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感受生活

作者和版权所有者是否同一概念

作者(author)和版权所有者(copyright holder)是否同一概念?

我的理解是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
以前投文章的时候,IEEE或者其他的出版商都会要求签署一个协议,要求将版权transfer给出版商。也就是说,虽然我是作者,但是我并没有文章的版权。版权所有者是IEEE。即便是IEEE要把我的文章公布出来或者收费(并且还不付费给我),它也是没有任何法律责任的。
类似的例子其实很多,比如写一个职务发明专利,虽然是发明人写的,但是发明权人是发明人所在的组织(当然,通常组织内都会有一些奖励措施,尤其是涉及产品的发明)。写一个软件,软件的版权所有人不是程序员,而是付钱给程序员的那个组织。不过我确实不清楚媒体行业的版权是怎么界定的,记者写的文章,版权算报社的还是算记者自己的?

曾经接触过翻译这个领域,有些翻译工作是一次性付费的,而有些翻译工作是按照出版量计费的。这应该是两种类型的版权吧?
此文是对Library计划所引发的争议的一点小小的补充。

最后,郑重声明,本文的版权属于童话妈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ategories
感受生活

09年10月杂记

§1. 十一期间,伴随了童话已经五年多的狗妹妹丢了。我在丢失的地方找了两个小时也没有找到。童话没有太多的哭闹,我和童话爸爸都有一种“狗妹妹完成了使命”的感觉。然而童话最近的睡眠还是受到了一些影响,睡前总是叽叽喳喳得说个不停,睡觉时间至少晚了一个小时。在这样多变的季节,总是让人感到有些担心。

§2. 前几天开家长会,老师说童话是个“沉默者”。听上去还是挺心疼的,不过他确实是那样的孩子,不是很主动,感觉上是那种柔柔的,稳定的孩子。前几天DM说感觉他是水质(华德福对孩子的分类)的小朋友,似乎挺确切地。从在家的情况来看,童话的状态还是挺好的,心态很放松。

§3. 某日晚哄童话睡觉的时候,小家伙问:是不是祖父母都不打骂孩子的?
妈妈:对呀,你怎么知道的?
童话:我从小熊哥哥小熊妹妹的光盘(贝贝熊)上看到的。再说,奶奶对我多好呀。
其实童话奶奶还是比较严肃滴,孩子能透过外表感觉到老人内在的感情,我觉得还是挺好的。

§4. 最近童话在学英语。某日吃饭的时候,童话问:“什么英语是英语的英语?”,我还没有来得及想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童话爸爸已经回答:“English”。

§5. 童话问:“什么茶不能喝?”
妈妈猜半天没猜出来,童话说:“警察呀!”
于是妈妈反攻:“什么蛋不能吃?”
童话想了一会儿:“子弹!”
从文字的角度这两个答案都不严格,不过我还是觉得小家伙挺棒的,而我明显就被文字束缚住了。

§6. 某日在外面办事,不是很顺利。回家之后忙着吃饭、带童话出去玩。转眼到了童话睡觉的时间,仍然觉得心里乱乱的,就躺在床上休息。看见我状态不佳,童话爸爸去招呼童话睡觉。童话问:“妈妈呢?”
我从床下下来,到童话面前说:“童话,妈妈今天出去办XX事情,遇到XX情况,现在想躺一会儿,让爸爸陪你睡觉吧”。
童话跑到书架上,拿了一本儿童百科全书,跑到我床上,问:“谁要听我讲书?”
童话爸爸很积极得要求参加,要求了三次童话都没有理他,总在看我。于是坐起来听他讲书,童话爸爸见状灰溜溜得走了。我能够感觉出来童话是想安慰我,很感动但是也不忍。
海灵格说孩子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来成全自己对父母的爱,真的是这样的。

Categories
感受生活

轻松爱孩子

以前有一篇课文,讲的是小华盛顿把爸爸心爱的桃树砍了并且勇敢地承认了错误,标准版本的中心思想是说小华盛顿品格高尚。我也一直以为那是小华盛顿的与众不同。到了今天,我更愿意将功劳送给他的父母。试想,如果他的父母在类似的情况下一贯都是暴跳如雷的,小朋友一定会因为害怕而不敢承认。之所以敢于承认,其实是因为那个小小的心灵确切地知道,父母爱他超过爱桃树。

我相信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重的的。然而在爱的方式上,有些方式也许会让孩子很轻松,而有些方式又让孩子颇感沉重。

其实孙瑞雪老师在这方面已经讲了很多了,耳濡目染了两年多,我的体会也蛮简单的:

举个例子,假如孩子眼前有一个挫折,父母根据自己的经验看到了。父母说:“孩子你不要过去,那里有危险”。然而孩子依然挣脱父母的手冲了过去,摔倒了(父母是什么感觉?大致是:都告诉你了你怎么还这样?最大的情绪是针对孩子不听话的愤怒)。孩子惊恐得站起来,想寻求安慰。父母生气得说:“我告诉你了吧,下次要听我的,别总是闯祸”(父母在处理自己的愤怒)。把例子里孩子换成你自己,把例子里的父母换成你的伴侣。当你听到这句话是什么感觉?会不会有一点害怕?会不会有一点愤怒?会不会有一点紧张?你的手脚会一点一点得被束缚起来。外面的世界在你思维中变得越来越危险,越来越危急四伏。孩子也是一样的,在这样的保护下,孩子成长的机会在哪里?

以我个人目前的领悟,如果那个挫折是孩子人生路上必修的功课,那么父母完全不需要去阻止他,只需要在不影响孩子尝试的情况下保护一下,防止有大的损伤就好。孩子也许会受一点惊吓,但是如果父母能够做到耐心地倾听孩子受了挫折的害怕和委屈,让他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孩子自己就会从这一次挫折中得到经验,获得继续成长的力量。从某种角度讲,错误犯得越早,社会的宽容度越大。所以试错的过程越早越好。这是我眼中让全家都比较轻松的一种爱的方式。

第一种方式为什么不好?因为在爱的过程中,父母受到自己情绪的控制。孩子其实受到了两方面影响,一方面他受到挫折,另外一方面他受到那股愤怒的情绪的影响。一个受伤的、弱小的孩子面对一个愤怒的、自己深爱着的爸爸或者妈妈,何处去寻找安慰?所谓父母的功课,在于放下自己对于孩子(以及自己)前途的恐惧、放下自己内心对孩子(以及自己)受挫折的恐惧、放下对于孩子(以及自己)不够好的恐惧,因为那份恐惧是来自于父母内心的,而非孩子的恐惧。这不容易,看到容易做到难,同时又没有捷径可循。

孩子确实是父母的孩子,但人生确是他自己的。对于另外一个人的人生,除了尊重还有其他的选择吗?如果我们不清楚自己到底在以什么样的方式在爱孩子,试着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如果孩子选择了一个你特别不看好的职业,怎么办?

是否孩子达到了我的要求,我就喜笑颜开?是否孩子违反了我的意志,我就横眉立目?

其实没有真正轻松爱孩子的方法,只是每个人面对的功课体现在不同的地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