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Yong Wang
刷牙之争(06-06-23)
只要告诉童话:如果你明天想吃糖的话,那你今天就要刷牙。
小朋友考虑半天,噌一下子从床上跳下来乖乖跟着我刷牙去了。
这近道抄着爽啊,昨天遇到了新的挑战。
妈妈:童话,该刷牙洗脸了。
童话:妈妈,我明天不想吃糖。
妈妈偷偷红了一下脸(还好夏天皮肤黑看不出来):可你明天还要喝奶呀!奶奶里面也有糖的。
童话(又想一会儿):妈妈,我觉得奶奶不甜。
妈妈一时想不出好办法,只好动用权威了,恶狠狠得说:不管你明天吃不吃糖,都得刷牙。
童话不说话。妈妈正暗自得意,准备收拾降兵,突然一员大将闪出来,定睛一看,原来是童话爸爸:以前规矩不是这么定的。
童话一看来了靠山,立马就把这句话重复了一遍:妈妈,以前规矩不是这么定的。
哼哼,居然有强援了,哼哼,那我,我鸣金收兵,明日再战。
妈妈:好,那今天可以不刷了,新规矩从明天开始生效。
童话乐颠颠得跟爸爸走了。嘿嘿,小子你知道谁和谁是同盟军呢?
你的孩子拒绝爸爸吗?(06-06-23)
童话经常如此。而且表现形式也比较激烈:爸爸你走啦,爸爸我不想和你玩,爸爸你去那屋睡觉去,爸爸我不想让你看我……,最近整理了一下在早教咨询了一下。
拒绝爸爸发生的情况很多,比如爸爸连续几天加班,比如刚哭过/或者不高兴的时候,比如快睡觉的时候。基本上后两种情况接受爸爸的几率非常小。
我们分析了一下,觉得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
1。爸爸忙的时候孩子想和爸爸一起玩,总见不到爸爸看见了就用这种方式抗议;
2。爸爸在身边的时候总是要和妈妈说话,至少是分散了妈妈的注意力,而童话想和妈妈玩或者需要妈妈关注;
3。有时候爸爸一来,妈妈就去做家务或者忙其他的去了。童话不想让妈妈走,所以就不让爸爸来—-这是童话爸爸自己想出来的。可是谁家有条件总是两个人一起陪孩子呢?我们家里没有老人帮忙也没有保姆,只有个小时工每天过来做饭。
4。爸爸有时候不是很明白童话的意思,童话觉得和爸爸在一起比较麻烦,不像和妈妈在一起那么省事。
5。看不出明显理由的时候,心里不爽或者和妈妈玩得正高兴的时候。
特别奇怪的一件事情就是有时候童话生我的气了,他也不让爸爸安慰他,通常直接告诉爸爸说:你不能看我,你不能抱我什么的。要是和爸爸生气了那肯定要到我这儿来告状的。 可要说起来,我让童话逼急了还稍微反抗一下下,童话爸从来都没有过。
问题在哪里呢?从什么地方改进呢吗?我们夫妻感情不错。我在家批评童话爸爸批评得比较多的主要集中一回家就趴在计算机前面,经常动员他多和孩子玩一会儿。会不会这旁听者听了觉得不爽?童话爸爸倒是也陪孩子,只是过一阵子以后孩子就来找我。可他要是真上心陪孩子,两个人能玩很长时间,一会儿就回来找我估计就没怎么上心。
童话爸爸比较忙,平时两个人也玩一些他们自己的游戏,诸如捣鼓电器呀,在外面捉虫子呀。爸爸回家的第一要务就是和儿子套近乎,屡战屡败屡败屡战(50%战败),不过这个人比较有韧性。嘿嘿。
教授的回复:
批评童话爸爸不是主要原因,如果感情好,还会去帮助爸爸。
一是恋母情节,这大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都有很强的恋母情节,爸爸经常来找妈妈亲热,给妈妈说话,自然就影响了妈妈对孩子的关注。
二是爸爸对和孩子的态度和感情存在问题,妈妈对孩子是无私的、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主动的关爱,可是爸爸高兴起来的时候才想起孩子,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他想让自己开心的时候,才去找孩子。并不是他时时刻刻都在想着自己的孩子是否开心。
结婚后大部分女人为什么比男人更成熟一些,就是母亲的责任,使女人获得了爱的力量,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大部分已婚男人在这些方面很差。
点评:童话爸爸倒是思想上够成熟,嘿嘿,就是行动上差一点,此外绝大多数是从自己的角度想孩子的问题。比如看电视,今天孩子陪爸爸看世界杯,明天爸爸陪孩子做点孩子真正热爱的。这样才公平。。
幼儿园和家长(06-06-21)
这段时间由于老师的进修和生病,种种不安在妈妈们中间传播,担心老师们调离、担心目前的局面应付不下去、担心孩子还在陆续的增加中。为此也想尽办法从各个渠道打探消息,充分体现了咱作为新时代地下工作者的潜力。平静下来一想,我们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是一个真实的情况以及幼儿园能够在多长时间内作出反应并恢复正常。然而幼儿园真的没有能力去应付这样的变化吗?幼儿园没有决心去应付这样的变化吗?仔细想想看,操心的都是小孩子的家长。因为小孩子最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更因为小孩子能够察觉老师的压力、情绪变化但是却没有能力消化,所以很快会反应到在家的情况中。这种感觉不陌生,在童话的前一个幼儿园里,情况常常更加模糊和隐晦,而且那时候只有我们自己孤军奋斗,不像现在家长们基本上私下联系都很紧密。
由此大家也在讨论,是不是敏感的父母就会铸就敏感的孩子,这是先有母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我觉得两者相辅相成吧!在我家的情况下,童话爸爸最为敏感,其次可能是童话,最最笨拙的只就是我。
再说敏感的孩子是不是我们想要的。我心目中理想的孩子总是纯真的,对成人世界免疫的。然而这只是理想,某种不可及或者不现实的感觉。看了早教的很多文章,我几乎确信没有对母亲不敏感的孩子,换句话说,孩子对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环境是非常关心而且敏锐的。本能吧!不管是不是我们想要的孩子,他们都是我们的孩子不是。所以剩下的就是接受了。
早教不断的建议大家放手让孩子去体验如何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实践证明坚持不到胜利的永远都是家长。在我自己身上也是如此。只要我在现场,童话抢玩具十有八九会哭,老师们说其实在幼儿园的时候他很多时候还是能够成功的拿到他想要的东西,但是无论抢到还是没抢到他都哭。这种抢的过程对童话是一种刺激。说起来挺有意思,很多家长会在家里和孩子模拟抢玩具,也许是没有训练的缘故,童话一直没有这种意识。要在多大的程度上屈从于现实呢?
