我的同辈朋友中,有的是祖父母带大的,故与父母总有距离;有的在父母的责骂和捶打中长大,心中委屈重重。我们大多从没被父母称赞 过,也没被父母拥抱过。我们当中,有多少人觉得自己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不知道如何去爱别人?因为我们小时候,没被教过“爱”,我们目睹和经历了太多的大 环境(社会)和小环境(家)里的挣来斗去。虽说那个疯狂的年代早已过去,我们大多是孝顺父母的好儿女,然而每每提到童年留下的伤痛,都会情不自竟得情绪低 落甚至哀恸哭泣。记得读过一篇文章“父亲与我”,作者写的是她与她父亲间的爱恨参杂的感情。从小被父亲打骂,甚至常常目睹母亲被父亲暴力相向,心中的创伤 和怨恨,使她即使成年后,仍常常恶梦连连。是圣经让她学会放下和愿谅,找到心灵释放的途径。我年幼时父母的离异,也曾让我背了三十多年心灵的重担。其实怨 恨中囚禁的是我们自己的心。我们只是在父母的错误里苦苦的挣扎,一遍遍地用过去的历史来鞭打自己的心。圣经告诉我们:原谅别人,也原谅你的敌人。敌人都能 原谅,何况是生养我们的父母?
如果说与父母的爱是天然的,即使有创伤也容易弥补,关系不太难相处。与配偶父母之间的关系却要难 处的多。因为这牵扯到一个原有的家庭和一个新建立且独立的家庭之间的关系。 当王祈女士提到“boundary”(疆界)这个词时,我深表赞同。她举了一个她家的例子:一次大姑来访,不断地对她家的从冰箱里的食物的挑三捡四,她一 直忍耐着。直到晚饭桌上,大姑又一次地对他们喂孩子食物提出异议,她的先生适时地站起,对他的家姐表明:“一家有一家的家务事。” 一下子就把这个家的疆界划得清清楚楚。先生的“主持正义”不仅让太太心中有安全感,从而心中感激;而且避免了一场可能的原有的家庭和新建立家庭成员之间的 纷争。 这件事上她想说明的是:一家之主的男人应是这个家的守门员!应该把自己的家的疆界划清楚并看护好自己疆界中的领土,不应该让疆界外的人随意闯入。这样,疆 界里的人(太太和孩子)才有主人和安全感,疆界外的人一旦知道了疆界的存在,也会下次小心不再越界。而如果他一味地想两面讨好,怕得罪人避而远之,往往落 的变成可怜的夹板人,两面不讨好。 我听到此,转眼望向先生,他马上心领神会,笑着说:“老婆,你放心,我绝对是你的好守门人。” 我相信他的诚意。讲座后,他说要为他母亲买点东西,于是我们去shopping, 路上,他说要多买一些,因为他母亲要他买多一些送给她母亲的弟妹。 我心里一阵说不出的不舒服,孝顺父母,我举双手赞成。如果他母亲觉得东西用得好,要求多买也无所谓,她自己拿到东西后转送给她的弟妹,也是她的事,我无可 厚非。 可是,把自己的人情转嫁到自己的儿子和儿媳身上,我就不那么能承受了。还记得有一次,婆婆来我们家住时看到我们有一个电子血压计,觉得好,我们便帮他们也 买了一个。上次我们回国探亲,婆婆提出:“你们那个血压计反正不用,带回来送给大姨。”我困惑,因为婆婆让我感觉到她把早已成人独立的儿子,仍当做可以随 便指挥的孩子;我迷惘,不明白我们家的东西怎么成了婆婆可以随便送人的礼物?我失去安全感,因为老公虽有做守门人的心,可事到临头,他总会以:“反正不是 什么大不了的事儿。”来说服我,我反倒成了不拉倒便是记较了的人了。感谢主!老公与我一起去听了这个讲座,以前我往往因为生气,便口不择言,词不达意的发 顿小脾气,但往往把婆婆的问题,转化成了我们妇夫的问题,引起我们之间的不快。 这次我问他,是否觉得他母亲越过疆界?是否能体会我心里的烦恼?他虽没出声,却轻轻地握住了我的手。也许,我所期待的也不过就是他的理解而已(他的 empathy)。最终只要他明白在适当的时候,表明他这“守门人”的职责,我反倒会说:“让你妈开心,多买一些吧!”男人总弄不明白: 为什么两个他深爱也深爱他的女人之间,有那么多水火不容的纷争?他不知道,他完全可以成为两个女人之间磨合的润滑剂,但由于他那是是而非的老好人心态,反 而成了两个女人之间“战争”的催化剂和导火线。 然而,我们无法改变别人,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我也不能去责怪长辈的旧俗或落伍,但只要身边的人(配偶)表示出关心和理解,大家能一起在学习中去成长和改进,那么,与配偶原有家庭成员的相处就会轻松的 多。
夫妻的关系是我们最关心的话题,也是一个既大又复杂的话题,不是我这篇小文章能说清楚的。有两点 我觉得很重要:首先,要坚守婚姻、忠于婚姻。不要总想着身边换个人会更好,没有退路,才能使你面对自己的问题。人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面对问题, 夫妻二人才能学会一起成长,共同进步。在你不再揪住对方的缺点不放时,你就会看到自身的缺陷;当你明白了自己的短处,你就会心存感激:原来自己这样一个满 身问题的人,还有人陪着你这么多年,不离不弃,你除了感恩还是感恩! 再有,记住一个恒古不变的公式:
