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转:戒急戒躁

纸上谈兵总是容易的,真要身临其境是否能够有足够的定力谁知道呢?虽然到目前为止自己心态都还可以,但是路漫漫其修远~,离检验还早着呢,随时都得提醒自己~

你们总恨不得孩子立马就鹤立鸡群,才能满意哪!
琬妈急,你比琬妈更急!
从琬妈早年对琬画画的认真态度,从你对菁游泳的较劲,都能感觉到你们对学习的高度重视。
问题在于,你们过于重视的事情,孩子一定不重视。即使重视,也未必是发自内心的,她们只是希望妈妈高兴。
菁妈更过份,还为孩子学习打孩子,菁才那么小!我的天,真该去看心理医生了,不然我替菁深深地担忧。
学习本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现在是学校和家长合谋,谋杀了学习的快乐。最后就变成像琬妈说的,孩子不爱学习成了正常的、习见的现象。
没有孩子天生不爱学习的。琬和菁也一样,而且,在我的眼里,她们都是爱学习的孩子。我不明白妈妈为什么对此予以否认。
如果是这样,翩翩放在你们手里,一定也是被认为不爱学习的,尽管我一直认为,她绝对是个以学习为乐的孩子。
翩翩的小学五年,从没改过粗心的毛病,无数低级的计算错误,持续至今。字词写错,也是常事。上课不专心听讲,看闲书,爱讲废话,一直是老师投诉的屡教不改的毛病。不爱做作业,作业拖拉甚至对老师无法检查的作业偷懒不做,常和男孩子打架,丢三拉四。成绩忽高忽低……
我不是说她这些毛病好,而是说我没觉得有这些毛病的孩子,就是不爱学习的孩子,她依然对所有的学习兴致勃勃,对新的事物充满好奇。在我的眼里,她依然十分可爱,十分优秀。尽管老师们并不都如此认为。
因为我真心诚意地觉得她很优秀,翩儿也就这样自以为优秀了,哪怕全世界都不这么认为,因为她信任老妈的鉴赏力。
因为我不重视她的学习,她就只能自己重视了。成绩的好坏,她自己慢慢也会在意。滑下去的时候,我会问她:要妈妈帮忙吗?比如,好像是四年级的时候,她老得80多分。但我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我自己能行!
说穿了,你们不信任孩子的能力,又对孩子有很高的要求。总在这样的矛盾中挣扎,能不累、不心烦意乱嘛。
想问一句:凭什么孩子就非得成为出类拔萃的一小撮?你们自己一定是那一小撮中的吗?孩子是大多数人中的一个,不是很正常很自在的事情吗?
当孩子有了放松的心态,才能真正有求知的欲望,而不只是争取好分数让妈妈高兴。

Categories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转:戒急戒躁

纸上谈兵总是容易的,真要身临其境是否能够有足够的定力谁知道呢?虽然到目前为止自己心态都还可以,但是路漫漫其修远~,离检验还早着呢,随时都得提醒自己~

你们总恨不得孩子立马就鹤立鸡群,才能满意哪!
琬妈急,你比琬妈更急!
从琬妈早年对琬画画的认真态度,从你对菁游泳的较劲,都能感觉到你们对学习的高度重视。
问题在于,你们过于重视的事情,孩子一定不重视。即使重视,也未必是发自内心的,她们只是希望妈妈高兴。
菁妈更过份,还为孩子学习打孩子,菁才那么小!我的天,真该去看心理医生了,不然我替菁深深地担忧。
学习本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现在是学校和家长合谋,谋杀了学习的快乐。最后就变成像琬妈说的,孩子不爱学习成了正常的、习见的现象。
没有孩子天生不爱学习的。琬和菁也一样,而且,在我的眼里,她们都是爱学习的孩子。我不明白妈妈为什么对此予以否认。
如果是这样,翩翩放在你们手里,一定也是被认为不爱学习的,尽管我一直认为,她绝对是个以学习为乐的孩子。
翩翩的小学五年,从没改过粗心的毛病,无数低级的计算错误,持续至今。字词写错,也是常事。上课不专心听讲,看闲书,爱讲废话,一直是老师投诉的屡教不改的毛病。不爱做作业,作业拖拉甚至对老师无法检查的作业偷懒不做,常和男孩子打架,丢三拉四。成绩忽高忽低……
我不是说她这些毛病好,而是说我没觉得有这些毛病的孩子,就是不爱学习的孩子,她依然对所有的学习兴致勃勃,对新的事物充满好奇。在我的眼里,她依然十分可爱,十分优秀。尽管老师们并不都如此认为。
因为我真心诚意地觉得她很优秀,翩儿也就这样自以为优秀了,哪怕全世界都不这么认为,因为她信任老妈的鉴赏力。
因为我不重视她的学习,她就只能自己重视了。成绩的好坏,她自己慢慢也会在意。滑下去的时候,我会问她:要妈妈帮忙吗?比如,好像是四年级的时候,她老得80多分。但我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我自己能行!
说穿了,你们不信任孩子的能力,又对孩子有很高的要求。总在这样的矛盾中挣扎,能不累、不心烦意乱嘛。
想问一句:凭什么孩子就非得成为出类拔萃的一小撮?你们自己一定是那一小撮中的吗?孩子是大多数人中的一个,不是很正常很自在的事情吗?
当孩子有了放松的心态,才能真正有求知的欲望,而不只是争取好分数让妈妈高兴。

Categories
童话:2-3岁

周末(06-07-17)

桑拿天。

整个周六童话都在家里没出门,问他很多遍均曰不想出门,在家把他的自行车稍微修了一下(其实就是把螺丝钉拧了拧),大汗淋漓,抬头却见童话用一卷生带把一辆车缠成了木乃伊。

晚上带着去儿童乐园玩沙子,童话在不断得念叨他丢了的那辆公交车,我忍不住给他买了个地铁(快一个星期了,每天都要问至少三遍他的公交车哪里去了,怎么丢的,是不是放在出租车后备箱里丢的等等),不知道这样是不是太娇惯孩子了。看到商场里的玩具,不由感慨现在的孩子玩具真多!

童话玩沙子我四处张望的时候看到有个小女孩坐在一个玩具盆上小便,我管不住自己的眼睛盯着人家看了几秒钟,真是诧异!女孩尿完了,妈妈把玩具盆里的沙子拿出去倒了,居然又是一小会儿功夫就回来了(厕所在很远的地方),红红的玩具盆丢在了离孩子远远的地方。感慨,孩子如何建立规则,如何建立自尊又如何能够有公德意识?发呆良久。国情,这是我们需要与之抗争的国情。

周日上午大予在楼下叫童话,两个小家伙一起玩了一会儿。童话的自行车仍然有问题,修车后买了两个冰棍,让童话给大予一个,兴冲冲得跑回院子没找到大予,妈妈和童话瓜分。

下午姥姥来和童话玩,三个人一起去游泳。童话见了水很是兴奋,自己趴在水里爬了十数来回,推着救生圈在水里跑了十数来回,捡了两个冰红茶的瓶子玩了半个小时,打道回府。回家以后姥姥给童话包了馄饨,鉴于他饭前吃了一些葡萄,吃了五六个馄饨就玩去了,妈妈大快朵颐。

游完泳出来的时候童话看见喷泉狂奔而去,妈妈看见一辆车开来,疾呼:童话看车。童话一个急转弯飞快得跑到草地上站着去了,我喜欢他这反应,当即大声夸奖他:童话你太出色了!睡觉前告诉童话我觉得他特别棒,因为他看见车躲得很好,骑自行车骑得特别好,唱得歌我特别喜欢,还有还有全身的小肉肉妈妈都喜欢。童话听了这话立马兴奋得两个小脚乱蹬,一举把妈妈踢到一边了。

脖子周围和耳后起了很多痱子,不停得抓。今天早上老师仔细检查了小手小脚和嘴巴,居然还拉开裤子看了小PP(俺们可是帅哥哟,老师真是的),检验合格之后才接进去。
Categories
童话:2-3岁

周末(06-07-17)

桑拿天。

整个周六童话都在家里没出门,问他很多遍均曰不想出门,在家把他的自行车稍微修了一下(其实就是把螺丝钉拧了拧),大汗淋漓,抬头却见童话用一卷生带把一辆车缠成了木乃伊。

晚上带着去儿童乐园玩沙子,童话在不断得念叨他丢了的那辆公交车,我忍不住给他买了个地铁(快一个星期了,每天都要问至少三遍他的公交车哪里去了,怎么丢的,是不是放在出租车后备箱里丢的等等),不知道这样是不是太娇惯孩子了。看到商场里的玩具,不由感慨现在的孩子玩具真多!

