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童话:3-4岁

几本恐龙的书(07-05-31)

最近童话小同学超级喜欢恐龙,每天讲的都是恐龙故事,玩的都是恐龙游戏,连上的幼儿园都变成了翼龙宝宝幼儿园了。经自己整理以及网友推荐,整合一下推荐几本童话比较喜欢的恐龙书吧。

恐龙世界(The story of dinosaurs): 《普太拉成长记——无齿翼龙的故事》,《小布隆冒险记——雷龙的故事》,《米莫斯逃生记——似鸟龙的故事》,《特拉称雄记——霸王龙的故事》。这一套书的特点是将恐龙相关的知识融入了故事中,每页画面里出现的主要动物在书的最后有比较详细的说明,不影响故事的连贯性。在读这套书的过程中,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辨认各种动物。可惜的是,最后一本在当当长时间缺货。:-(。
说道恐龙,就不得不提蒲蒲兰绘本系列的恐龙温馨故事系列:《你真好》,《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我是霸王龙》。这套书是去年在第三极买的,我个人不喜欢它的画面,感觉缺乏美感而且太乱,但是每个故事都读得我有流泪的冲动。在大人眼里不完美的画面孩子却能够捕捉住细节,很不错的一套书。
穿越时空系列的《恐龙世纪》,主要讲的是马门溪龙从出生到最后变成化石被人类发现的故事,因为这本书童话当了好几天的马门溪龙。最有趣的是他开始的时候总也记不住马门溪龙的名字,每次都不好意思得笑笑说:妈妈,我是什么龙来着?后来记住了还奇怪呢:怎么我现在觉得马门溪龙的名字不难记了呢?
神奇校车第一辑《追寻恐龙》,神奇校车再一次发生了奇特的变化,带着孩子们回到了三叠纪,白垩纪和侏罗纪。看到最后那个弗瑞斯恐龙的画像之后,母子二人哈哈大笑。
DK视觉奇观系列的《恐龙》,视觉奇观(eye wonder)系列我个人挺喜欢的,传递的知识量比较丰富,而且图片很多,对孩子而言容易形成感性认识。
追踪恐龙系列,有愧三维立体恐龙世界的宣传啊~,比较有特点的地方是对每种龙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而且书后有本系列介绍的所有恐龙的一个类似家谱的东西,能够看出演化过程。

最近我自己也买了几本书,觉得挺有意思:《人类的故事》《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丢三落四的小豆豆》和《不可思议国的小豆豆》。从儿童书的角度看,日本的作品非常多,我理所当然得推理他们的教育体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为什么?

今天偶然在早教看到了教授很久以前说过的,而我又费了很大力气也没有找到的话,倍感幸运,贴在这里: 教育孩子是非常不容易,要知识,要经验,要心血,要情感。在养育孩子二十年中,从孩子还没有出生,到孩子长大成人。有三句话:1、做了父母,是我走向成熟的开端。2、教育孩子,也是教育我自己。3、孩子成人了,我成熟了没有?当你孩子快要离开你的时候,你已把你的爱给了孩子,孩子成为你的骄傲。你才能真正感受到人的意义和人的价值。一个做不好父母的人,他一生中不可能有这样的感受。一个人不知道怎样去爱自己的孩子,他怎么可能知道去爱周围的人和爱这个世界。