美满婚姻 = 成熟的男人 + 可爱的女人
我们常常抱怨:男人像个孩子,不够成熟,过于冲动。但换个角度看看,是不是我们女人包揽太多,使 得男人被宠的像个孩子。当你把饭做好了放在他的嘴边并养成了一种你的习惯、他的依赖,再责怪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不是有点求全责备?我们需要学会如何 去鼓励男人,发挥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做一家之主的责任心。让他懂得夫妻是一体的,妻子正如他身上的肋骨,我们痛,他更痛,他就会爱惜太太爱惜自己了。在 我们痛责男人的不是,唠唠叨叨的抱怨时,想想你的行为是不是让你“可爱的形象”大打折扣?何况,如果这种方式你用了几十年,他故我依旧,你是否该去思考换 一种方式?
亲子关系是我们在美华人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我们身上有太多陈旧的枷锁,太多我们自以为是的观念。 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把这一切,强加在我们孩子的身上。所以在美国出身的华人的小孩,常被父母送去满世界地学东西(我也一样),学英文之外还要学中文;学钢 琴之外还要学武术;一会儿担心孩子的英文会像自己那样口音不正,举家改口说英文;等孩子长大了完全不会说中文,英文却地道的让自己惭愧,又悔不当初,没能 坚持在家讲中文。我们因为小时侯被父母的忽视,今天对自己的孩子竭尽所能,亦步亦趋,关心过头。 孩子往往觉得负担太重,不堪负荷。我的儿子从小乖巧听话,我一直深感庆幸。为了防止儿子过多的沉溺于网络游戏,我每天给他布置很多的额外功课,让他没有太 多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电脑上。在一次与儿子谈心交流中,我问他最不喜欢妈妈身上那一点? 他毫不犹豫的告诉我最不喜欢我每天加在他身上做不完的功课。儿子的直言相告使我意识到我不自觉中,把自己的那种“学而优则士”的观念加在了他身上。在他最 近一次学校的project中,他被要求把自己想像成一个成年人,出外旅游写下游记。我惊奇地发现他在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的同时,结合历史,地理和人文的知 识,最让我吃惊的是他掺入许多我们全家一起出外游玩的真实的经历。如我们一次去太浩湖, 车子开到冰上打滑后的紧急处理的经历被他作为一段adventure(惊险的经历)写入他虚拟的游记中,而且写的深入浅出,生动非常。我十分幸慰。这也正 印证了我们中国人说的那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在我们刚开始带孩子去教会的时候,孩子也会抱怨“boring”(枯燥),但渐渐地,每周主日学 成了家庭的routine(例行功课), 孩子习惯了与其他的孩子一起唱诗游戏,快到时间反倒会提醒我们有这样那样的活动。 我相信教会一位兄弟总结他自己教育子女的经验之谈:当孩子与上帝建立了一种关系,在他将来的人生中将受益无穷。人的一生总会经历沟沟坎坎,不可能是一地平 川,一旦他与上帝建立了一种关系(relationship),在往后他的人生旅途中,他得意时不至忘形,失意时不至绝望,因为他会一切归功于主,主与他 同在。
手足之情是我不太熟悉却很向往的,主要因为我没有兄弟姐妹,幼年一个人的世界里,非常的渴望有同 年龄的孩子做伴。曾看过一部电影“我的兄弟姐妹”,被感动哭得稀里哗啦,里面有句话,大意是:兄弟姐妹就像天上飘落的雪花,各自飘下,落到地上,化成水就 连成一片分不开了。那么美的意境,我也只有想象的份儿,每每看见朋友有兄姐、弟妹,我总是好羡慕。教会里的兄弟姐妹没有血缘关系,却有着诚心诚意的关心和 扶持,同是主的儿女, 在基督里共同成长,我总算体会了一下这种神圣的属灵的手足之情。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即:人事关系。它存在于我们的家庭成员中,存在于朋友同事中,在我们日常生活 中左右着我们的情绪。处理得好,我们开开心心、神清气爽;处理得不好,我们会失落沮丧、灰头土脸。学习做一个高EQ的人吧,并记得“喜乐是心灵的良药。” 以喜乐的心看世界和世人,在学习中成长,在喜乐中生活,愿我们都拥有一个成熟的心智,从而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Categories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情绪管理与美满家庭