童话玩沙子我四处张望的时候看到有个小女孩坐在一个玩具盆上小便,我管不住自己的眼睛盯着人家看了几秒钟,真是诧异!女孩尿完了,妈妈把玩具盆里的沙子拿出去倒了,居然又是一小会儿功夫就回来了(厕所在很远的地方),红红的玩具盆丢在了离孩子远远的地方。感慨,孩子如何建立规则,如何建立自尊又如何能够有公德意识?发呆良久。国情,这是我们需要与之抗争的国情。

周日上午大予在楼下叫童话,两个小家伙一起玩了一会儿。童话的自行车仍然有问题,修车后买了两个冰棍,让童话给大予一个,兴冲冲得跑回院子没找到大予,妈妈和童话瓜分。

下午姥姥来和童话玩,三个人一起去游泳。童话见了水很是兴奋,自己趴在水里爬了十数来回,推着救生圈在水里跑了十数来回,捡了两个冰红茶的瓶子玩了半个小时,打道回府。回家以后姥姥给童话包了馄饨,鉴于他饭前吃了一些葡萄,吃了五六个馄饨就玩去了,妈妈大快朵颐。

游完泳出来的时候童话看见喷泉狂奔而去,妈妈看见一辆车开来,疾呼:童话看车。童话一个急转弯飞快得跑到草地上站着去了,我喜欢他这反应,当即大声夸奖他:童话你太出色了!睡觉前告诉童话我觉得他特别棒,因为他看见车躲得很好,骑自行车骑得特别好,唱得歌我特别喜欢,还有还有全身的小肉肉妈妈都喜欢。童话听了这话立马兴奋得两个小脚乱蹬,一举把妈妈踢到一边了。

脖子周围和耳后起了很多痱子,不停得抓。今天早上老师仔细检查了小手小脚和嘴巴,居然还拉开裤子看了小PP(俺们可是帅哥哟,老师真是的),检验合格之后才接进去。
Categories
童话:2-3岁

进步(06-07-10)

这一周童话的进步在妈妈看来是非常明显的:独立性和自信都得到了增强。

1. 能力的提高

童话最近突然会骑自行车了,也就是这十来天的功夫。某日晚上不睡觉非要去玩,过了一会儿骑着自行车到我床边来了。我还以为是爸爸给推来的呢,爸爸说是童话自己骑过来了。从那历史性的时刻开始,童话开始了他对自行车的热爱。这不,每天晚上从幼儿园回家之后不上楼,命令妈妈把他的自行车给拿下来,然后一直骑到天黑才回家。更兼与大予丫丫等小朋友互相追逐嬉戏,车技得以迅速提高。周六夜里的大雨使得这个污染严重的城市像被洗过一样,(周日)早上我和童话一起出去散步,他骑车我步行,两个人走了一站有余。,沿路在童话的指挥下捡了很多花瓣。于我是个愉快的经历,童话没有显出特别开心的样子,但我想对他也是全新的体验。

2. 依恋的增强

经过短短一周多的努力,童话的睡觉时间在无限期得后延,但是精神却也还好。我自然是希望能够和他一起说话聊天直到他最后自然睡着,难呀!每每看见小人儿越来越精神,我这心里就开始七上八下的。昨天晚上我困得招架不住自己先躺着闭目养神,小子居然自己在床上玩起了跳远,像个小青蛙一样在床上蹦过来蹦过去的,我憋我憋最后还是没憋住笑了出来。这小魔头怎么就这么招人喜欢呢?小家伙自己玩了一会儿趴在床上睡着了。

哄睡觉方式的转变对我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这件事情本身,它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去反省自己哄童话睡觉的心态。这一转变,我发现自己以前过于关注孩子是否睡着,而不是全面放松和孩子静享睡前时光。何不让自己放松呢?其结果就是我放松了但是童话越来越兴奋,嘿嘿,可以理解哈。某日我已下令说不能出声了,童话自己在床上玩,我凑过去趴在他耳边对他说:妈妈喜欢你。童话发出几个怪声,我问他:怎么了宝宝?童话说:妈妈我高兴我想笑。我说:那你笑吧?童话哈哈哈哈开始乐!其后果可想而知。,晚上十二点才睡着。爱不仅仅是一种情绪,更重要的是,爱一种非常有技巧的行动。这可以从母子之爱扩展到夫妻之间,也可以扩展到成年子女和垂老的父母之间。爱需要持续的学习和持续的努力。

许是两方面的共同作用,童话这个周末明显能够自己玩一段时间,并且自得其乐。老师也反映他最近和小朋友的交往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会想办法达到自己的目的,能够接受老师的批评。我个人觉得他在幼儿园的转变来得要早一点,再加上家里的措施及时跟上,所以最近的进步格外明显。可是说是孩子的进步,也可以说是妈妈的进步吧!

说几个小插曲,挺有意思。

星期五晚上小朋友们都回家了,童话和大予在电梯口依依惜别后,妈妈看小家伙心里仍不爽,带他到物业那里去看监控。有一个摄像头是对着院子门口的,童话激动的说那时娃娃家,并问我为什么童话不再里边?,介个问题好难回答呀,妈妈做了N个比喻之后终于堵住了他的嘴(估计小家伙已经完全被妈妈弄糊涂了)!准备回家的时候碰到大予爷爷,爷爷邀请童话一起去坐电梯,童话明显不愿意。妈妈一针见血得指出:这是大予爷爷。此话发生了明显的效果,童话立马跟着一起上电梯了。到了楼上,爷爷和童话再见,我说带他到楼上看看风景,看了一会儿霓虹灯,童话敏锐得发现有一个门洞就是他去过的大予家。

妈妈在错误的地点问了错误的话:童话,咱们回家吃饭去吧?

童话:妈妈,我想去大予家吃饭。(哼哼,介个要求好像妈妈没有办法满足哦)

妈妈:你想大予了,对吗?

童话:嗯。

妈妈:但是如果你想去别人家吃饭的话,需要先告诉别人。否则别人不知道你要去吃饭,没有做你的饭那你就饿肚子了。

童话:我想去大予家做客。(嘿嘿,这才是心里话吧,想去玩对不对?)

妈妈怀着矛盾的心情告诉童话:如果你想去做客的话,那你自己去敲门?

童话果然壮着胆爬上楼梯去敲门了,最后还不忘拉上妈妈这个共犯。咚咚咚,没相应。

童话:妈妈,怎么还不开门?

妈妈:大予可能去尿尿了,听不见吧?

童话等了一会儿,问:大予怎么还没尿完呢?(你还挺心急)

片刻屋子里传来大予的哭声,我说童话你叫大予吧?

童话:大予!大予!(门应声而开,两个小宝儿相见甚欢,童话在大予家吃了三碗饭,两人在家地板上耳鬓厮磨了一番之后我们回家,自此以后大予是我的好朋友这句话不离口)。

周六和大予一同去游泳,其间我需要去给童话拿个东西,对他说:童话你在这里玩,妈妈去给你拿XX,如果有事情你就叫大予妈妈好不好?童话答应了,和大予妈妈交待了一声之后我就去了。刚走出几步就听见童话大叫:大予妈妈!看了一眼之后我加快了脚步,回来的时候两个小人儿都在水里玩呢。童话拿到东西之后坐在台阶上玩,过了一会儿对我说:妈妈,你去游泳吧,我要是有事情就叫大予妈妈。我以为自己耳朵出问题了,又重复了一遍童话认可了,可等我刚要付诸行动的时候小家伙又后悔了。

昨天晚上童话看天线宝宝里面有个小哥哥给小弟弟洗澡,妈妈趁小领导心花怒放且不设防的机会试探:童话妈妈也给你生个小弟弟好不好?童话想想说:好!妈妈贼心不死:那小妹妹呢?童话说:也行。妈妈激动得向爸爸汇报战果,那厢童话悠悠得说:要是大予也行呀。妈妈哐铛倒地,你你,你咋就惦记上人家家的弟弟了呢?

