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感受生活

秋日游翠湖(07-11-20)

周末又去了一次翠湖,公园依然不开放,但是看到很多工作人员从公园里走出来,知道鸟儿们有人照看还是很欣慰的。在周围转了转就走了。


童话在看天上的飞机,云淡风清的日子,视线真的很好。这一年北京的蓝天似乎多了。


看到生命的坠落

然而生命的力量总是持续的,就算在冬日

还有那些让我觉得最为温暖的生命

翠湖,而非湿地

Categories
童话:3-4岁

近期记事

又好久没写了,最近比较忙,比较忙……

上个周末带童话去游泳,是童话爸爸带他去换衣服的,我呢,四年来第一次没有带着孩子自己去更衣室,感觉好轻松啊~,失落?还真没感觉出来。
某日接了童话,小家伙要吃冰激淋,于是两个人一起去买了。看着小家伙吃冰激淋吃得那么香,我也感觉饿了。问他:“童话,妈妈好饿啊,能不能给我吃一口啊?”童话却说:“回家吃饭!”,一如我平常对他说的。:-(。
老师告诉我说,有一天幼儿园去蒲蒲兰绘本馆,因为路程比较远且校车上没有安全带,天一坐在童话身边,一路上都用胳膊挡在童话的身前。回程的时候牛牛靠在童话边上睡着了,童话也一直帮牛牛挡着~

某日童话告诉我说:“妈妈,你知道吗?我长大了要和TT结婚。”
嘿,这小家伙变得可真快呀,前些日子还说要和我结婚呢。妈妈故作镇定,问:那你想这么做吗?
童话:不是我想,是TT想。
我晕~

最搞笑的是昨天晚上,已经关灯睡觉了,童话突然问我:“妈妈,会不会发生火灾?”
妈妈:有可能会的。
童话:那要是发生火灾怎么办?
妈妈:那我就把床单系在窗口,然后抱着你顺着床单到楼下去。
童话:爸爸,要是发生火灾你怎么办?
童话爸爸以响亮的呼噜声作答~
童话:那你给我戴上两条裤子,一条给我穿上,另外一条带上。
妈妈:行。
童话:我想坐在你怀里。
妈妈:行。童话你知道吗?天气预报说今天晚上有雨,所以就算是发生火灾了,也会被雨浇灭…..
正说着呢,发现小家伙的脑袋耷拉在我身上,一看,原来已经睡着了。

Categories
童话:3-4岁

面对分离(07-10-23)

今天早上童话问我:妈妈,你能不能在我吃完早饭后来接我?
我说:可能不行,因为妈妈要上班啊。
童话:可是JC的妈妈就可以在他吃完早饭之后来接他。他的妈妈真的来了。
我说:嗯,妈妈也愿意和你在一起啊,只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JC的妈妈不上班,所以可以陪他。但是妈妈要上班,所以就不能陪你了。而且,妈妈也知道,不在妈妈身边的时候,童话也过得很好。
童话明显得有些委屈,我也觉得有些难过。

其实我想童话问出这些话是因为他心里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了,幼儿园每周五的体验活动都有若干个家长跟着孩子一起去,每天早饭的时间总有十来个家长围在餐厅的窗口看着孩子们吃饭,甚至还有些妈妈/爷爷/奶奶陪着孩子在餐厅外的桌子上吃。而童话基本上每天都必须在送到园之后很快和妈妈再见,难过啊~。客观地讲,我个人认为我自己外出工作对童话是最好的,这一点是基于对我自己性格的判断,否则如果我不能面对脱离社会的压力和焦虑,就不免会把这些东西传递给孩子,进而也会在孩子身上索求更高的回报——而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不公平的。
尽管心里不舍,孩子,妈妈还是想说:让我们各自过好自己的生活,妈妈不在身边的时间,希望你快乐~。

Categories
童话:3-4岁

家园联系册(07年七八九月)