刚好对了我最近的症状,缓解了心里对THB的诸多暗自愤恨,哈哈。:-)。
——转自Sukielibo的space
与先生一起去听王祈女士的两场讲座:幸福家庭不是梦-EQ之旅。收益良多。
我们通常对 IQ较熟悉。 因为我们这批留美学人,大都有较高的智商,即较高的IQ(Intelligence Quotient )。但EQ相对来说是个新鲜的名词。 EQ英文是:Emotional Intelligence,中文可翻成管理情绪的能力。EQ是由五个元素组成:self-awareness(自我意识), motivation(积极进取心), self-regulation(自我控制力), empathy(理解同情心), and adeptness in relationships(人际关系)。情绪管理,以前几乎没怎么听说过,但却对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人际关系,心情好坏,家庭幸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高IQ的人通常较聪明,学识方面出类拔萃, 但不一定能与人为善;高EQ的人,往往能很好地与人相处。最新的调查显示:高EQ的人较高IQ的人,更易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并且在生活的多方面得到满足。
多少时候,我们听到这样的报怨:凭什么我要听他(上司)的? 学历不如我,聪明才干不如我,凭什么?他因为缺少self-awareness(自我意识),只看到自己的高IQ,却忽略了别人的高EQ。职场上,尤其是 大公司里,层层的人事管理,许多时候职务的升迁,人员的选拔,拚的不是高智商,而是高超的管理情绪和管理人事的能力。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博士生被低学 历,甚至没学历的人管理着。我们也常常听到我辈中人说:“我们吃亏在语言不是母语,表达不善,聪明才智决不输给老美。” 话是不无道理,但一切归罪于语言能力,不过是为自己开脱的一种借口。许多时候,我们的聪明才智是不输给对手,输的是自己管理情绪的能力,输的是自己不能好 好处理的人际关系(adeptness in relationships)。
从家庭的角度去看EQ,就更加重要了。幸福的家庭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向往的 (motivation),却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的。何谓幸福的家庭? 托而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们都知道,幸福与金钱的多少,知识的水准,学位的高低没有绝对的正比。幸福是什么?我认 为是一种心理满足的感觉;幸福的家庭也就是一个能让人有这种心理满足的感觉的家庭。 然而,我们人类的感觉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强烈的感觉,如爱、恨、情、仇,往往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得变得淡泊。这也是为什么那么 多的痴情男女,爱得要死要活,婚后一段时间,却开始感叹:“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现今的国内流行一种说法:爱是没有对错的。言下之意,只要有爱,即使做第三者也错不在我;只要有爱,对自己家庭的抛弃也成了理所当然。这正是利用了人类这 种强烈感觉易消失的特点,为那些喜新厌旧的人造了一个冠冕瑭璜的借口。在这种心态下,人们失去道德的规范,一次次去寻求感觉的最高点,下落时承受失望,再 寻找刺激,过后又是失望。。。。。。周而复始,永无止尽。美国有份研究:初次结婚的夫妇,离婚率是50%;而离过婚再婚的夫妇,离婚率高达75%。为什 么?因为我们都太贪心,总以为换个人会更好,从没好好检查自己的过失,所以,第一次婚姻里的问题,又被尽数地带入第二次的婚姻中,错误一次次的被重复。我 们不过是一个不接受教训的低EQ的人而已。只有在一定的道德准则下,有一定的self-regulation(自我控制力),不断的更新爱与被爱的感觉, 接受人生中一个个问题的挑战,我们才会去面对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得到正真心灵的平静和安宁。
家庭的关系不外乎是你与父母之间,与配偶之间,与子女之间以及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父母(包括婆媳、翁媳)、夫妻、亲子和手足之情。如果你能很好地处理这其中的关系,幸福的家庭对你就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境!