今天早上童话起来的时候爸爸还在一旁酣睡,童话冲奶冲得高兴之际,大声说:常备不懈!我厉声制止:童话小声点,爸爸还在睡觉呢!小嘴巴一瞥妈妈赶紧抱起来,童话说:可是太阳公公已经起床了(这意思就是爸爸也应该起床了,错的不是他是爸爸。不知道他从何来的这个理论,只要太阳公公起床了,那我们大家都要起床。根据这个理论,妈妈每每在困顿之时被他揪起来一起玩)。妈妈怀着私心说:可是爸爸还没有睡好呢,我们要先睡好才能好好工作好好玩,所以休息是最重要的。小家伙情绪开始阴转晴。希望童话同学能将此精神牢记在心并发扬光大,尤其是在妈妈犯困的时候!
Categories
童话:2-3岁

进步(06-07-10)

这一周童话的进步在妈妈看来是非常明显的:独立性和自信都得到了增强。

1. 能力的提高

童话最近突然会骑自行车了,也就是这十来天的功夫。某日晚上不睡觉非要去玩,过了一会儿骑着自行车到我床边来了。我还以为是爸爸给推来的呢,爸爸说是童话自己骑过来了。从那历史性的时刻开始,童话开始了他对自行车的热爱。这不,每天晚上从幼儿园回家之后不上楼,命令妈妈把他的自行车给拿下来,然后一直骑到天黑才回家。更兼与大予丫丫等小朋友互相追逐嬉戏,车技得以迅速提高。周六夜里的大雨使得这个污染严重的城市像被洗过一样,(周日)早上我和童话一起出去散步,他骑车我步行,两个人走了一站有余。,沿路在童话的指挥下捡了很多花瓣。于我是个愉快的经历,童话没有显出特别开心的样子,但我想对他也是全新的体验。

2. 依恋的增强

经过短短一周多的努力,童话的睡觉时间在无限期得后延,但是精神却也还好。我自然是希望能够和他一起说话聊天直到他最后自然睡着,难呀!每每看见小人儿越来越精神,我这心里就开始七上八下的。昨天晚上我困得招架不住自己先躺着闭目养神,小子居然自己在床上玩起了跳远,像个小青蛙一样在床上蹦过来蹦过去的,我憋我憋最后还是没憋住笑了出来。这小魔头怎么就这么招人喜欢呢?小家伙自己玩了一会儿趴在床上睡着了。

哄睡觉方式的转变对我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这件事情本身,它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去反省自己哄童话睡觉的心态。这一转变,我发现自己以前过于关注孩子是否睡着,而不是全面放松和孩子静享睡前时光。何不让自己放松呢?其结果就是我放松了但是童话越来越兴奋,嘿嘿,可以理解哈。某日我已下令说不能出声了,童话自己在床上玩,我凑过去趴在他耳边对他说:妈妈喜欢你。童话发出几个怪声,我问他:怎么了宝宝?童话说:妈妈我高兴我想笑。我说:那你笑吧?童话哈哈哈哈开始乐!其后果可想而知。,晚上十二点才睡着。爱不仅仅是一种情绪,更重要的是,爱一种非常有技巧的行动。这可以从母子之爱扩展到夫妻之间,也可以扩展到成年子女和垂老的父母之间。爱需要持续的学习和持续的努力。

许是两方面的共同作用,童话这个周末明显能够自己玩一段时间,并且自得其乐。老师也反映他最近和小朋友的交往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会想办法达到自己的目的,能够接受老师的批评。我个人觉得他在幼儿园的转变来得要早一点,再加上家里的措施及时跟上,所以最近的进步格外明显。可是说是孩子的进步,也可以说是妈妈的进步吧!

说几个小插曲,挺有意思。

星期五晚上小朋友们都回家了,童话和大予在电梯口依依惜别后,妈妈看小家伙心里仍不爽,带他到物业那里去看监控。有一个摄像头是对着院子门口的,童话激动的说那时娃娃家,并问我为什么童话不再里边?,介个问题好难回答呀,妈妈做了N个比喻之后终于堵住了他的嘴(估计小家伙已经完全被妈妈弄糊涂了)!准备回家的时候碰到大予爷爷,爷爷邀请童话一起去坐电梯,童话明显不愿意。妈妈一针见血得指出:这是大予爷爷。此话发生了明显的效果,童话立马跟着一起上电梯了。到了楼上,爷爷和童话再见,我说带他到楼上看看风景,看了一会儿霓虹灯,童话敏锐得发现有一个门洞就是他去过的大予家。

妈妈在错误的地点问了错误的话:童话,咱们回家吃饭去吧?

童话:妈妈,我想去大予家吃饭。(哼哼,介个要求好像妈妈没有办法满足哦)

妈妈:你想大予了,对吗?

童话:嗯。

妈妈:但是如果你想去别人家吃饭的话,需要先告诉别人。否则别人不知道你要去吃饭,没有做你的饭那你就饿肚子了。

童话:我想去大予家做客。(嘿嘿,这才是心里话吧,想去玩对不对?)

妈妈怀着矛盾的心情告诉童话:如果你想去做客的话,那你自己去敲门?

童话果然壮着胆爬上楼梯去敲门了,最后还不忘拉上妈妈这个共犯。咚咚咚,没相应。

童话:妈妈,怎么还不开门?

妈妈:大予可能去尿尿了,听不见吧?

童话等了一会儿,问:大予怎么还没尿完呢?(你还挺心急)

片刻屋子里传来大予的哭声,我说童话你叫大予吧?

童话:大予!大予!(门应声而开,两个小宝儿相见甚欢,童话在大予家吃了三碗饭,两人在家地板上耳鬓厮磨了一番之后我们回家,自此以后大予是我的好朋友这句话不离口)。

周六和大予一同去游泳,其间我需要去给童话拿个东西,对他说:童话你在这里玩,妈妈去给你拿XX,如果有事情你就叫大予妈妈好不好?童话答应了,和大予妈妈交待了一声之后我就去了。刚走出几步就听见童话大叫:大予妈妈!看了一眼之后我加快了脚步,回来的时候两个小人儿都在水里玩呢。童话拿到东西之后坐在台阶上玩,过了一会儿对我说:妈妈,你去游泳吧,我要是有事情就叫大予妈妈。我以为自己耳朵出问题了,又重复了一遍童话认可了,可等我刚要付诸行动的时候小家伙又后悔了。

昨天晚上童话看天线宝宝里面有个小哥哥给小弟弟洗澡,妈妈趁小领导心花怒放且不设防的机会试探:童话妈妈也给你生个小弟弟好不好?童话想想说:好!妈妈贼心不死:那小妹妹呢?童话说:也行。妈妈激动得向爸爸汇报战果,那厢童话悠悠得说:要是大予也行呀。妈妈哐铛倒地,你你,你咋就惦记上人家家的弟弟了呢?

今天早上童话起来的时候爸爸还在一旁酣睡,童话冲奶冲得高兴之际,大声说:常备不懈!我厉声制止:童话小声点,爸爸还在睡觉呢!小嘴巴一瞥妈妈赶紧抱起来,童话说:可是太阳公公已经起床了(这意思就是爸爸也应该起床了,错的不是他是爸爸。不知道他从何来的这个理论,只要太阳公公起床了,那我们大家都要起床。根据这个理论,妈妈每每在困顿之时被他揪起来一起玩)。妈妈怀着私心说:可是爸爸还没有睡好呢,我们要先睡好才能好好工作好好玩,所以休息是最重要的。小家伙情绪开始阴转晴。希望童话同学能将此精神牢记在心并发扬光大,尤其是在妈妈犯困的时候!
Categories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磨合叛逆期

  各位过来的爸妈说得对–该来的迟早会来的,上回说过依儿的逆反期反应温柔之后,我不得不承认,这话说早了。依儿也不知怎么知道当妈的在坛子上发了篇贴,第二天就决定挑战一把,让不知深浅的妈妈尝了逆反期的厉害。事情的起因是晚上带依儿出去,依儿还没坐稳,车要开了,我扶了依儿一把,依高喊:”我自己来!”,我一边禁止依儿爬下座位重新来,一边试图转移依儿的注意力。依不吃这套,执着地喊着”不要!”号啕了半小时有余。

