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童话能够更加适应环境,我在幼儿园陪了他一整天。上午童话还是比较紧张的,时不时地会跑到我身边来。有一次笑意盈盈得跑到我身边问:妈妈, 你是妈妈老师吗?老师组织了一个画画的课,内容是给新来的小朋友做一张贺卡,小家伙们挑选自己喜欢的贺卡形状,然后开始涂鸦。童话是最先画好的,画完了以 后拿着自己的贺卡朝我跑过来,一边跑一边作出放炮的样子。陆续又有孩子们画完(先画完的差不多都是男孩子),然后和童话一样拿着贺卡在屋子里跑动,跑完之 后把贺卡送到我手里。老师连忙说:新朋友是童话,不是阿姨。贺卡又陆续得到了我的手里,后来我给童话了,童话一把抓起,然后做了一个放炮的姿势,贺卡就这 样“爆炸”了。
接下来的一个活动我想是童话比较喜欢的,在教室中间摆了两张桌子,一些地垫,和很多截积木。所有这些东西围成一个圈,其中桌子代表地洞,地垫代表草地,积 木代表障碍。遇到地洞需要爬过去,遇到草地需要匍匐前进,遇到积木需要跳过去。童话和其他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只是他的动作比较慢,因为刚学会双脚跳的时 间不长,还不能熟练应用。每次他都完全蹲下,酝酿两三秒钟后一下子站起,跳过去,然后落到障碍的另一边。这中间发生了若干次推搡事件。
中午童话一开始不肯去睡觉,理由是:我睡不起来。后来陪他在楼下玩了一会儿,逐渐愿意上楼了,上楼后又看了大家一会儿,愿意坐在床上休息一下了;这一休息 就自己躺好了。于是唱歌,唱了一会儿之后拍着就睡着了。下午童话基本上没怎么找我,就是这里玩一会儿,那里玩一会儿,有时候会叫我过去配合他的游戏。课程 内容是如何用报纸发出声音,童话基本上不感兴趣(几个小孩子都不感兴趣)。
晚饭的时候童话对大家说:吃完饭之后妈妈就来接了。大家说:那谁陪着你呢?童话又说:吃完饭之后爸爸就来接了。然后不好意思得笑笑。晚饭以后是基本上就是 等着家长接了,孩子们开始看海底总动员,童话对此不感兴趣,从柜子里找出了一瓶胶水开始玩,后来宝宝也来一起玩,又发生了几次争抢事件,童话没有宝宝跑得 快,也不如宝宝力气大,很快就哭哭啼啼得铩羽而归。比较学馆的情况,通常咪咪应该不会和童话抢,就算强咪咪的优势也太强;丫丫怕是抢不过童话。形势不同, 不知道他需要多久能够捉摸出一些对策。呵呵。一瓶胶水玩了很久,直到6点钟才愿意跟我一起回家。
这一天下来,产生了一些疑问:
1. 关于户外活动的安全。因为这个幼儿园活动区域非常小,并且紧挨马路,按照星期五的老师数目(3个),一个老师随时可能带孩子小便,另一个老师随时需要照顾不想出来或者想回去的孩子,还有一个老师带着孩子们活动。因为幼儿园和马路就隔着一个30cm高的小栏杆,孩子的安全还是比较让人担忧。
2. 老师的教学观念仍然比较传统:午饭前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好忙好忙的熊贝贝。内容是一个熊贝贝在爸爸妈妈都不在家的情况下做饭,除了很多意外,最后吃上了自己作的早餐。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老师增加了无数的评论,大多都是关于不应该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刚好这个故事我在家里给童话讲过,童话后来要求:想让妈妈给我讲。我觉得故事就是故事,如果加上大人的主观判断故事就不仅仅是故事了,由此可能也就不那么吸引人了。而且我感觉这个故事的主旨是他最后成功得吃上了早餐,强调孩子做事情要坚持。这么多批评是否会让孩子失去尝试的勇气?
3. 上课的时候小一些的孩子显然不能集中注意力。而且课堂上上课的模式可能会让小孩子失去信心。比如老师要求谁知道谁说,那么最大的孩子总是第一个发言的。据老师们说新学期(3月份开始)后会分年龄段,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置不同的课程。希望这样的措施能够行之有效。不过目前的问题是小孩子如果在课堂上去做其他事情,则会被老师强行带回。
4. 在这一整天的时间里,大概需要6次组织所有孩子一起活动,每次都需要花很久的时间。每次组织在一起的时候都需要一个老师在室内维持秩序,一个老师给孩子们小便,一个老师带孩子们洗手。而其他不需要全体一起活动的时候,会有一个到两个老师看着孩子们,其他老师准备后面的活动或者需要的物品(比如说在孩子们活动的时候去拿午饭或者买加餐,比如在大多数孩子都吃晚饭之后去准备睡觉的场所等等)。人手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