七月(转园之初)
教师评定:
健康状况良好,情绪稳定饮食正常,工作时选择感官教具二倍体进行搭建,专注,独立;木钉板,将不同颜色的木钉,按颜色分类排列;长棒,在教师的引导下,摆回形迷宫,较有成就感。也会选择数学教具,如砂纸、数字板,可以独立完成拓印,胶水与彩色沙的涂抹;在教师的陪同下,工作时间在15分钟左右,喜欢与小朋友一起活动,体现出和善、宽容的品质,可以正确的用语言与人交流和表达爱。
下午文化课,积极参与,作品体现其创造力、概念清晰、认知状态较好。
心理能量较弱,遇到问题会用哭泣来发泄,需要教师情感上的倾听和引导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排解情绪,解决问题。
建议:继续引导与帮助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勇于面对与解决问题的方式,帮助孩子心理能量的强大。
家长评定:
情绪与行为:作为转园的第一个月,童话在家的情绪相对于之前有一些波动,主要表现为:1. 作息有所调整,中午不睡午觉的情况有所增加,造成晚上的状态不易控制,较累时有较大情绪反映;2. 在暑假之后,连续尿床,似乎有焦虑表现,有时候为了迁就大人而放弃自己的想法。
最近特殊的表现:以前幼儿园给孩子独立可支配的空间相对小,在新的群体里似乎体现出:对新的规则有所疑虑,不坚定,自信心不够。有时候虽然想加入群体游戏,但是缺乏技巧,通常会用玩具去吸引别人,在园可能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引导。
敏感期:比以前执拗,更追求完美。
提出的问题:童话这个月在较多方面均有所变化,似乎没有明显的主线,感觉还在调整。个人感觉可以从他认知方面的优势帮助他增强信心,同时在交往方面多一些示范性的指导,也许会有利于他放松。
问题:童话规则意识强,但处理冲突的能力相对弱,该如何引导?
点评:其实这个阶段感觉最突出的就是童话还在调整,再加上支援北京园的那批很有经验的老师在暑假以后都撤了回去,似乎一下子反映出很大的问题,这时候突然给孩子贴了这么一个心理能量弱的标签,似有不妥。说实在的,那批有经验的老师在的时候,感觉他们很到位,但是直到她们走了,才真实体会到她们所发挥到的作用。比如童话在那个时候的工作时间是20-40分钟,而他们走了之后变成了0-7分钟。以前我并不看重蒙氏关于工作的概念,但是和老师沟通之后发现,工作状态调整后,孩子会形成满足感,满足感又进而带给他愉悦感和信心。工作状态调整好了,也许其他的问题就不复存在了,也许这和中医的疏通经脉有点类似,而且成人的情况其实是一样的。所以我比较认可这种提法。

八月(多事之夏)
教师评定:
在幼儿园期间健康状况良好,情绪稳定快乐,饮食正常,对自己喜欢的食物会主动添加。工作状态:以选择感官教具较多,三角形组合,可独立拼六边形;重量板,感受重量的不同;彩色圆柱体组,黄红按顺序排列。偶尔会选择日训(日常生活训练)教具、白铃铛等工作,非常专注。文化课积极参与,概念清晰,认知状态较好。在活动中表现出行为有秩序、自律、顺从的品质,意志力在逐渐形成。
人际交往:喜欢与小朋友一起参加集体活动,对身边的每个人都非常友善和宽容。在交往中体现了平和的品质,可以很好的用正确的语言与人交流并独立解决一些问题。但他的心理能量较弱,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鼓励。在非自己意愿的情况下需要用正确的方式来拒绝他人。
建议:引导并帮助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在非自己意愿的情况下勇敢的说出“不”!
家长评定:
情绪与行为:在家玩玩具归位意识有所增强,玩的过程中如果受挫表现出较好的情绪反应,较少用哭来发泄(少量的难免会有)。
最近特殊的表现:与JC交往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多,情绪不稳。
敏感期:童话最近愿意用玩具或者食物去换取好朋友,似乎是交往敏感期的一个初级阶段。
提出的问题:成人在遇到非自己意愿的情况下,说出“不”固然重要,能够达到双赢的状态,那就更完美了。
点评:整个八月份到九月中期,童话和JC的交往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情况,前面也有文章记录过了。这段时间和老师的沟通很多,然而似乎没有什么改善。而我又不希望童话和JC的交往模式固化在他身上,着急啊。进入九月,就有了改善,前文也说过了。

