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转:关于规则(三):一块糖还是两块糖?

转自与爱同在 的博客

美国心理学家瓦特.米伽尔曾对斯坦福大学幼儿园的孩子们进行过著名的糖果试验——延迟满足试验。那些4岁的孩子们面临着两种选择:一个大哥哥要去办点事,如果等到他回来,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糖果,如果你不愿等,只能拿一块,但立刻可以拿到。十几年后,研究者发现,那些耐心等待的儿童中学毕业后,在社会适应能力、自信、处理人际关系、能面对挫折、积极迎接挑战、不轻言放弃等心理品质方面,远远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儿童。

当孩子尚不能理解规则的时候,能否有能力去遵守规则,就要看孩子个体的耐力,或者说自制力了。面对诱惑:别人的小汽车就在眼前,动手拿过来的欲望和冲动是一个自信的2岁孩子正常的表现,妈妈在耳边喋喋不休地说:“相亲相爱,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不可以动手,耐心等待……”这可能真的没有用,也许还会像唐僧的嗡嗡声一样,激起孙悟空小朋友强烈的挑战欲。因此,真理不是拿来碎碎念的,要让规则和规则背后的对人的尊重融进孩子的行为与心灵,是需要艺术的。

延迟满足的实验让我们看到的实际上已经是阶段性的成果,4岁孩子能克制自己即刻品尝糖果的欲望,耐心等待,满怀信心地为更多的糖果而要求自己。而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要看到的有:

1. 物权意识。如果孩子还没有建立起物权归属意识,那么多说枉然。顺便说一下,物权意识是最初的“界线”。孩子从这里开始,知道“我的”“别人的”,我的别人不能随便动,别人的我也不能想拿就拿。要知道,孩子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因此,他们会不厌其烦地试探,直到这条规则已经内化成为他认可的内心准则,成为他的世界的基础。

只要是规则,就一定是双向的,大家共同遵守的。之所以一直强调这句看来是废话的原则,是因为我们:妈妈,教养者,往往把自己摘出来,而单单让孩子跟规则较劲。

孩子的玩具或零食,你有没有强迫他,或者趁他不注意,偷偷地分享给其他小朋友过?你有没有真正尊重孩子的物权,你不同意的话,妈妈也不能拿?你有没有谬赞过你的孩子,“最棒,最懂得分享”而让他们为了这个认同去做并非发自本心的分享?你有没有强调过自己和其他家人的物权?你一份,我一份,我不同意的话,你不能动我的?爸爸的抽屉没有他的同意,你不可以打开?

2. 建立了强烈物权意识的孩子懂得玩具的归属,他们会尊重这个归属权,就像你尊重他的一样。然后,他们学习向对方提出自己的愿望,建议交换或等待轮流玩的机会,并且,有能力愉快地接受“不”这样的回答。

3. 等待。即使别人同意等一下玩好了,给你玩,我们的小勇士也要真正有耐性,才不会只是鹦鹉学舌地说完妈妈教的:“我们轮流玩好吗?”就立刻动手拿,或者再次向妈妈求援。耐性,为什么有的孩子似乎天生就很好,而有的孩子等不了一秒钟?

你一定观察过你的孩子独自一个人玩耍时的表现,你会惊讶地发现,当他们不受干扰地沉浸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时,是那么的专注,富于耐心,他们画画,不断地把各种颜色混合到一起,涂抹,用手,用笔,专注于自己创造出来的奇妙的效果;他们不知疲倦地奔跑,骑车;他们嘟嘟囔囔地一个人在桌子上,沙发上,墙上开汽车……

孩子是天生就具有专注力的,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中倾注了巨大的热情,这就是耐心,坚持,自制力的源头。“当孩子非常热衷于某件工作时,他们的激情,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细心和耐心,毅力以及持续性,自动性和创造精神,是纪律的充分体现。”(《“儿童之家”的教育》)观察,不打扰孩子自发的专注活动,是蒙氏教育的精髓和基础。克制自己,不去指点干扰孩子的玩耍,让他们有机会跟着自己的需要在游戏中完成成长的工作,建立真正自觉的纪律, 来自于这样的专注工作。

有一次带珠珠在小区花园玩,我穿了一条口袋比较多的裤子,两边腿侧的口袋上都各有两颗扣子。珠珠那天没有去找小朋友玩,就站在我旁边,把左边口袋的两颗扣子解开,扣上,再解开,再扣上;然后绕到右边,把右边口袋的两颗扣子解开,扣上,再解开,再扣上;这样入迷地反复了多次,直到她满意地舒了一口气,才抬起眼睛环顾四周,找小朋友玩去了。这个过程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我们谁也没有说话,为了保持适合的高度让珠珠好扣扣子,我的腿都站酸了。这大概是珠珠两岁左右。

这样的专注力我怀疑我们很难注入,通过尊重,不打扰孩子的工作,是最好的保护专注力的方法。不过,张仲华教授告诉我们,通过生活常规,鼓励、约束孩子去完成较持久的活动,是可以达到加强专注,培养耐力的结果的,例如吃饭,不看电视,不玩玩具,不追着喂饭,这不仅仅是为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本身的。

然后就是延迟满足的练习。谈到具体的方法时,我总是疑虑重重,因为“术”,是非常外在和后端的,它应该是内在认同的“道”自然生发出来的做法,如果前提变了,环境变了,或者是脱离开“术”背后的原则,心态,“术”本身是很容易出现偏差的。延迟满足,同样是这样,首先是了解你的孩子,通过正常的生活情景中自然产生的互动,我们才能让孩子在实践中慢慢学会充满信心的等待。不急于满足孩子的要求,同时,也不能急于培养孩子学会等待。此外,延迟满足的练习,是一定要和妈妈“言出必行”的修炼同步才行的。

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们最重要的是给他安全感和充分的爱,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始让宝宝练习等待,从等待冲泡牛奶的一分钟,语言上的“妈妈来了,请等待”,到和宝宝一起收拾玩具,让宝宝再多一次尝试自己捡起地上的珠子,在玩游戏,去超市的时候,讲解轮流和等待,排队的意思,从约定看电视的时段,商量吃零食的限度,到爬山的时候再多走一段路,到荫凉的亭子休息;从承诺的玩具,礼物到生日或节日兑现,到逐渐养成先做事,后玩耍的习惯……

内化到我们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态度中的,才是能真正影响孩子的,身教重于言教,当我们常常急躁的时候,当我们吃饭时看报纸看电视的时候,当我们开车时抱怨红灯的等待的时候,当我们常常打扰别人和孩子的时候,其实我们需要做的是,先检视自己,从自己做起。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