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最动乱的年代: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文化大革命,我们的父母不仅在生活中经历 重重苦难,与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搏斗,而且还得面对一个民族精神上的错乱。有多少人还有多余的精力, 好好的静下心来照看在那种环境下出生的我们?我们许多人不仅在父母的忽略中长大,而且在当时父母几乎完全失去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之下,成了父母舒缓他们紧 绷情绪的出气筒和受害者。我的同辈朋友中,有的是祖父母带大的,故与父母总有距离;有的在父母的责骂和捶打中长大,心中委屈重重。我们大多从没被父母称赞 过,也没被父母拥抱过。我们当中,有多少人觉得自己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不知道如何去爱别人?因为我们小时候,没被教过“爱”,我们目睹和经历了太多的大 环境(社会)和小环境(家)里的挣来斗去。虽说那个疯狂的年代早已过去,我们大多是孝顺父母的好儿女,然而每每提到童年留下的伤痛,都会情不自竟得情绪低 落甚至哀恸哭泣。记得读过一篇文章“父亲与我”,作者写的是她与她父亲间的爱恨参杂的感情。从小被父亲打骂,甚至常常目睹母亲被父亲暴力相向,心中的创伤 和怨恨,使她即使成年后,仍常常恶梦连连。是圣经让她学会放下和愿谅,找到心灵释放的途径。我年幼时父母的离异,也曾让我背了三十多年心灵的重担。其实怨 恨中囚禁的是我们自己的心。我们只是在父母的错误里苦苦的挣扎,一遍遍地用过去的历史来鞭打自己的心。圣经告诉我们:原谅别人,也原谅你的敌人。敌人都能 原谅,何况是生养我们的父母?
如果说与父母的爱是天然的,即使有创伤也容易弥补,关系不太难相处。与配偶父母之间的关系却要难 处的多。因为这牵扯到一个原有的家庭和一个新建立且独立的家庭之间的关系。 当王祈女士提到“boundary”(疆界)这个词时,我深表赞同。她举了一个她家的例子:一次大姑来访,不断地对她家的从冰箱里的食物的挑三捡四,她一 直忍耐着。直到晚饭桌上,大姑又一次地对他们喂孩子食物提出异议,她的先生适时地站起,对他的家姐表明:“一家有一家的家务事。” 一下子就把这个家的疆界划得清清楚楚。先生的“主持正义”不仅让太太心中有安全感,从而心中感激;而且避免了一场可能的原有的家庭和新建立家庭成员之间的 纷争。 这件事上她想说明的是:一家之主的男人应是这个家的守门员!应该把自己的家的疆界划清楚并看护好自己疆界中的领土,不应该让疆界外的人随意闯入。这样,疆 界里的人(太太和孩子)才有主人和安全感,疆界外的人一旦知道了疆界的存在,也会下次小心不再越界。而如果他一味地想两面讨好,怕得罪人避而远之,往往落 的变成可怜的夹板人,两面不讨好。 我听到此,转眼望向先生,他马上心领神会,笑着说:“老婆,你放心,我绝对是你的好守门人。” 我相信他的诚意。讲座后,他说要为他母亲买点东西,于是我们去shopping, 路上,他说要多买一些,因为他母亲要他买多一些送给她母亲的弟妹。 我心里一阵说不出的不舒服,孝顺父母,我举双手赞成。如果他母亲觉得东西用得好,要求多买也无所谓,她自己拿到东西后转送给她的弟妹,也是她的事,我无可 厚非。 可是,把自己的人情转嫁到自己的儿子和儿媳身上,我就不那么能承受了。还记得有一次,婆婆来我们家住时看到我们有一个电子血压计,觉得好,我们便帮他们也 买了一个。上次我们回国探亲,婆婆提出:“你们那个血压计反正不用,带回来送给大姨。”我困惑,因为婆婆让我感觉到她把早已成人独立的儿子,仍当做可以随 便指挥的孩子;我迷惘,不明白我们家的东西怎么成了婆婆可以随便送人的礼物?我失去安全感,因为老公虽有做守门人的心,可事到临头,他总会以:“反正不是 什么大不了的事儿。”来说服我,我反倒成了不拉倒便是记较了的人了。感谢主!老公与我一起去听了这个讲座,以前我往往因为生气,便口不择言,词不达意的发 顿小脾气,但往往把婆婆的问题,转化成了我们妇夫的问题,引起我们之间的不快。 这次我问他,是否觉得他母亲越过疆界?是否能体会我心里的烦恼?他虽没出声,却轻轻地握住了我的手。也许,我所期待的也不过就是他的理解而已(他的 empathy)。最终只要他明白在适当的时候,表明他这“守门人”的职责,我反倒会说:“让你妈开心,多买一些吧!”男人总弄不明白: 为什么两个他深爱也深爱他的女人之间,有那么多水火不容的纷争?他不知道,他完全可以成为两个女人之间磨合的润滑剂,但由于他那是是而非的老好人心态,反 而成了两个女人之间“战争”的催化剂和导火线。 然而,我们无法改变别人,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我也不能去责怪长辈的旧俗或落伍,但只要身边的人(配偶)表示出关心和理解,大家能一起在学习中去成长和改进,那么,与配偶原有家庭成员的相处就会轻松的 多。