九月(曙光初现)
教师评定:
健康状况良好,情绪稳定,饮食正常。
工作时会选择折纸和剪纸的工作为主,他会选择和创作自己喜欢的图,概念上清晰,工作专注,独立。
人际交往中喜欢和小朋友一起参加户外活动,对身边的每个人都很友善和宽容,能与小朋友很好地用正确的语言进行交流,可以独立解决一些问题。
心理状况:心理能量较弱,需要更多的鼓励。
建议家长:
情绪与行为:引导和帮助孩子的时候,先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和答案说明后让孩子独立自助,而更多的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家长评定:
情绪与行为:进入9月份,童话得以邀请到更多的朋友,而他自己不再一味得追随大孩子,有时候也会带领小孩子一起玩,表明他的心智发展在寻求更大的满足;在家独立游戏的时间常超过30分钟,表现出较前期更好的专注力;热衷于情景扮演,如在家游戏期间会要求家长和他表演或重现故事里的情景;对攀爬有较大兴趣;从在家的状况看,童话从作息到情绪上的波动已经趋于平稳。如午睡的规律使得他晚上在家的状况更容易把握,晚上在家通常已不再激励反映在园体验和积累的情绪。相信他已经在新的环境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应对的方式,建立了交往的群体,心态上也有了一定的放松。希望下一步能够在巩固目前状态的基础上更好地调节在园的工作状态。
最近特殊的表现:无特殊表现,暂时出现的口吃似乎也明显好转。
敏感期:九月份童话在交往方面似乎仍在探索,在与JC的交往中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在逐渐调整。
提出的问题:从童话近期的表现上,我们看到童话在积累了一段时间后,内心对环境的信任、对新规则的接纳、心理对外部刺激的缓冲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家游戏常有小小的“惊人之举”,有时候会和大人开玩笑,更多得表现出对外界的平和和接纳。我们判断他按照这个年龄段的标准来说,是比较稳定的。
点评:看到这个月的教师评定我心理还是比较郁闷的(要说明的是,这三个月的评定分别是由班里的三个老师写的)。郁闷来自于很多方面:单纯从老师的评定看,一个心理能量弱的评语被不加思考得保留下来,而且从老师的描述中看不到童话的任何变化,我们怎么知道童话现在是比两个月之前好了还是差了?我们一直试图告诉老师,其实我们判断童话并不是所谓的心理能量弱,老师需要在一般发展规律和孩子的特点之间寻找一个适当的点来评价孩子,而不是草草的给孩子贴一个标签,这些努力似乎都是徒劳。如果说早些时候童话面临冲突缺乏解决的方法,那么老师的鼓励和示范无论是出于什么判断,都能够帮助他。但是一个长达三个月而且眼看着还要继续下去的额外鼓励再进行下去,我担心真的会让孩子感觉到这暗示着他不行。心理能量这个用词,我不太理解其具体含义。我猜测是一个人如果时刻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情以及做事情的目的,不轻易因为周围人就产生动摇;而童话爸爸认为是一个人情绪和行为足够稳定,不容易被别人所影响。定义上虽有差别,但是我们俩都感觉这个用词过于模糊,而且我们都看重这个稳字,这是为什么要强调童话长期来看是稳定的。童话短暂出现过一段时间的口吃,老师判断为童话胆小不敢说,鼓励鼓励结果越来越厉害,在童话爸爸很明确得告诉老师怎么做之后才得到了缓解。面对新情况,新老师可以不需要知道怎么处理,但是匆忙再给孩子贴一个标签完全是于事无补。针对这些情况,看样子我们要教老师如何写报告、想办法告诉老师下结论要慎重、接纳每个孩子不同之处以及继续和园长沟通(基于其他的一些判断,我还是很希望这个班能够再分配到一个比较有经验的老师的),这些话都要用老师感觉比较舒服的方式说出来,对于笨嘴拙舌不善沟通的我来说,一言以蔽之:做个家长可真累啊~。好的方面是,跳出所有这些忧虑,单纯考虑童话从六月底到现在还是有很多进步的,这当然也要归功于这个环境,只是对这个教育的期望要重新调整一下了。

Categories
感受生活

生活的闲言碎语(07-10-11)

前两天在路上,忽听身后传来响亮的发动机怒吼声,我跟童话爸爸说:“这是什么车呀”?转眼之间此车从后视镜里冲到我们前面,绝尘而去。高速中我们依然发现 车后的车标居然是一个变形金刚,童话爸爸接我前面的问题说:“哦,原来是变形金刚啊~”。后座上的童话同学瞬间就从他所沉浸的玩具里面抬起头来,问道: “哪儿呢?哪儿呢?”。当然啦,我不赞成开这么快的车,但是这个车主想必也是个性情中人吧,呵呵~