自打这典型的逆反期症状出现之后,依儿的逆反症状就越来越容易触发了。这逆反期肯定是到了,我就一心一意开始琢磨怎么摩合这逆反期了。

  给你说个依的典型逆反症状。依上完厕所是自己冲水的。有回我出差,依她爸早晨睡眼朦胧的带她上完厕所后随手就冲了,依急了,哭喊着”我自己来”非要她爸给她复原,其他的事还可以,这事可难倒了依她爸,道歉也不行,扯些纸扔进去让她再冲也不干,转移注意力也不奏效,最后,还是等她自己哭够了才停的。其实状态好的时候依还是很少闹的,同样是冲水的事,白天她也就嚷嚷几声,花点时间是可以给她解释清楚的。

  原来对付依儿可以利用她的秩序感,现在也不行了,她想要在澡盆里多玩一会,会主动说:”等一下再拿毛巾接我!”;要关灯的时候问她:”看完书,今天哪个天线宝宝关灯呢?”,她回答很干脆:”现在不关!关灯我看不见!”。按既定流程顺序操作失灵以后,她做的事情就特别费时间,这往往就是冲突的起源。

和依儿的”逆反期”摩合刚有二周,目前效果还不错(我都觉得逆反高峰期快过去了,偷偷地说,可别又让依儿听见了),得到经验教训如下:

  1、充分放手

  自认为给依儿的自主空间不小了,但通过依的逆反发现了涵待改善的地方。比如早晨喝奶,习惯了依儿会在早上6点钟的时候吃奶,然后继续睡,看到依翻腾我就会去冲奶,想节约点时间睡觉。一直以来相安无事,最近依有意见了,看得出她是饿,但就是对拿来的奶百般挑剔,左右不是,一着没注意就哭得大家都睡不成了。两次以后摸出门道,解决办法倒很简单:等她主动说:”我饿了,要喝奶!”之后再和她一起行动。想想也是,肚子是她的,饿不饿就她知道,我凭什么为了自己多睡一会(还没睡成,冤哪)就预先决定了她的肚子呢?还自我感觉理论不少呢,这下没脸在早教呆了。(在我看来,奶冲来以后她也可以选择不吃,不用闹,但小家伙估计是提升到决策权的高度来看了,呵呵,这倒跟伺候领导差不多)

  推而广之,于是提醒爷爷奶奶不要提前预测小家伙的行动,不要看着她抹汗就问要不要风扇,不要看着她发愣就问要不要尿尿,不要看着她进厨房就问要不要喝酸奶,反正”想人所想,急人所急”的优良传统在她这儿就不要用了,依儿不主动申请就坚决不提前做。为了这一条,勤快的爷爷奶奶调整了好一阵子,但实施起来效果很是不错。

  2、饶弯建议

  对于小人儿,建议还是要提的。这提建议还真考水平,一不注意就会捅马蜂窝。比如你说:”要出门了,去上个厕所吧,要不,在车上想尿尿就麻烦了”听着也没错,但小家伙就能发挥出”不要出门!不要上厕所!车上尿尿!”等多个逆反版本。经过总结,对于依儿最好的建议方式是我自言自语地说:”啊呀,一会儿出了门就不好找厕所了,妈妈要先上个厕所”,依儿要有尿,通常会边说”我也要”边跟着我往厕所跑,我有时故意说:”不行!不行!我先说的!不要跟我抢!排队,你先站门口等我”,依儿有时同意排队,有时会说”我要抢,我先来”,反正目的达到了,我也就不坚持谁先谁后了。

  同样处理事情有,建议她喝水,就说:”天真热,妈妈渴了,请你给我打点水吧”她要渴,半路就开始偷喝了;建议她吃饭,就说:”妈妈饿扁了!奶奶做的饭真香啊!我要准备吃饭了”她要饿,会说:”我也饿扁了”洗手、拿碗之类的事情就可以按部就班的做下去了。提醒她不要干什么事也可以同样处理,如果实在忍不住提醒她端水不要洒,我就说:”妈妈端着杯子,杯子里水很满,我可要慢慢走,小心不要洒了”,这样,依儿一般就不会故意把水洒了,要是不小心洒出来,会说:”我走得太快了”。既然是水平问题,不是态度问题,也就不会抱怨她了。注意了,这建议里还不能说到”我们”,我们就包括了她了,对于她自己的事她的意见就多了,小人儿明白着哪。

  3、预留时间

  小人儿的自主要求与自主能力不成正比,通常冲突的起因都是你想赶时间,想快点完成,但往往就是越想快越快不成。确定了允许她自己做的事,就得预留上至少2倍的时间。比如洗澡,依儿唯一造反的一次就是因为奶奶等着洗澡,我着急把她提出来,虽然也是和和气气地说,但她愣能觉察出你的急噪,并借此发挥。我现在要问好全家都不着急洗了,再给依儿洗,哪怕晚个10来20分钟。象吃饭前要下楼去玩,如果我觉得时间不够,比较赶的话,索性就不下去了,在家看书、玩玩具了。象洗玩澡后穿衣服,这么热的天不怕着凉,由着她床头跑到床尾折腾一会儿,哪怕本来就比较晚了,下次记得把洗澡时间安排早一点就行了。象周末出门去玩,本来就是带她出去走走看看,她愿意在路上看车就看车吧,愿意在楼梯上蹦跳就蹦跳吧,时间是她的,由她怎么安排了。要是我和依儿两人出门,经常目标是公园,但走到半路就玩去了一两个小时,有时侯玩够了索性就掉头回家了。如果有正事我们尽量早一点出门,并告诉她要赶路,对依儿来说,最最忌讳的是在她拣起了第一片树叶之后再催她快点,剥夺了她捡其他树叶的权利,一开始就告诉她不行比在她做到一半去制止她要容易很多。

  宽松的时间容易产生轻松的心情,小人儿的天赋本能对这一点特别敏感。

  4、区分状态

  同一件事情,发生的时机不同,小人儿的反应也大有不同。涉及安全、尊重等方面不得不说的问题,在小人儿心情好的时候可以多说一些,说重一些。一来是注意力集中容易听进去,二来嘛,就算她小人家有意见,也有足够的体力和冷静的思维去对付。小人儿累了、困了、饿了的时候,小脑袋都顾不上正常运转了,讲道理、吸引注意力哪里还行得通,通常这时当妈的状态也好不到哪里去,跟她较劲到最后就变成和自己较劲了,口气越来越不耐烦,心里开始琢磨”这次决不能再顺着你”,要是巴掌一落下就更没了回头的余地了。我的实践结果是清晨、夜晚绝不是和依儿讲道理的时间,预防发作是关键,要真惹翻了她,我还真没辙(前面说的车上那次其实就是累了),由着她哭一会儿,自己会好的,这时千万不要提什么建议(比如擦擦鼻涕、喝口水之类的),她还不知会借题发挥成什么样呢。

Categories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磨合叛逆期

  各位过来的爸妈说得对–该来的迟早会来的,上回说过依儿的逆反期反应温柔之后,我不得不承认,这话说早了。依儿也不知怎么知道当妈的在坛子上发了篇贴,第二天就决定挑战一把,让不知深浅的妈妈尝了逆反期的厉害。事情的起因是晚上带依儿出去,依儿还没坐稳,车要开了,我扶了依儿一把,依高喊:”我自己来!”,我一边禁止依儿爬下座位重新来,一边试图转移依儿的注意力。依不吃这套,执着地喊着”不要!”号啕了半小时有余。

自打这典型的逆反期症状出现之后,依儿的逆反症状就越来越容易触发了。这逆反期肯定是到了,我就一心一意开始琢磨怎么摩合这逆反期了。

  给你说个依的典型逆反症状。依上完厕所是自己冲水的。有回我出差,依她爸早晨睡眼朦胧的带她上完厕所后随手就冲了,依急了,哭喊着”我自己来”非要她爸给她复原,其他的事还可以,这事可难倒了依她爸,道歉也不行,扯些纸扔进去让她再冲也不干,转移注意力也不奏效,最后,还是等她自己哭够了才停的。其实状态好的时候依还是很少闹的,同样是冲水的事,白天她也就嚷嚷几声,花点时间是可以给她解释清楚的。