夫妻的关系是我们最关心的话题,也是一个既大又复杂的话题,不是我这篇小文章能说清楚的。有两点 我觉得很重要:首先,要坚守婚姻、忠于婚姻。不要总想着身边换个人会更好,没有退路,才能使你面对自己的问题。人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面对问题, 夫妻二人才能学会一起成长,共同进步。在你不再揪住对方的缺点不放时,你就会看到自身的缺陷;当你明白了自己的短处,你就会心存感激:原来自己这样一个满 身问题的人,还有人陪着你这么多年,不离不弃,你除了感恩还是感恩! 再有,记住一个恒古不变的公式:
美满婚姻 = 成熟的男人 + 可爱的女人
我们常常抱怨:男人像个孩子,不够成熟,过于冲动。但换个角度看看,是不是我们女人包揽太多,使 得男人被宠的像个孩子。当你把饭做好了放在他的嘴边并养成了一种你的习惯、他的依赖,再责怪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不是有点求全责备?我们需要学会如何 去鼓励男人,发挥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做一家之主的责任心。让他懂得夫妻是一体的,妻子正如他身上的肋骨,我们痛,他更痛,他就会爱惜太太爱惜自己了。在 我们痛责男人的不是,唠唠叨叨的抱怨时,想想你的行为是不是让你“可爱的形象”大打折扣?何况,如果这种方式你用了几十年,他故我依旧,你是否该去思考换 一种方式?
亲子关系是我们在美华人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我们身上有太多陈旧的枷锁,太多我们自以为是的观念。 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把这一切,强加在我们孩子的身上。所以在美国出身的华人的小孩,常被父母送去满世界地学东西(我也一样),学英文之外还要学中文;学钢 琴之外还要学武术;一会儿担心孩子的英文会像自己那样口音不正,举家改口说英文;等孩子长大了完全不会说中文,英文却地道的让自己惭愧,又悔不当初,没能 坚持在家讲中文。我们因为小时侯被父母的忽视,今天对自己的孩子竭尽所能,亦步亦趋,关心过头。 孩子往往觉得负担太重,不堪负荷。我的儿子从小乖巧听话,我一直深感庆幸。为了防止儿子过多的沉溺于网络游戏,我每天给他布置很多的额外功课,让他没有太 多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电脑上。在一次与儿子谈心交流中,我问他最不喜欢妈妈身上那一点? 他毫不犹豫的告诉我最不喜欢我每天加在他身上做不完的功课。儿子的直言相告使我意识到我不自觉中,把自己的那种“学而优则士”的观念加在了他身上。在他最 近一次学校的project中,他被要求把自己想像成一个成年人,出外旅游写下游记。我惊奇地发现他在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的同时,结合历史,地理和人文的知 识,最让我吃惊的是他掺入许多我们全家一起出外游玩的真实的经历。如我们一次去太浩湖, 车子开到冰上打滑后的紧急处理的经历被他作为一段adventure(惊险的经历)写入他虚拟的游记中,而且写的深入浅出,生动非常。我十分幸慰。这也正 印证了我们中国人说的那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在我们刚开始带孩子去教会的时候,孩子也会抱怨“boring”(枯燥),但渐渐地,每周主日学 成了家庭的routine(例行功课), 孩子习惯了与其他的孩子一起唱诗游戏,快到时间反倒会提醒我们有这样那样的活动。 我相信教会一位兄弟总结他自己教育子女的经验之谈:当孩子与上帝建立了一种关系,在他将来的人生中将受益无穷。人的一生总会经历沟沟坎坎,不可能是一地平 川,一旦他与上帝建立了一种关系(relationship),在往后他的人生旅途中,他得意时不至忘形,失意时不至绝望,因为他会一切归功于主,主与他 同在。
手足之情是我不太熟悉却很向往的,主要因为我没有兄弟姐妹,幼年一个人的世界里,非常的渴望有同 年龄的孩子做伴。曾看过一部电影“我的兄弟姐妹”,被感动哭得稀里哗啦,里面有句话,大意是:兄弟姐妹就像天上飘落的雪花,各自飘下,落到地上,化成水就 连成一片分不开了。那么美的意境,我也只有想象的份儿,每每看见朋友有兄姐、弟妹,我总是好羡慕。教会里的兄弟姐妹没有血缘关系,却有着诚心诚意的关心和 扶持,同是主的儿女, 在基督里共同成长,我总算体会了一下这种神圣的属灵的手足之情。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即:人事关系。它存在于我们的家庭成员中,存在于朋友同事中,在我们日常生活 中左右着我们的情绪。处理得好,我们开开心心、神清气爽;处理得不好,我们会失落沮丧、灰头土脸。学习做一个高EQ的人吧,并记得“喜乐是心灵的良药。” 以喜乐的心看世界和世人,在学习中成长,在喜乐中生活,愿我们都拥有一个成熟的心智,从而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Categories
童话:3-4岁