最近这几天的天气真是很好,蓝蓝的天,清新的空气,变换莫测像棉花一样的白云。本来这也没啥奇怪的哈,自然现象嘛。可就是这些在别处司空见惯的东西,在北京就是那么少见,这也许才是最奇怪的事情吧。
最近和幼儿园的家长有一些交流,惊诧得发现居然有那么多人为了孩子上幼儿园而在离家很远的地方租房子,也有那么多人为了孩子上小学而筹划租房子。我很佩服这些父母为了孩子所付出的决心和代价,然而扪心自问是否为了孩子的发展就可以不顾自己的生活了呢?这一点上,我宁愿保留一点自私,首先保证我们自己的生活,在此基础上再寻求童话最优的发展——并且我坚信,这才是对我们全家三个人来说都最优的选择。毕竟,全局最优才是最佳解,局部最优次之,只属于可接受的范围。
到目前为止,我个人对传统教育并不完全排斥,诚然它的成功率比较低,但是仍然不乏优秀者;同样西方教育培养出来的也并非人人都幸福快乐。我贪心得希望能够在两者中间找到平衡,然而现实中最好的情况是兼容并序,最差的情况却是同是习得两种教育的缺点,真的能够做到吗?没有把握。
获悉有一些家长想去晨星学校看一看,关于晨星学校,也已经有了一点了解。准备和大家一起去考察一下,以便知己知彼~

Categories
童话:3-4岁

室内游戏(07-10-09)

最近童话看动画片或者书的时候,发展出一个新的习惯。比如他看变形金刚电影的时候会拿着变形金刚玩具,晚上睡前讲恐龙故事的时候会拿着恐龙玩具,一边看一边拿着手里的东西摆弄,挺有意思。
十一期间去了一次朝阳公园,玩回来之后发现收到一个短信,居然是公园发出来的,大致的意思是:轻轻的我来了,不带走一片绿叶,轻轻的我走了,不留下一片废纸。信息社会慢慢会让人没有隐私吧?这次去公园,童话居然喜欢做一些比较惊险的游戏,比如和我做了一次观光车(有点像个热气球,上上下下的那种,极力邀请下,仍然被壮壮拒绝了),和壮壮坐了两次在空中的一个支架上骑车,独立得在一个小区域里开了一种电瓶车(姑父在身后跟着),最后还要求做一个狂转不已的东西,却被售票员拒之门外,感觉这小家伙最近胆子变大了。

昨天晚上和童话玩了个游戏,把沙发垫子放在地上的若干位置,假设它们是石头,而地面假设为水,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从某个位置通过地上的石头到达另外一个位置。童话在石头之间蹦啊蹦,玩得满头大汗。期间还改了几次线路,小家伙似乎有点会规划自己的路径了。
今天是寒露,天转冷了,要多发展一些室内锻炼项目了~

讲故事的时候童话无意中拿了一本手指谣的书,就是有很多儿歌,一边说儿歌,一边可以做一些动作。小家伙很喜欢。
临睡前互换了角色,童话当妈妈,我当儿子。童话说:“一会儿你说还要聊会儿天,然后我就说不行,要睡觉了。好不好”?我汗~

国庆节前让在家里干了快一年的阿姨走了,说实在的,其实我们家里的活挺好干的,只要不要太过分就行了。这些天重新开始做饭,忙碌却也挺温馨。此外,对于某些同志的自觉性有正向的刺激。

Categories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9月29日李子勋亲子关系讲座

这次讲座去听了,但是记的笔记比较短,整体感觉李老师讲得比较跳跃,加之是问题和讲座交叉进行,感触比较深的话大致如下:

孩子小时候和母亲建立的依恋关系会使得孩子和母亲产生很强的共情,这样的共情有很多正面的影响,但是有可能会被孩子说利用,来控制母亲为自己做事情;

孩子稍微大一点,可以安排一些短暂的分离,因为孩子需要在分离关系中学习忍耐并接纳分离;

依恋比较好的孩子,通常不容易有肢体犯罪(如果有犯罪,通常也会经济和非肢体犯罪),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不会过于得伤害他人。