  原来对付依儿可以利用她的秩序感,现在也不行了,她想要在澡盆里多玩一会,会主动说:”等一下再拿毛巾接我!”;要关灯的时候问她:”看完书,今天哪个天线宝宝关灯呢?”,她回答很干脆:”现在不关!关灯我看不见!”。按既定流程顺序操作失灵以后,她做的事情就特别费时间,这往往就是冲突的起源。

和依儿的”逆反期”摩合刚有二周,目前效果还不错(我都觉得逆反高峰期快过去了,偷偷地说,可别又让依儿听见了),得到经验教训如下:

  1、充分放手

  自认为给依儿的自主空间不小了,但通过依的逆反发现了涵待改善的地方。比如早晨喝奶,习惯了依儿会在早上6点钟的时候吃奶,然后继续睡,看到依翻腾我就会去冲奶,想节约点时间睡觉。一直以来相安无事,最近依有意见了,看得出她是饿,但就是对拿来的奶百般挑剔,左右不是,一着没注意就哭得大家都睡不成了。两次以后摸出门道,解决办法倒很简单:等她主动说:”我饿了,要喝奶!”之后再和她一起行动。想想也是,肚子是她的,饿不饿就她知道,我凭什么为了自己多睡一会(还没睡成,冤哪)就预先决定了她的肚子呢?还自我感觉理论不少呢,这下没脸在早教呆了。(在我看来,奶冲来以后她也可以选择不吃,不用闹,但小家伙估计是提升到决策权的高度来看了,呵呵,这倒跟伺候领导差不多)

  推而广之,于是提醒爷爷奶奶不要提前预测小家伙的行动,不要看着她抹汗就问要不要风扇,不要看着她发愣就问要不要尿尿,不要看着她进厨房就问要不要喝酸奶,反正”想人所想,急人所急”的优良传统在她这儿就不要用了,依儿不主动申请就坚决不提前做。为了这一条,勤快的爷爷奶奶调整了好一阵子,但实施起来效果很是不错。

  2、饶弯建议

  对于小人儿,建议还是要提的。这提建议还真考水平,一不注意就会捅马蜂窝。比如你说:”要出门了,去上个厕所吧,要不,在车上想尿尿就麻烦了”听着也没错,但小家伙就能发挥出”不要出门!不要上厕所!车上尿尿!”等多个逆反版本。经过总结,对于依儿最好的建议方式是我自言自语地说:”啊呀,一会儿出了门就不好找厕所了,妈妈要先上个厕所”,依儿要有尿,通常会边说”我也要”边跟着我往厕所跑,我有时故意说:”不行!不行!我先说的!不要跟我抢!排队,你先站门口等我”,依儿有时同意排队,有时会说”我要抢,我先来”,反正目的达到了,我也就不坚持谁先谁后了。

  同样处理事情有,建议她喝水,就说:”天真热,妈妈渴了,请你给我打点水吧”她要渴,半路就开始偷喝了;建议她吃饭,就说:”妈妈饿扁了!奶奶做的饭真香啊!我要准备吃饭了”她要饿,会说:”我也饿扁了”洗手、拿碗之类的事情就可以按部就班的做下去了。提醒她不要干什么事也可以同样处理,如果实在忍不住提醒她端水不要洒,我就说:”妈妈端着杯子,杯子里水很满,我可要慢慢走,小心不要洒了”,这样,依儿一般就不会故意把水洒了,要是不小心洒出来,会说:”我走得太快了”。既然是水平问题,不是态度问题,也就不会抱怨她了。注意了,这建议里还不能说到”我们”,我们就包括了她了,对于她自己的事她的意见就多了,小人儿明白着哪。

  3、预留时间

  小人儿的自主要求与自主能力不成正比,通常冲突的起因都是你想赶时间,想快点完成,但往往就是越想快越快不成。确定了允许她自己做的事,就得预留上至少2倍的时间。比如洗澡,依儿唯一造反的一次就是因为奶奶等着洗澡,我着急把她提出来,虽然也是和和气气地说,但她愣能觉察出你的急噪,并借此发挥。我现在要问好全家都不着急洗了,再给依儿洗,哪怕晚个10来20分钟。象吃饭前要下楼去玩,如果我觉得时间不够,比较赶的话,索性就不下去了,在家看书、玩玩具了。象洗玩澡后穿衣服,这么热的天不怕着凉,由着她床头跑到床尾折腾一会儿,哪怕本来就比较晚了,下次记得把洗澡时间安排早一点就行了。象周末出门去玩,本来就是带她出去走走看看,她愿意在路上看车就看车吧,愿意在楼梯上蹦跳就蹦跳吧,时间是她的,由她怎么安排了。要是我和依儿两人出门,经常目标是公园,但走到半路就玩去了一两个小时,有时侯玩够了索性就掉头回家了。如果有正事我们尽量早一点出门,并告诉她要赶路,对依儿来说,最最忌讳的是在她拣起了第一片树叶之后再催她快点,剥夺了她捡其他树叶的权利,一开始就告诉她不行比在她做到一半去制止她要容易很多。

  宽松的时间容易产生轻松的心情,小人儿的天赋本能对这一点特别敏感。

  4、区分状态

  同一件事情,发生的时机不同,小人儿的反应也大有不同。涉及安全、尊重等方面不得不说的问题,在小人儿心情好的时候可以多说一些,说重一些。一来是注意力集中容易听进去,二来嘛,就算她小人家有意见,也有足够的体力和冷静的思维去对付。小人儿累了、困了、饿了的时候,小脑袋都顾不上正常运转了,讲道理、吸引注意力哪里还行得通,通常这时当妈的状态也好不到哪里去,跟她较劲到最后就变成和自己较劲了,口气越来越不耐烦,心里开始琢磨”这次决不能再顺着你”,要是巴掌一落下就更没了回头的余地了。我的实践结果是清晨、夜晚绝不是和依儿讲道理的时间,预防发作是关键,要真惹翻了她,我还真没辙(前面说的车上那次其实就是累了),由着她哭一会儿,自己会好的,这时千万不要提什么建议(比如擦擦鼻涕、喝口水之类的),她还不知会借题发挥成什么样呢。