车上惊魂(07-01-13)

接了童话放幼儿园,虽然知道路上爆堵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周末晚高峰,没办法。
路上等待的时间很长,童话开始在后边不耐烦了,一会儿说鞋掉了,一会儿反映安全带太紧了,没个完。趁着等的功夫给他把安全带解开(车速极慢),没一会儿又把脑袋碰了,非要我帮着揉。晕啊。让他自己爬到副驾驶上,他居然就过来了。亲了哄了,继续开。
快到家的时候,左转等灯。松刹车,不走,给点油,还不走。奇怪间看到显示档位的地方显示的是“1”。依稀觉得他把档位从D扳到N,然后又给扳到了手动档。不知道是否经历了P和R。我只知道从D到手档是随意换的,其他是不是需要踩着刹车才能换?
后边滴滴着,我也不敢走,挂上N档,拉了手刹,严肃得告诉他:这样很危险,妈妈最不愿意发生的事情就是看到你出危险。小东西大概没怎么见过我这么严肃,吓哭了。以边哭还一边看着我,想让我安慰他。我一直开到家——500米左右,停车帮他打开了他路上嚷嚷着要喝的水,帮他擦了眼泪,讲为什么这样是危险的。希望他能够记住。
经过这一场,我都有心在车上贴“车内有幼儿”的标志了,在超市里看见过”baby in car”,确有觉得他不算是baby,都三岁了呢。