如果孩子要建立安全感,父母尽量避免给孩子含混的信息,比如肢体和言语的不一致,例如嘴上说着妈妈爱你,但是语气非常不耐烦。

归属感的建立中,孩子需要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比如孩子和父母的讨论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观点可以影响到父母。

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应该注意:家长需要示弱,对孩子保持无知和好奇的心态,因为孩子长大的环境和我们小时候已经非常不同;保持自我察觉,分辨到底是自己的问题投射在孩子身上还是孩子的问题;积极假定,更多的以善意去解释孩子的行为,避免用糟糕的假定使得这些假定最终自我实现。

事后再看我记得这些东西,感觉真是应验了一句话:我们只接收哪些我们注意到的信息,而会自动过滤哪些我们没有注意到的东西。换句话说,我们说感知的东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

下面是个更完整的版本,转自橄榄树

(一)6岁前的感性发展

进去以后就听李老师在讲“感性”,反复强调孩子要在“大自然中成长”。过早的发展孩子的理性并不好,尤其是6岁以前,一定要多发展孩子的感性,对外部世界 的感觉,包括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等等,而这种直觉能力就是大自然的感知能力,为孩子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先发展右脑,也就是感性,而理性在左脑。其实很多成功人士在回忆自己重大决策的时候,都是说直觉告诉我应该这样做,而不是理性的分析结果。

“贵人语迟”有一定道理,一定要晚发展理性思维。直觉能力很强的人,很难使用言语来表达,长大后就会发挥出惊人的力量。比如:霍金,小时候就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有意识,成年后就开始探索,终于寻找到太阳黑子里面的射线,找到了爱因斯坦的推断的一些缺陷。

2岁形成自我意识,而孩子3月就开始认人了。孩子的成长动力是关系导向,因此早期和父母的亲密关系非常重要,对于自我架构非常关键。

越晚认字,写字越好,言语的使用就是理性思维,理性是感性派生出来的,理性是事后感性的合理化,言语对人有制约,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感性的退化过程,这就能解释为何成人的想象力反而不如孩子。

越早接触自然越好,用感觉交流,在国外就是提倡庭院养育孩子,我们可以多带孩子晒太阳,看花草树木,听虫鸣鸟叫,要受到色彩声音等各种刺激,神经元要用信息多刺激,这样才有记忆,形成内心的能量。

6岁前不要固化一种技能,比如弹琴啊,绘画等等。6岁前不要建立太多规则而是引导孩子自我构架,不准评价孩子!!!

自我感知没有分类的二元的对与错,过于强化对错是非观念,对孩子来说没有好处,优缺点会让孩子分裂,不喜欢自己的一部分。如果父母能够坚持不评价孩子,其实就不存在青春期,这是文化的产物。在12-15岁的年龄,孩子会出现统一性危机,对于自己缺点的部分感到很难接受。

“塞翁失马”的故事其实就是让我们知道,任何事情,任何性格都有好坏转换的可能,人性就是这样,过多的评判让人无所适从,更好的选择是:“无为而治”,无为,淡化,永远不要说原因。

格林童话不适合孩子,过于血腥。

可以在孩子6岁前各种兴趣都试试,但不要指望坚持多久,部分满足孩子的愿望。8岁以后再学习社会评价系统,6岁前保留自我评价。

李老师提到《美丽人生》中的集中营,游戏幻想帮助孩子们形成了乐观的自我评价。父母的行为会为孩子形成镜像,不要过多批评孩子,而是用“妈妈为什么会不安 呢?”、“你这样做妈妈会不安”等回应方式,批评反而会强化孩子的行为。孩子会自己寻找妈妈高兴的原因的,孩子希望家庭温暖和谐。言语的功能太强大了,我 们的言语对孩子的伤害太大了,给孩子完美的真实。