Categories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授谈早教

人一生基础智力的80%是在六岁前奠定。首先我们讲什么是基础智力。有一种智力理论认为智力分为一般智力(或称基础智力)和特殊智力。特殊智力的因素就是我们所说的儿童计数、说话、绘画、音乐,长大以后的数学、语文、物理,各种技能等。什么什么是一般智力因素或基础智力。讲通俗一些,我们常说一个人很聪明,很精明,有灵气,资质很好。无论学什么,一学就会,学得又快又好。而那些资质差的人,学什么都慢,并且可能学得差,有的人学习某些技能就很困难,我们就说这人苯、资质差,没有灵气,学什么都差,只有干体力劳动。”精明、灵气、资质好”,就是我们讲的一般智力因素或基础智力。
  一般智力因素或基础智力包括那些内容,心理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复杂,很专业,如推理能力、语词理解能力、空间能力、数字能力、知觉能力、记忆能力、创造能力。以后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包括监控、注意、理解、知觉综合、编码、比较、共同表征形式、共同表征检索、转化、反应执行等。总之在智力方面有多种理论,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我们主要关心的以下三个问题:1、儿童智力发展主要是关注一般智力因素(基础智力),还是主要关注特殊智力因素的发展。2、儿童智力发展的有它的规律性和阶段性,如何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促进儿童智力发展(也就是我们讲的智力开发)。3、为什么说有”关键期”教育
  一、儿童时期的智力发展主要是一般智力因素或基础智力的发展
  在儿童出生后到小学毕业这一段时间,促进儿童智力发展主要是促进儿童的一般智力因素、基础智力的发展。在六岁前,应该完全是促进基础智力发展,上学以后,虽然也是以促进儿童基础智力发展为主,对特殊智力因素的发展也逐渐增多。在六岁前既是帮助儿童学习特殊的能力,也是以发展儿童一般智力因素为目的。
  我们都希望孩子从小都很有灵气、精明。学什么都很快,学得很好。就是说有很好的基础智力,孩子的推理能力、言语能力、语词的流畅能力、空间能力等发展的比较好。那么如何在能使儿童的基础智力有很好的发展,能很好的开发儿童基础智力。我们看父母是如何孩子进行教育。
  现在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教孩子识字,很多幼儿院把小学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搬到幼儿院教学里。父母教孩子背唐诗,有的孩子能识一千多字,能背几十首唐诗等等。这样能提高孩子语言能力、语词的流畅能力,推理能力吗?不可能,因为孩子是死记硬背,不理解其中的意义,字就是符号,不能成为语言。不能成为语言能力的符号是没有任何意义。但是这个孩子很小就和周围的大人、孩子天天在一块玩,有人逗他,给他说话。这个孩子的小嘴可是会说,我们说他伶牙俐齿。很喜欢听故事,也非常喜欢给别人讲故事。这个孩子不识多少字,但她的语言能力、词汇的流畅能力,概括能力,推理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甚至想象力、创造力也能得到发展。
  让两岁多的孩子就开始学习各种乐器,天天很辛苦的拉、弹,能提高孩子的音乐能力吗?不一定。让孩子去倾听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去敲不同的物体,辨别各种物体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去感受、发现乐音。培养孩子的节奏感、节律感等。对小孩子这才是培养孩子的音乐基础能力。
  绘画班的老师非要让一个三岁多的孩子把一个苹果画得很像,这能培养、发展孩子手的精细能力、空间能力、色彩能、想象力吗。这样的教学很可能把孩子潜在的能力都扼杀掉。
  过去我们玩得游戏都是代代相传的、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游戏。小时候,打珠子(玻璃珠),精细能力、空间能力、计算能力、推理能力(不同的地面用的力度是不同的)等都在一个游戏中培养出来。传统的七巧板玩具,非常便宜,但对孩子的空间能力、几何辨别与操作能力的锻炼很有用处。所以我们说对六岁以前的孩子,尽可能让去玩,游戏。但决不是无目的瞎玩,闲逛。而是用各种益智游戏去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我们现在的幼儿教育是有两个误区,一是让孩子去学习技能,去学习绘画、识字、背唐诗,学算术,上各种特长班。其结果对孩子一般智力因素的发展没有帮助作用。父母很辛苦、孩子很辛苦,浪费了钱,使孩子最宝贵的、最关键的开发孩子智力的时机荒费了。另一个误区是让孩子”自然成长”,并且非常有道理的说,你看我小时候也没有教我,开发我的智力,我不照样很聪明!过去是在一个自然经济文化环境中,你从小和很多大人在一块,和很多孩子在一块,以自然环境为伴,教育、智力的开发在听老人讲故事中,爬树掏鸟蛋中,在玩黄泥中等等游戏和劳动中发展、培养出来。现在你的孩子关在一个近似监狱的一个房子里,父母老人看得紧紧的,没有自然,没有孩子,没有社区文化,甚至没有兄弟姐妹。孩子只有一大堆他莫名其妙的玩具,一个电视,山水,孩子、小鸟都是虚拟的,并且里面充满着暴力。孩子要么傻看着电视,跟着”奥特曼”和其他怪兽发出”嗷、嗷”的叫声,要么在家里无聊的乱转。如果这就是”自然成长”,可以想到这样孩子长大会是什么样!
  二、促进孩子智力发展,必须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我们讲儿童的各种认知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和阶段性,不到这个阶段,你教的不合适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是没有任何用处。对绝大部分两岁多的孩子,你给孩子买三维积木教他玩,孩子是根本玩不到的,让孩子去插一个汽车,自己做一个房子,孩子是做不到的,因为孩子的三维空间能力还没有发展出来。孩子在这个年龄段主要是玩二维积木,孩子用积木在一个平面内摆出一图形,从简单逐渐过渡到复杂的图形。
  给孩子讲故事,孩子反复听后,让孩子讲,也有很多学问,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要求。儿童对语言理解的程度,要比表达的早。同样复杂的句子,孩子很早就能理解,但是自己要能表达出来,可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就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讲,不同的年龄段,孩子对不同句型、语法、语态、时态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并且伴随着语言的发展的同时,孩子的认知能力也在发展,妈妈在孩子一岁多、两岁多、三岁多给孩子讲故事的方法、达到的目的都是不同的,对妈妈有不同的要求。对孩子讲故事的要求也是这样。很多妈妈要孩子讲故事时,让孩子几乎一字不露的讲下来,我们是非常反对这样做。
  有人问,过去的父母连字都不识一箩筐,你说的这样复杂,父母要学习这样多的,这么专业的知识,过去的孩子是如何学习的?问得很对!在自然经济文化环境中,教育如何是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和规律进行?其实过细观察,答案就很清楚!过去孩子在游戏和玩耍中促进智力发展的过程,主要不是有成人来担负,是由大一点的孩子来担负。小孩子的天性是喜欢和比自己大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在一块玩,不喜欢和自己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和大几个年龄段的孩子在一块玩。在村里、胡同里有很多孩子,四岁多的孩子不仅仅和同龄的孩子在一块玩,他们老追着五岁左右的孩子跑,一般五岁孩子比四岁孩子大一个智力年龄段,他们现在玩的游戏正是四岁孩子要发展和正在发展的智力段所需要的,这样四岁的孩子跟着五岁的孩子学,五岁的孩子跟着六岁的孩子学,六岁的孩子跟着七岁……。不用大人教,不同智力发展段所需要的游戏、语言,孩子们都自然去学习到。父母根本就不需要搞懂是什么道理。