早上到的早,想着车两星期没洗澡了,去洗洗。洗车房比较简易,好处是离单位近。冲完了倒车出来,只顾着看后边没注意前边,结果把车右侧脸给划了。没有打磨过的水泥墙啊!前杠的最右侧和右前轮胎前方的一部分刮了,两块地方露除了黑色的东西。心疼啊。
打电话到4S去咨询了一下,被告知别和和洗车房浪费口水,他们肯定不会赔的,那个位置不影响使用也不会生锈。继续开吧,什么时候不用车了到4S去走保险修一下。不过我还是自己买了补漆笔准备DIY了。

Categories
童话:3-4岁

车上惊魂(07-01-13)

接了童话放幼儿园,虽然知道路上爆堵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周末晚高峰,没办法。
路上等待的时间很长,童话开始在后边不耐烦了,一会儿说鞋掉了,一会儿反映安全带太紧了,没个完。趁着等的功夫给他把安全带解开(车速极慢),没一会儿又把脑袋碰了,非要我帮着揉。晕啊。让他自己爬到副驾驶上,他居然就过来了。亲了哄了,继续开。
快到家的时候,左转等灯。松刹车,不走,给点油,还不走。奇怪间看到显示档位的地方显示的是“1”。依稀觉得他把档位从D扳到N,然后又给扳到了手动档。不知道是否经历了P和R。我只知道从D到手档是随意换的,其他是不是需要踩着刹车才能换?
后边滴滴着,我也不敢走,挂上N档,拉了手刹,严肃得告诉他:这样很危险,妈妈最不愿意发生的事情就是看到你出危险。小东西大概没怎么见过我这么严肃,吓哭了。以边哭还一边看着我,想让我安慰他。我一直开到家——500米左右,停车帮他打开了他路上嚷嚷着要喝的水,帮他擦了眼泪,讲为什么这样是危险的。希望他能够记住。
经过这一场,我都有心在车上贴“车内有幼儿”的标志了,在超市里看见过”baby in car”,确有觉得他不算是baby,都三岁了呢。

早上到的早,想着车两星期没洗澡了,去洗洗。洗车房比较简易,好处是离单位近。冲完了倒车出来,只顾着看后边没注意前边,结果把车右侧脸给划了。没有打磨过的水泥墙啊!前杠的最右侧和右前轮胎前方的一部分刮了,两块地方露除了黑色的东西。心疼啊。
打电话到4S去咨询了一下,被告知别和和洗车房浪费口水,他们肯定不会赔的,那个位置不影响使用也不会生锈。继续开吧,什么时候不用车了到4S去走保险修一下。不过我还是自己买了补漆笔准备DIY了。

Categories
童话:3-4岁

生活片断(07-01-14)

07年的开始,上几张照片。
前些日子看了小其妈妈的《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突然有点冲动照了几张孩子的小片断,一直没有时间进行处理,今天已翻出来却发现正对我当下凌乱的心情。

片断1:小手握在大手中的感觉是细细软软的,温暖的,柔和的。睡着的时候,小手展现出无限的松弛。

片断2:糖果的诱惑,什么是对大人的诱惑?是否会比这糖果更加让人难于舍弃?