(二)情绪发展

有情绪更具备成长的能力,哭就是一种生命力。七情六欲是人的常态。

本来就存在2个世界:言语和不能用言语描述的世界,让孩子有独立的见解。2-5岁的情绪管理很重要。

共情是母爱的基础,2岁前无论怎样依恋都不为过,安全感是2岁前完成的。

好的情绪未必比不好的情绪伤害少,喜剧演员更易得抑郁症,情绪是生命的能力。提到日本电影《罗生门》和《孤独的长跑者》。

修身养性要适度,不要大喜大悲。抑郁是文化产物,人比人气死人,内心失落。生活太躁动,抑郁才被建构。

好人面前没有好人,情绪是流动的。

一定要坚信:我是个好妈妈,不要内疚,不用因果,不用对错来分析,现在的心理治疗方向是:改善未来,不回顾过去。

用好奇无知的方式来回应孩子的情绪,成人的内心投射,投射性认同。7、8岁自我管理的阶段,大人不要打扰。举例:海豚训练,保护孩子学习的热情,不能让孩子学习时感到难受。

举自身的例子,李老师家学渊源,父亲就是解放前的大学生,祖上好像就是科举改变了家族的命运,因此家风就是读书吃饭的时候不能批评孩子。那些不爱学习的就是没有让学生吃到甜头,学习上不能过多的挫败感,要温柔温和的坚持。

告诫妈妈们:你没有错,你一定是尽了最大的努力来养育孩子,你还能找到更好的方法。治疗不会先用理论去解释,和孩子有良好关系的时候就能解决学习问题。家庭氛围好,孩子智能就发展的好。

先成功,后成熟!保持幼稚不是坏事。寻找可解决的道路,不要追究原因,保留童心是太好的事情!犯错误的快乐也是童年的美好回忆之一。不要因果思维,不要找原因,允许放弃一点儿。

同类信息的堆积——青春期就是清理这些信息,可以自由自主地交流任何信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话是不对的,人生充满着不确定性,塞翁失马,谁知道呢?父母的道德感,概念不要太强。

孩子犯错怎么办?犯错就是为了成长,允许孩子犯错,千万不要用道德去衡量。心理疾病是孩子的保护伞。从错误中滋养,而不是惩罚,改变应对方式,一个一个问 题来奖励,代币疗法。一定要先说YES,拉近关系,能改变的先改变。家长要示弱,变化的不是我错了,而是我改善了各种关系。不要自己决定,而是一定要孩子 自己决定!言语会造成误解,非语言交流,用躯体语言安慰技术,身体舒适后就会改变情绪,拍打技术,躯体感受。

识别-发展情绪管理能力。上学的决定由孩子来做,改变从细小的地方开始。懒就是聪明,耐心陪伴孩子成长,不爱学习的孩子也许会成为一个商人。

父母重新成长一遍,尽管有些回忆并不幸福。为人父母是很艰难的。要多用积极的假定才会带来美好的境界,这也许是自欺欺人但却会产生积极的效果。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用的,是上帝的旨意,每个人都是重要的。

敬畏大自然,人性假定善,则多做善事,积极乐观的看待一切。如果认为人是善的,看别人也是善的。相信孩子,孩子也相信你,相信自己,有勇气去改变自己。假 定是美好的,就是好的。举例:一个专家到中国讲学,和夫人游览的时候丢失了500美元,夫人闷闷不乐,教授说,500美元在我们手里和放在小偷手中,价值 会不一样,也许小偷更需要它吧。这样想,就不会沮丧了。