  现在儿童智力发展的所需要的游戏、活动,没有过去的环境,没有社区,没有一层层年龄段的孩子在一块。在家里也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孩子。教育主要有成人来完成、来担负。既是到幼儿园,幼儿院也把同一年龄段的孩子放到一块,有老师(成人)来教。很多孩子很难去和比他大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在一块玩耍。所以我们对传统教育的链条断掉极其痛心!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每一个父母都去学习儿童心理知识,达到很高的水平是不现实的!
  我们还是希望父母们能学习一些必需的儿童心理、教育知识,一是去弥补现在的环境给孩子带来的问题,促进儿童智力发展,教育是科学的,不应该是盲目的。另一方面,因为科学的进步,我们对自身心理发展的奥秘有了更多的了解,学习这些科学知识,采取正确的方法,确实会使孩子的智力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关键期的问题
  为什么说儿童教育有一个关键期,现代科学认为人所能达到的智力活动都是由遗传决定,但是遗传仅仅是一种潜在的智力,不是现实的、实际的智力。这是什么意思?比如狗出生后就和人在一块生活,但它只具有狗的能力,不具有人的能力。这就是遗传决定。如果人出生后在最开始几年不和人类在一块生活,会是什么样?十九世纪末期在印度发现两个”狼孩”,一个发现时六、七岁,一个三、四岁。发现时孩子只具有狼的行为,不具有人的行为。回到人类社会以后,这个六、七岁的孩子无论如何帮助她,其智力提高的非常有限。人们开始认识到智力发展有一个关键期,二十世纪心理学对关键期有了很多的研究。认为要把人遗传的、潜在的智力成为现实的、实际的智力,出生到六岁左右是一个很关键的年龄段。如果在六岁左右,有很好的环境,就能更多的把潜在的智力转化成现实的、实在的智力和能力。如果在这个年龄段没有很好的教育环境,把潜在的智力变成现实的智力是很有限的,并且在长大以后,再提高是很困难。所以现在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幼儿教育。
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是一生心理健康的基础
人格心理学家们把人格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这几个发展阶段对成人的人格有什么影响。著名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出生后要经过几个先后有序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必须满足儿童的一些需要,如果这些需要给予的太多或太少,都会给成人后的心理带来问题。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在每个阶段中,都有一些关键的问题要解决,如果能很好解决,孩子就能顺利的通过这个阶段,如果不能很好解决这个阶段中关键问题,就会给下一个发展阶段带来问题,给成人后的心理带来问题。以下我简单的介绍这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出生到一岁。这个阶段认为是所有阶段中最重要的阶段,最不能被忽视的阶段,这阶段的重点是孩子与母亲和其他主要抚养人之间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对孩子的态度,应该是建立在一种规律性的基础之上,对孩子的喂养方式,照料方式,对孩子的态度,都不能是孩子经常体验到一种不确定性。
第二个阶段:1-3岁。这个阶段主要是解决儿童的自主性、独立性发展,和遵守生活规则、社会规范。在这个年段,孩子的认知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我们说孩子处于第一反抗期,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对孩子的一生都非常重要,但是孩子也要学习去遵守生活规范与社会规则,这常常很多父母在这两个问题上左右摇摆,究竟是松一些,还是严一些,父母们常常不知道如何去处理。
第三个阶段:3-6岁,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在形成丰富的想象力过程中,孩子创造力、创造的欲望、动机就开始形成,人一生创造力的基础开始奠定。孩子的自信心开始形成。如果这个阶段发展的不好,孩子今后就会更多的体验到自卑感。
三、四岁的孩子学习折纸,折各种小鸟、小狗,五、六岁时根据自己的想象去用积木建造各种动物,建筑,上学后有条件去学习制造各种机械模型。这些也是把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学习文化、技能融为一体的游戏。我们看看幼儿园教材里编制的各种游戏,教孩子们自己制作各种玩具。都是以此为教学目的。
孩子再大一点。到五岁左右以后,我们就要逐步教孩子更多的文学、语言、历史、艺术、科学、伦理、各项技能等知识。智力的开发、人格的培养、道德的培养,文化、思想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融为一体的教育方式,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健全的发展。这本来是我们多年的教育方法、思想。可是近些年来,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里把一个全面的、完整的教育一点点割裂开来。教育变得越来越畸形、极端!我只是希望那些具有教育意识的父母要认清这一点,不要跟着”潮流”走,对孩子教育的效果决不是孩子这次考试得了多少分能看出来。教育的效果是需要几年、几十年以后才能表现出来!我们的教育必须要孩子去学习、继承人类和我们民族几千年优秀的文化和思想。
第四个阶段:6-12岁,或者延长到青春期前期。这阶段主要是形成孩子的勤奋感和责任心。我们知道这两种品质对一生是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具有这两种品质,父母就不需要为孩子的一生担忧。我们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些孩子很小就知道对自己、他人负起责任。很勤奋的去学习、劳动。
第五个阶段:13岁左右到成人就是我们讲的青春期。艾里克森认为是角色认同的阶段,同一化的阶段。是孩子迈向成人的最后阶段,是为成人做好所有准备的阶段。也是现在全世界工业化社会最为感到迷惘、头疼的阶段。
这五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非常重要,而又以六岁前的三个阶段最为重要。对人一生的心理健康而言,就象盖高楼一样,这五个阶段就是基础,而越往下的基础越重要。基础打不好,盖到上面自然就会歪,或者遇到什么意外,很容易出问题。
我们虽然把儿童心理的发展分为认知、智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发展。但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这两个方面是融为一体,我们很难看到一个孩子很有创造性,但是却很自卑。一个孩子很有自主性和独立性,却有智力方面的问题。
要使孩子的心理能健康的发展,形成良好的行为。对孩子每个阶段发展的学习、了解,对孩子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仅仅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父母、主要抚养人的心理素质、品质。心理健康程度,以及对孩子的责任感。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去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品质。这些比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知识更重要。
Categories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授谈早教