片断3:将来要行万里路的脚丫。孩子一天天在长大,享受着孩子在我生活中,似乎已经离不开他。

片断4:传说中的鸟巢,路边拍摄。看到一大堆钢铁摆在眼前,给我的第一个冲击不是高科技,而是恐慌。这个时代要带我们去哪里。

 

06年的最后一张:买车现场孩子所关心的事情 和 07年的第一张:得意

昨天在小其妈妈那里上课,一进门就碰到热情似火的燕子老师,不幸的是童话对过于热心的大人往往会更加排斥。好不容易劝说他进了教室,他无论如何不肯画。于是陪着他看其他小朋友一起看。老师拿来了木炭条河纸,吵吵着不画。老师提示我先画两笔,于是我画了,他觉得好玩也跟着画了几笔,又要回家。我劝说无效准备离开,老师过来拿着一张纸,背着童话给我看用手涂抹木炭条的效果,童话好奇得伸着脑袋过来看,老师不让看。小朋友不答应了,把纸揪过来看。呵呵,从此进入状态,画了四幅。其间我告诉他我在门口等他,没有异议。他把笔横过来、竖过来画,间或会使劲往纸上戳,戳出很多木屑。小其妈妈过来查班,在他旁边蹲下低声说了一句什么,童话的注意力全在使劲戳纸上,没太注意。

画完了刚好外边的班也结束了,童话对桌子上的各色吸管发生了兴趣,我说我出去半个事情,他自己在里边呆了半天,然后被小其妈妈领出来,手里拿着吸管,看到我很灿烂得笑了。

课后的点评集中在如何帮助童话适应新环境和新老师的讨论上,代课的严老师不错。事后,童话说他特别喜欢这个地方。:-)。感谢老师。鼓励孩子是我的弱项,通常都是他领跑我跟着。对于他的放弃往往也无可奈何——这是我的弱项,不愿意勉强别人。

 感受木炭条,最后一张上面满是木屑的时候突然让我感到了凄凉的冬季。

其他方面这个孩子最近狂迷《西游记》,评书(打发车里时光)、动画片(做饭的时候)和故事(睡前时光)一起上了。最近爱脱衣服,以至于每每扣不上拉链和自己较劲。呵呵。
Categories
感受生活

06年底的两件大事

好些日子没有更新了,若说我是一个单进程系统,那是再准确也没有了。确实这段时间精力被其他事情所牵扯,无法详细记录孩子的状态。有时候我不由得揣测:为什么其他人就能够方方面面都照顾得妥妥贴贴,而我总是会出现精力不济的情况呢?这个值得好好想一想。
这些天共发生了两件事情,其一是家里添了一位新成员:车;其二是肆虐京城的流感病毒。
提 车那天多亏了走走帮忙,帮我把车从4S店开到验车场,再从验车场开回4S店办手续,然后再开到她的单位,在那里车由童话爸爸接管,算是完成了这一件大事。 谢谢走走啊~。一开始是童话爸爸开,后来童话不在车上的时候我开。上周五中午绕着四环转了个圈,速度基本保持在50-80之间,然而除了酸疼的胳膊和腰而 外,似乎对车依然没有感觉。周日我独自出去买了一次菜,自己能意识到几个问题依然做得不好:眼睛依然不够用,有时候走过了才惊觉当时应该朝某个方向观察一 下;并线有点着急,尤其是车比较多的时候;其他的问题诸如打轮回轮时机不好,没有把行人当作上帝,有时候刹车太猛,都是被童话爸爸批评过数次的问题。批评 得最多的还是对行人的重视不够,:-S。用他的说法,当行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行人,在车的范围内的时候,基本上应该离2-3米远停下。呜呜,好司机慢慢 来。
伴随着新年的步伐,童话开始感冒发烧,和04年年底的情况如出一辙。先后童话爸爸感冒,现在则是我。周围感冒的人越来越多,这次的病毒挺厉 害。我们上午11:00赶到医院,挂了705号,下午四点多才看上,医生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以后有病别老来儿童医院了。护士来收号,大夫抱怨说快死在这儿 了。这个专家一天估计看了九十个病人,强度很大,当医生真是体力密集型的工作,看《林巧稚》的时候这个感觉就非常强烈–只是,只是以后童话病了还是要去 儿童医院的,这一点上恕不能遵医嘱。
如往常一样总结了06年发生的大事和07年的目标,记得03年童话很小的时候我们尚能一起一起制定计划,04年全家病倒,05年似乎一起总结了却乏善可陈;06年是童话爸爸自己写我Review了,貌似一年比一年好哈,希望07年能够三个人一起完成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