假定的力量是巨大的!!!假定会给我们带来改变,要积极认同!!!举例:当你怀疑丈夫有婚外情的时候,如果问就要相信他的解释;如果不相信就不要问。

Categories
童话:3-4岁

睡前时光

最近晚上睡觉前聊天的主题是“小时候的事情”,通常是我讲一段我小时候的事情,然后童话再讲一段他“小时候”的事情。此时再回忆小时候的事情,记住的居然都是些恶作剧,平常日子里哪些波澜不惊的琐碎似乎都被深深得埋在记忆里了。会不会分享过后,童话会以为妈妈小时候就是个调皮捣蛋呢?前几天听李子勋老师关于亲子关系的讲座,他提到似乎这是一个很常见的情况,被称之为犯错误的快乐。调皮捣蛋,对于孩子来说也算作是一种极限挑战了吧?能够被允许犯属于自己年龄段的错误是幸福的事情啊!不过现阶段我心里不想和童话谈这些谈得太多,因为一直觉得无论孩子的天性如何,过度要求孩子守规矩或者太多暗示他淘气都是不适当的~
我给童话讲了一个小时候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在过年的时候偷偷把把爷爷炖了过年用的半只鸡给偷吃了的故事,童话说:“我小时候有一次在奶奶家偷偷吃肉,结果被奶奶发现了,我赶快就跑掉了,奶奶都没有发现是谁把她的肉给吃了~”(妈妈点评:嘿嘿,现如今这条件,只怕孩子不好好吃饭,断无有好吃的不给孩子吃的情况啊)。后来我又给他讲了一个我们在院子里挖洞设陷阱的事情,童话说:“妈妈,我小的时候和你们一起在花园里挖洞,挖呀挖呀,挖的特别深,结果我不小心掉到洞里去了”(妈妈点评:童话说完后我们俩哈哈大笑,这小家伙会拿自己打趣儿了)。童话还给我讲了一个他小时候的事情:“妈妈,有一次你出门,我跟在你后面,后来下楼的时候不小心把膝盖摔破了。然后你就转身回来了,我又偷偷得跟着你进门了,你都没有发现我”。
最近小家伙睡觉总是不肯关灯,于是某日我跟他说:“咱俩cei4(就是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吧,谁赢了就听谁的,怎么样?”童话想了想说:“那你得出剪刀。”我晕,那两个人再商量。童话说:“要不咱俩用手做成剪刀互相剪,谁赢了就按谁说的做”。小家伙当然比不过我了,不过这小子输了还耍赖,继续用剪刀比赛。我说:“要不这样吧,如果你剪赢了,那就你关灯;如果我剪赢了,那就我关灯,怎么样?”本来以为小家伙脑袋转不过来,结果他说:“如果你剪赢了,那你就不关灯,如果我剪赢了,那我就不关灯,怎么样?”一计不成再想办法,我问他:“要不咱们先把灯关了,等你睡着了,我再帮你打开怎么样?”,没想到这次他居然同意了。呵呵。

这一段时间童话似乎有些结巴,不过语言运用却比以前好。
有一天在姥姥家,姥姥问童话想姥姥了没有,童话说:“我都想你了,可是我妈妈她老不带我来看你”。
童话和爸爸在超市逛,看到一个奥特曼玩具,他说:“爸爸,你觉得咱们家一个奥特曼孤单吗?”
某日我们三个人在路上走,童话招呼我到他的伞下边,童话爸爸于心不甘得问:“那我呢”?童话说:“你不用打伞,因为你头大”。

上新园有三个月了,我感觉虽然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整体而言,整个适应过程是比较清晰的,结果也比较好。进入9月份,有了一些愿意和他一起玩的朋友,他自己也不再满足于和大孩子玩,有时候也会带着小孩子一起玩(在我看来,这是混龄教育的最大好处);在家玩玩具的专注时间比较长,比以前更独立,遗憾的是在幼儿园,似乎专注的时间要短一些,不过这和幼儿园的外界环境更嘈杂有一定关系。每天晚上去接他,几乎都玩得脏脏的,很尽兴的样子。

长假基本上没有出门,童话爸爸在家修养,每天的活动基本上都是吃吃喝喝睡睡,其他时间都在陪童话做游戏。某日在外边吃饭,服务员问童话:“爸爸好还是妈妈好?” 童话回答说:“爸爸妈妈都好”。童话爸爸激动万分得说:“你看看,这是儿子对咱们最大的肯定”。

Categories
童话:3-4岁

被控制的孩子?(07-09-21)

