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快乐教育与磨砺教育(转自早教)

此帖的起因是山妈记孩子在北京学游泳所遭遇的磨砺教育。具体帖子见早教论坛
壮咪妈:
这样的方法培养出来的能力将是怎样的一种能力呢?建立在这样的能力上的自信该是怎样的一种自信呢?这让我想起了“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古训,那些吃了苦中苦后成为了人上人的,会是怎样的心情,能否做到心平气和,能否理解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与尊重?而那些被迫吃了苦中苦却成不了人上人的又将如何自处?
在一个社会一个环境里,如果只有有能力的人才能真正自信,如果不能做到让大多数平凡的人都快乐自信从容,这个环境里谈何稳定安宁,谈何平等尊重,谈何自由民主呢。
另一方面,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以培养真正的能力为目标吗?“我严格要求是对你负责,对得起家长付的学费”这不是如假包换无孔不入的应试教育的思想吗?这样速成的目的性极强的教育方式下出来的能是真正的能力吗?只是技巧罢了。游泳真正的能力不应该是能否用多种标准泳姿有多远来衡量, 而是对水的亲近和热爱, 而是在水中象鱼儿那样自由自在的放松自己的身心,享受这种自由带来的快乐。那样的方法是绝难培养出真正的能力的,倒是要把那样残酷的教育出来的技巧转变成真正的能力,没有非常好的心理素质还真不行。
能力的培养是急不得的,更不是这样穷凶极恶的方式所能速成的,而是需要心平气和的等待孩子们能力建立起来的过程中,给于适当适度的引导。建立能力的主体是孩子,是每一个有着不同成长轨迹不同成长时间来建立不同能力的个体,并不是那样的对孩子来说犹如噩梦般的高压所能强化和加快的。
长期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孩子们为得到的那点技巧所要付出的代价恐怕就太大了,是对那些最基础能力的一种破坏。 孩子们的自信如果建立在这样的技巧之上, 其实是建立在他人的认可之上,是建立在优越于他人之上, 并不是正确的自我评价,也无法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 人是 千差万别的,人的真正能力也是各有自己的极限的,而人生的意义和快乐跟这些能力有关,跟正确的自我评价和定位则关系更大。
这好像是以前讨论的“学习是不是一定要快乐”的延续,学习一定要快乐, 为某种目的而不快乐的学习,如果出于自愿,也是没有适当的条件下的无奈之举,如果是被逼所迫,则是根本的错误了。
教授:
在我们国家,问题就复杂。尤其是在绝大部分中下层的社会里,在广大的农村里,这些孩子以死读书的方式,能够考上学校,他们一生的命运就会彻底改变。就是不参加应试教育,他们能够获得一门技能,哪怕是做点心,修车。他们将来也会有生活的保障。就是在开始的时候不愿意学,或者很不舒服的去学习,只要能有一门技能,对他的一生有极大的益处。不管是哪个阶层的孩子,都不愿意去“苦学”。但是对中上层阶层的孩子,他不愿意“苦学”,他所接受的基本教育和家庭的能力,也能使他能获得比较可以的生活。但对众多中下层的孩子,特别是下层的孩子,那真是一点出路也没有。这种方式虽然会给这些孩子带来一定的问题,但是总比不学要好。
再则从这个具体的实例上看,这个教练的方法是应该改进。但是人性中逃避痛苦的弱点。如果在教育中能够是儿童获得能力,有能够使儿童克服这些弱点,并且是在一种快乐的方式、渐进的方式中进行,这也是教育的理想。对教育者、受教育者、家长和周围的社会,都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对绝大部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很难达到,在这样的状况下,把能力的获得作为重点是可以理解。不然就很难达到教育的效果,虽然这是实用主义教育的观念。但它还是有益处。西方国家以实用主义教育使他们进入了现代化,现在他们开始批判和改造实用主义教育,因为他们完成了现代化的过程。我们仅仅是刚开始。我们要注意到实用主义教育的局限,但是我们的基础、文化、经济水平使我们不可能跳过这个阶段。
山妈:
教授和壮咪妈各有道理,但是我更愿意把壮咪妈的观点应用于中国,把教授的观点放到海外。在中国,传统上强调学不怕苦,现实里中国学生的学习时间、作业、才艺训练强度远超西方国家,而快乐学习的观念、方法则远逊西方国家,所以鼓吹快乐教育的观念更为必要。海外的孩子,处在快乐学习的大环境,生活优裕,求学、生存压力相对不大(用一个在美国当教授的朋友的话来说,只要你不吸毒,随便上个大学没问题),人无压力轻飘飘,反而需要提倡一点磨砺教育。
中国情况确实很复杂,最底层的孩子比如穷困山区的孩子,他们有足够的动力苦学,但缺乏起码的条件学习,他们面对的不是磨砺的问题,而是资源问题,这里暂不讨论。
城市里一般家庭的孩子,作为独生子女受到多层家庭资源支持呵护,从小衣食玩乐的处境并不差甚至很优越,自然没有绝地求生般的发奋劲头。但面对强大的应试压力、求学求职的激烈竞争,单调僵化的教学方法,城市孩子不是苦学得不够而是太多,不是开始苦学得太晚而是太早。我看到听到的许多国内家长,在督促孩子学习知识技能方面真是“心狠手辣”,与其他方面的心慈手软形成鲜明对照。就在这早教论坛里,很多家长对待开发智力提高技能的心态也是宁早勿晚、宁滥勿缺,开明的碰壁后马上调整,执着地磨砺孩子的也为数不少。
如果不是求知欲超强、心里素质超好、或家长特别懂得引导的孩子,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容易被打夸压瘪。别提壮咪妈说的自信平和从容自由,事实上厌学厌世的中学生大有人在。
苦学也很容易成为不思改进教学方法的借口。教育的成效一方面是看教者的巧妙,一方面是看学者的用功,两方面都是弹性而没有止境的。快乐学习靠的是教法巧妙,用功也即使超越自身惰性的磨砺。在中国限于条件和传统,对后者要求多对前者关注少,在西方正相反。
快乐学习对施教者有很高的要求,作为家长,在这方面的努力是无止境的。但是,我同意教授所说,惰性是人性中的弱点。对孩子来说,随心所欲顺势而为当然是很适意的事情,但是对海外身处宽松环境的孩子,我觉得不够,缺乏的也许正是适当的压力和磨砺。也许是有山山做对照提醒,我觉得对湉那样健康正常、占有良好社会资源的孩子来说,他们应该感恩,他们有责任有义务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做到最好。西方的青少年现状和一些社会问题也让我警醒一昧的快乐学习并不足够。
其实我个人是主张壮咪妈说的快乐教育的,在实际环境下,我们所能够选择的更多的是相对快乐的学习——在大量的磨砺教育中筛选出孩子能够接受的强度。也许真的到了遍地都是快乐教育的时候,磨砺又会成为一个话题。毕竟能力是必须的,这是孩子信心的前提。原则上,我们会让孩子自己去选,然后要求他坚持。实际情况是一个小孩子还不能看到足够远,当时有兴趣,一个月后失去兴趣的时候,坚持性本身能不能成为一条原则?孩子只是一个决策因素,大人的调控作用不可忽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