人一生基础智力的80%是在六岁前奠定。首先我们讲什么是基础智力。有一种智力理论认为智力分为一般智力(或称基础智力)和特殊智力。特殊智力的因素就是我们所说的儿童计数、说话、绘画、音乐,长大以后的数学、语文、物理,各种技能等。什么什么是一般智力因素或基础智力。讲通俗一些,我们常说一个人很聪明,很精明,有灵气,资质很好。无论学什么,一学就会,学得又快又好。而那些资质差的人,学什么都慢,并且可能学得差,有的人学习某些技能就很困难,我们就说这人苯、资质差,没有灵气,学什么都差,只有干体力劳动。”精明、灵气、资质好”,就是我们讲的一般智力因素或基础智力。
  一般智力因素或基础智力包括那些内容,心理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复杂,很专业,如推理能力、语词理解能力、空间能力、数字能力、知觉能力、记忆能力、创造能力。以后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包括监控、注意、理解、知觉综合、编码、比较、共同表征形式、共同表征检索、转化、反应执行等。总之在智力方面有多种理论,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我们主要关心的以下三个问题:1、儿童智力发展主要是关注一般智力因素(基础智力),还是主要关注特殊智力因素的发展。2、儿童智力发展的有它的规律性和阶段性,如何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促进儿童智力发展(也就是我们讲的智力开发)。3、为什么说有”关键期”教育
  一、儿童时期的智力发展主要是一般智力因素或基础智力的发展
  在儿童出生后到小学毕业这一段时间,促进儿童智力发展主要是促进儿童的一般智力因素、基础智力的发展。在六岁前,应该完全是促进基础智力发展,上学以后,虽然也是以促进儿童基础智力发展为主,对特殊智力因素的发展也逐渐增多。在六岁前既是帮助儿童学习特殊的能力,也是以发展儿童一般智力因素为目的。
  我们都希望孩子从小都很有灵气、精明。学什么都很快,学得很好。就是说有很好的基础智力,孩子的推理能力、言语能力、语词的流畅能力、空间能力等发展的比较好。那么如何在能使儿童的基础智力有很好的发展,能很好的开发儿童基础智力。我们看父母是如何孩子进行教育。
  现在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教孩子识字,很多幼儿院把小学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搬到幼儿院教学里。父母教孩子背唐诗,有的孩子能识一千多字,能背几十首唐诗等等。这样能提高孩子语言能力、语词的流畅能力,推理能力吗?不可能,因为孩子是死记硬背,不理解其中的意义,字就是符号,不能成为语言。不能成为语言能力的符号是没有任何意义。但是这个孩子很小就和周围的大人、孩子天天在一块玩,有人逗他,给他说话。这个孩子的小嘴可是会说,我们说他伶牙俐齿。很喜欢听故事,也非常喜欢给别人讲故事。这个孩子不识多少字,但她的语言能力、词汇的流畅能力,概括能力,推理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甚至想象力、创造力也能得到发展。
  让两岁多的孩子就开始学习各种乐器,天天很辛苦的拉、弹,能提高孩子的音乐能力吗?不一定。让孩子去倾听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去敲不同的物体,辨别各种物体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去感受、发现乐音。培养孩子的节奏感、节律感等。对小孩子这才是培养孩子的音乐基础能力。
  绘画班的老师非要让一个三岁多的孩子把一个苹果画得很像,这能培养、发展孩子手的精细能力、空间能力、色彩能、想象力吗。这样的教学很可能把孩子潜在的能力都扼杀掉。
  过去我们玩得游戏都是代代相传的、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游戏。小时候,打珠子(玻璃珠),精细能力、空间能力、计算能力、推理能力(不同的地面用的力度是不同的)等都在一个游戏中培养出来。传统的七巧板玩具,非常便宜,但对孩子的空间能力、几何辨别与操作能力的锻炼很有用处。所以我们说对六岁以前的孩子,尽可能让去玩,游戏。但决不是无目的瞎玩,闲逛。而是用各种益智游戏去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我们现在的幼儿教育是有两个误区,一是让孩子去学习技能,去学习绘画、识字、背唐诗,学算术,上各种特长班。其结果对孩子一般智力因素的发展没有帮助作用。父母很辛苦、孩子很辛苦,浪费了钱,使孩子最宝贵的、最关键的开发孩子智力的时机荒费了。另一个误区是让孩子”自然成长”,并且非常有道理的说,你看我小时候也没有教我,开发我的智力,我不照样很聪明!过去是在一个自然经济文化环境中,你从小和很多大人在一块,和很多孩子在一块,以自然环境为伴,教育、智力的开发在听老人讲故事中,爬树掏鸟蛋中,在玩黄泥中等等游戏和劳动中发展、培养出来。现在你的孩子关在一个近似监狱的一个房子里,父母老人看得紧紧的,没有自然,没有孩子,没有社区文化,甚至没有兄弟姐妹。孩子只有一大堆他莫名其妙的玩具,一个电视,山水,孩子、小鸟都是虚拟的,并且里面充满着暴力。孩子要么傻看着电视,跟着”奥特曼”和其他怪兽发出”嗷、嗷”的叫声,要么在家里无聊的乱转。如果这就是”自然成长”,可以想到这样孩子长大会是什么样!
  二、促进孩子智力发展,必须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我们讲儿童的各种认知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和阶段性,不到这个阶段,你教的不合适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是没有任何用处。对绝大部分两岁多的孩子,你给孩子买三维积木教他玩,孩子是根本玩不到的,让孩子去插一个汽车,自己做一个房子,孩子是做不到的,因为孩子的三维空间能力还没有发展出来。孩子在这个年龄段主要是玩二维积木,孩子用积木在一个平面内摆出一图形,从简单逐渐过渡到复杂的图形。
  给孩子讲故事,孩子反复听后,让孩子讲,也有很多学问,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要求。儿童对语言理解的程度,要比表达的早。同样复杂的句子,孩子很早就能理解,但是自己要能表达出来,可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就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讲,不同的年龄段,孩子对不同句型、语法、语态、时态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并且伴随着语言的发展的同时,孩子的认知能力也在发展,妈妈在孩子一岁多、两岁多、三岁多给孩子讲故事的方法、达到的目的都是不同的,对妈妈有不同的要求。对孩子讲故事的要求也是这样。很多妈妈要孩子讲故事时,让孩子几乎一字不露的讲下来,我们是非常反对这样做。
  有人问,过去的父母连字都不识一箩筐,你说的这样复杂,父母要学习这样多的,这么专业的知识,过去的孩子是如何学习的?问得很对!在自然经济文化环境中,教育如何是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和规律进行?其实过细观察,答案就很清楚!过去孩子在游戏和玩耍中促进智力发展的过程,主要不是有成人来担负,是由大一点的孩子来担负。小孩子的天性是喜欢和比自己大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在一块玩,不喜欢和自己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和大几个年龄段的孩子在一块玩。在村里、胡同里有很多孩子,四岁多的孩子不仅仅和同龄的孩子在一块玩,他们老追着五岁左右的孩子跑,一般五岁孩子比四岁孩子大一个智力年龄段,他们现在玩的游戏正是四岁孩子要发展和正在发展的智力段所需要的,这样四岁的孩子跟着五岁的孩子学,五岁的孩子跟着六岁的孩子学,六岁的孩子跟着七岁……。不用大人教,不同智力发展段所需要的游戏、语言,孩子们都自然去学习到。父母根本就不需要搞懂是什么道理。
  现在儿童智力发展的所需要的游戏、活动,没有过去的环境,没有社区,没有一层层年龄段的孩子在一块。在家里也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孩子。教育主要有成人来完成、来担负。既是到幼儿园,幼儿院也把同一年龄段的孩子放到一块,有老师(成人)来教。很多孩子很难去和比他大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在一块玩耍。所以我们对传统教育的链条断掉极其痛心!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每一个父母都去学习儿童心理知识,达到很高的水平是不现实的!
  我们还是希望父母们能学习一些必需的儿童心理、教育知识,一是去弥补现在的环境给孩子带来的问题,促进儿童智力发展,教育是科学的,不应该是盲目的。另一方面,因为科学的进步,我们对自身心理发展的奥秘有了更多的了解,学习这些科学知识,采取正确的方法,确实会使孩子的智力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关键期的问题
  为什么说儿童教育有一个关键期,现代科学认为人所能达到的智力活动都是由遗传决定,但是遗传仅仅是一种潜在的智力,不是现实的、实际的智力。这是什么意思?比如狗出生后就和人在一块生活,但它只具有狗的能力,不具有人的能力。这就是遗传决定。如果人出生后在最开始几年不和人类在一块生活,会是什么样?十九世纪末期在印度发现两个”狼孩”,一个发现时六、七岁,一个三、四岁。发现时孩子只具有狼的行为,不具有人的行为。回到人类社会以后,这个六、七岁的孩子无论如何帮助她,其智力提高的非常有限。人们开始认识到智力发展有一个关键期,二十世纪心理学对关键期有了很多的研究。认为要把人遗传的、潜在的智力成为现实的、实际的智力,出生到六岁左右是一个很关键的年龄段。如果在六岁左右,有很好的环境,就能更多的把潜在的智力转化成现实的、实在的智力和能力。如果在这个年龄段没有很好的教育环境,把潜在的智力变成现实的智力是很有限的,并且在长大以后,再提高是很困难。所以现在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幼儿教育。
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是一生心理健康的基础
人格心理学家们把人格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这几个发展阶段对成人的人格有什么影响。著名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出生后要经过几个先后有序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必须满足儿童的一些需要,如果这些需要给予的太多或太少,都会给成人后的心理带来问题。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在每个阶段中,都有一些关键的问题要解决,如果能很好解决,孩子就能顺利的通过这个阶段,如果不能很好解决这个阶段中关键问题,就会给下一个发展阶段带来问题,给成人后的心理带来问题。以下我简单的介绍这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出生到一岁。这个阶段认为是所有阶段中最重要的阶段,最不能被忽视的阶段,这阶段的重点是孩子与母亲和其他主要抚养人之间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对孩子的态度,应该是建立在一种规律性的基础之上,对孩子的喂养方式,照料方式,对孩子的态度,都不能是孩子经常体验到一种不确定性。
第二个阶段:1-3岁。这个阶段主要是解决儿童的自主性、独立性发展,和遵守生活规则、社会规范。在这个年段,孩子的认知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我们说孩子处于第一反抗期,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对孩子的一生都非常重要,但是孩子也要学习去遵守生活规范与社会规则,这常常很多父母在这两个问题上左右摇摆,究竟是松一些,还是严一些,父母们常常不知道如何去处理。
第三个阶段:3-6岁,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在形成丰富的想象力过程中,孩子创造力、创造的欲望、动机就开始形成,人一生创造力的基础开始奠定。孩子的自信心开始形成。如果这个阶段发展的不好,孩子今后就会更多的体验到自卑感。
三、四岁的孩子学习折纸,折各种小鸟、小狗,五、六岁时根据自己的想象去用积木建造各种动物,建筑,上学后有条件去学习制造各种机械模型。这些也是把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学习文化、技能融为一体的游戏。我们看看幼儿园教材里编制的各种游戏,教孩子们自己制作各种玩具。都是以此为教学目的。
孩子再大一点。到五岁左右以后,我们就要逐步教孩子更多的文学、语言、历史、艺术、科学、伦理、各项技能等知识。智力的开发、人格的培养、道德的培养,文化、思想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融为一体的教育方式,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健全的发展。这本来是我们多年的教育方法、思想。可是近些年来,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里把一个全面的、完整的教育一点点割裂开来。教育变得越来越畸形、极端!我只是希望那些具有教育意识的父母要认清这一点,不要跟着”潮流”走,对孩子教育的效果决不是孩子这次考试得了多少分能看出来。教育的效果是需要几年、几十年以后才能表现出来!我们的教育必须要孩子去学习、继承人类和我们民族几千年优秀的文化和思想。
第四个阶段:6-12岁,或者延长到青春期前期。这阶段主要是形成孩子的勤奋感和责任心。我们知道这两种品质对一生是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具有这两种品质,父母就不需要为孩子的一生担忧。我们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些孩子很小就知道对自己、他人负起责任。很勤奋的去学习、劳动。
第五个阶段:13岁左右到成人就是我们讲的青春期。艾里克森认为是角色认同的阶段,同一化的阶段。是孩子迈向成人的最后阶段,是为成人做好所有准备的阶段。也是现在全世界工业化社会最为感到迷惘、头疼的阶段。
这五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非常重要,而又以六岁前的三个阶段最为重要。对人一生的心理健康而言,就象盖高楼一样,这五个阶段就是基础,而越往下的基础越重要。基础打不好,盖到上面自然就会歪,或者遇到什么意外,很容易出问题。
我们虽然把儿童心理的发展分为认知、智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发展。但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这两个方面是融为一体,我们很难看到一个孩子很有创造性,但是却很自卑。一个孩子很有自主性和独立性,却有智力方面的问题。
要使孩子的心理能健康的发展,形成良好的行为。对孩子每个阶段发展的学习、了解,对孩子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仅仅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父母、主要抚养人的心理素质、品质。心理健康程度,以及对孩子的责任感。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去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品质。这些比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知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