幼儿园方面还是有一些变化,前一段时间和园长谈了一次,她建议我们多给孩子提供一些说的机会,比如到超市里去问问那种奶好喝,多到公园里接触其他孩子。我倒不觉得内敛的孩子不好,只要他不缺乏对自我的认可,就OK。同时我提到希望老师们发现问题能够主动沟通,然后双方共同努力解决问题。今天老师比较主动得说起了童话昨天把玩具放到了一个小车的座椅下面结果被其他孩子骑走了,于是大哭。他性子比较急,一着急就哭,老师告诉他说听不清楚他说的话,让他不哭了告诉老师,后来老师引导他把问题解决了。此外,童话好像认为不是笑就是不高兴,前一段时间我有时候陪着他的时候走神想别的,他就会问我是不是生气了。我告诉他不是除了高兴就是不高兴,而是有很多其他状态,比如说想事情、吃惊、悲伤等等。老师说这两点我不觉得吃惊,只是在我这边已经开始采取措施的事情,慢慢得从老师那边得到反馈。是童话在家里和在外面的表现越来越一致了呢还是他没有完全接受我对他说的话呢?
相机坏了,需要修理一下。找了两天发票了,一无所获。索性把所有的发票都整理了一遍,省得再费力气;这两天好像就忙这个了。
心乱了(06-06-16)
不止一次,有人说孩子上了幼儿园就省心了。真的是这样吗?我觉得从童话上幼儿园到现在,我好像就总是在随着他的状态而波动。童话是个孩子,不太明白周遭的环境变化,但是他会用他的方式来表达他对环境不不满意:发脾气或者找茬哭。于是我就一次一次得去尝试了解幼儿园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是教育文化吗?老师的去与留都是闪烁其词,晦涩不明。当然那是幼儿园的家事,但是那影响了孩子的情绪,是否应该考虑和家长沟通一下?作为家长我想要什么?童话在路上告诉我说:1。X老师老不高兴。那她喜欢你吗?喜欢。那你喜欢她吗?不喜欢。Y老师也不高兴。不管要作怎样的内部调整,都希望能够快一点。稳定军心呀~
幼儿园新来的滑梯,喜欢呀——只是总钻在滑梯下面玩
水是什么做的(06-06-14)
想起前两天和童话去吃羊肉串的路上的对话。童话:妈妈,狗弟弟是什么做的?
妈妈(指着狗弟弟身上的毛):是肉肉和毛毛做的。你是什么做的?
童话脑袋狂转半天说:妈妈,我是童话作的。。
又到世界杯(06-06-12)
第一次向妈妈道歉(06-06-12)
又到世界杯(06-06-12)
近期照片(06-06-09)
吃巧克力。到目前为止我没见过一个不喜欢吃糖果的孩子,是天性吗,是身体需要吗?瞧为块糖这费劲样~
Hacker车门是童话近期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从出了幼儿园的门到我们坐车的路上,每辆车的门都要试一遍。不由得想,万一他给打开了可怎么办呢?
昨天晚上我在吃饭,童话在喝水。突然之间童话说:妈妈,一会儿我的嘴巴要被淹死了。——瞧这活学活用。
睡觉的时候妈妈和童话形成了一项决议,过程是这样的:
妈妈:童话,你说咱们家再要一个小妹妹好不好?童话半天没吭声。
妈妈:那咱们再要一个小弟弟好不好?
童话:那咱们就要一个大予小弟弟吧。
妈妈(迷惑得):你是想让大予来咱们家吗?
童话:嗯。
妈妈(试探):那咱们再要个小弟弟,然后给他取个名字叫大予行不行?
终于得到了小领导的首肯。我晕~,看样子他对"要个孩子"的概念和我理解的不一样。小脑瓜里是不是把要个孩子和向老师要点吃的这样的概念混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