前一段时间,童话在幼儿园出现了一些情况(我就不用问题这个词了,孩子的发展是个动态的过程,各种情况是层出不穷的,而是否成为问题则又当别论),主要是他和另外一个小朋友JC比较喜欢在一起玩,而两人之间总会有一些冲突。而JC以前在另外一个有名的蒙氏园里受到过一些伤害,他在发生冲突时会不断得对童话进行言语上的攻击:“我再也不和你玩了”,“如果你不给我买玩具,我就不和你做好朋友了”。JC会密集得不断重复这些话,最后童话就受不了了,有时候会屈服于他答应给他买玩具(当然在我这里被驳回了,我告诉童话每个小朋友的玩具都需要他的父母给他买),有时候会哭,比如说他会认为JC不喜欢他,而JC的语言和行为是不一致的。坦率地讲,我对于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也是比较挠头。一方面,如果我在场,我可以要求JC道歉,要求JC停止,JC妈妈也会干预JC(家长的观念一致的话处理起来会比较好办)。但是如果JC不停止,那么我也会抱着孩子走开,但是如果JC一直不改,那么我怎么办?如果我不在场,又怎么办?
因为这种事情更多得会在幼儿园发生,因此和老师持续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沟通,但是效果并不好。老师认为控制的孩子和被控制的孩子都是有问题的孩子,在我们看来,他们的关系是否是控制和被控制?为了不失去友谊,童话也许会暂时按照JC说的做,但是我不认为童话会长期受到JC的控制。新接受蒙氏理论的老师很容易给孩子帖标签,而给孩子贴标签相当于加入了一些先入为主的判断,我认为这是很忌讳的。童话在现在这个年龄,受到认知的限制,他会认为给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好吃的东西、答应别人的要求,就可以换来好朋友,这是很正常的。然而到了五六岁认知有所发展,他会感到这些东西其实不能换来真正的好朋友,那时候自然就不会受缚与他人的语言。老师的处理方式是这样的:从童话这个角度,老师以鼓励为主(鼓励这个行为我们很支持,童话需要鼓励来认清楚他的处境);而从JC那个角度,老师更多得希望示范给他什么是正确的行为(随着越来越多需要释放问题的孩子加入,我还是比较担心的)。努力了一个月,效果似乎比较有限,从幼儿园、从家里找原因也就这样了。
后来来了一位新老师(实习老师,但是谈了一下感觉这个老师的思路很清楚),再加上大一些的孩子(大概有六七个孩子)上了预科班,童话似乎慢慢地在调整了。比如最近逐渐放松了,午睡的时候也会偷偷从床上溜下来跑来跑去;和其他小朋友在卧室里能玩一个上午;晚上去接的时侯时常看到他和另外一个一直接受蒙氏教育的孩子一起玩。这些都是比较好的迹象,表明对老师的信任在加强、和其他小朋友的交往没有问题(JC和其他小朋友的交往模式与和童话交往是一样的,但是他们总在一起,童话就深受其困扰)、从其他能够让他真正感到安全的孩子那里感受交往,我相信童话会逐渐学会处理负面的影响。从这个过程中,优秀老师所起到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往往是普通老师费了很长时间劲也达不到的(当然普通老师变成优秀老师也有个过程,只是目前状态下我等不了。一个月没有效果,同时也看不到有效的介入,我担心他和JC这样的处理方式固化在他身上)。我想,专业老师如果修炼得不够,都处理不了孩子的问题。那么如果家长不能够巧妙得介入孩子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情况,那还不如用接纳的心态接受孩子,然后耐心得等待着孩子的成长。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做似乎已经比较清楚了。
现在倍感困惑的就是关于孩子买东西的问题。童话最近经常要求出去买东西,如果是和爸爸在一起(比如前些日子出差),基本上就是天天都要去超市。我更倾向于化零为整,一周集中出去那么一两次,现在执行得也还行。但是数量的问题,原来说好是可以买两样,但是我自己有时候心软,在他要求得多的时候就会纵容他多买两样。到底是这规则该改还是应该严格执行?涉及到具体的数额上,也让人比较苦恼。比如上次童话和爸爸一起去买了个超级小的机器猫,花了一百大元。我们告诉他说下个月他才可以继续买玩具,但是孩子对于月份根本没有概念,漫长的等待确实还不适合这么大的孩子。怎么办?

Categories
童话:3-4岁

童言稚语(07-09-06)

1. 童话和妈妈在路上走,小家伙说:“没有真人会变成假人,也没有假人能变成真人,对吧?”。
2. 童话和妈妈在超市买东西,妈妈重申了一下纪律:“只能挑两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哦~”。在购物过程中,看着我不断得把东西放进购物车,小家伙终于忍不住了,问:“为什么你可以买那么多?”
3. 在路上碰到一个老爷爷,童话突然问:“妈妈,爷爷是不是分公爷爷和母爷爷?”。晕哪,估计是在幼儿园新学的概念,胡乱就搬出来用了。
4. 早上,童话起床之后自顾自得在床上说话,过了一会儿变得安静了。我伸出脑袋过去看,童话问:“不说话的时候声音是不是就消失了?” 对这个问题我不是很有把握,就回答:“嗯”。童话又问:“那消失到什么地方去了?”。赶快把脑袋里的那些物理常识倒出来胡编乱凑,惊险过关~

童话爸爸和妈妈六周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