Categories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美国小学教育的目标

即使是在美国的华人,都不是太清楚美国小学生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知识水平,这里有一个粗略的标准可以参考:
1.幼儿园毕业
能识别数字,能用小石头、小纸片、小木棍等具体的物体,表达抽象的数学概念;
认识26个英文字母,区别元音和辅音;
区别不同职业的人大致做什么事,譬如医生、教师、邮递员、警察、消防人员……
了解生物生命的演变过程,包括人的生、老、病、死,毛毛虫变蝴蝶;
从地球仪、拼图上学习地理,了解地球上有很多居民,很多国家,不同的肤色;
懂得人要住在房子里,孩子要上学,成年人要上班。
吸烟是没有教养且极不健康的行为;
如果自己有与别人(包括老师)不同的观点,一定要大声说出来;
如果别人(包括老师)误解/冤枉了你,也一定要大声说出来;
BE NICE (为人要友善/友好);
小朋友之间处理问题时不能 play favoritism(玩偏心眼儿的把戏);
如果你没有什么造就人的话要说,就干脆不要说!(If you don’t have anything good to say, then don’t say it!);
2.一年级
能够从1数到100,能数双数或者5的倍数,知道奇数和偶数,会简单的加减法;
学会观察,对不同的事物和物品分门别类;
能例证生命的演变过程,了解自然界动植物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学习使用图片和照片来表达文字以外的意思;
懂得衣、食、住之于一个家庭的必要性;
明白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的关系。
老天,当猴子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嘛!
3.二年级
会读、写三位数的数字,从随意取的五个数中,能够从小数到大或从大数到小;
熟练运用两位数的加减法,会用英寸或厘米等度量单位测量长度,看懂钟表上的时间;
学会用图片和数据来表达,理解不同职业的谋生方式;
坚持写读书笔记或日记,学会写总结,懂得区别诗、散文、小说、传记等不同的文学形式,了解虚构作品与非虚构作品之间的区别;
开始学习独立研究动物,诸如昆虫生态等问题。
4.三年级
学会如何把资料做成曲线图;
会比较10万以内数字的大小及加法,熟练三位数的加、减、乘、除法;
能够从周围的环境就地取材,搜集、组织材料,了解人如何保持健康,明白青蛙、蝴蝶、小鸡、小白鼠等小动物的生命演变过程;
懂得如何使用字典;
能够明白自己所喜爱的作家、书画家透过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善于阅读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
5.四年级
用计算机运算很大的数字,比较100万以内的数字大小,学习小数和分数,画图表;
能通过地图、照片、图表来解释世界上各地区气候的不同;
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不同的文学形式,譬如科幻作品、传记等。
6.五年级
会列、读各种表格,熟练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能够利用图书馆的系统和资料进行研究;
通过做笔记对各种信息进行比较和综合;
开始撰写非虚拟的报告和五段体式的短文;
学会写正式、非正式,以及朋友间的书信;
懂得对不同类型的书籍进行分门别类,能掌握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并针对其构思、背景、人物塑造、表达方式、语言艺术进行评论。

Categories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美国小学教育的目标

即使是在美国的华人,都不是太清楚美国小学生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知识水平,这里有一个粗略的标准可以参考:
1.幼儿园毕业
能识别数字,能用小石头、小纸片、小木棍等具体的物体,表达抽象的数学概念;
认识26个英文字母,区别元音和辅音;
区别不同职业的人大致做什么事,譬如医生、教师、邮递员、警察、消防人员……
了解生物生命的演变过程,包括人的生、老、病、死,毛毛虫变蝴蝶;
从地球仪、拼图上学习地理,了解地球上有很多居民,很多国家,不同的肤色;
懂得人要住在房子里,孩子要上学,成年人要上班。
吸烟是没有教养且极不健康的行为;
如果自己有与别人(包括老师)不同的观点,一定要大声说出来;
如果别人(包括老师)误解/冤枉了你,也一定要大声说出来;
BE NICE (为人要友善/友好);
小朋友之间处理问题时不能 play favoritism(玩偏心眼儿的把戏);
如果你没有什么造就人的话要说,就干脆不要说!(If you don’t have anything good to say, then don’t say it!);
2.一年级
能够从1数到100,能数双数或者5的倍数,知道奇数和偶数,会简单的加减法;
学会观察,对不同的事物和物品分门别类;
能例证生命的演变过程,了解自然界动植物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学习使用图片和照片来表达文字以外的意思;
懂得衣、食、住之于一个家庭的必要性;
明白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的关系。
老天,当猴子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嘛!
3.二年级
会读、写三位数的数字,从随意取的五个数中,能够从小数到大或从大数到小;
熟练运用两位数的加减法,会用英寸或厘米等度量单位测量长度,看懂钟表上的时间;
学会用图片和数据来表达,理解不同职业的谋生方式;
坚持写读书笔记或日记,学会写总结,懂得区别诗、散文、小说、传记等不同的文学形式,了解虚构作品与非虚构作品之间的区别;
开始学习独立研究动物,诸如昆虫生态等问题。
4.三年级
学会如何把资料做成曲线图;
会比较10万以内数字的大小及加法,熟练三位数的加、减、乘、除法;
能够从周围的环境就地取材,搜集、组织材料,了解人如何保持健康,明白青蛙、蝴蝶、小鸡、小白鼠等小动物的生命演变过程;
懂得如何使用字典;
能够明白自己所喜爱的作家、书画家透过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善于阅读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
5.四年级
用计算机运算很大的数字,比较100万以内的数字大小,学习小数和分数,画图表;
能通过地图、照片、图表来解释世界上各地区气候的不同;
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不同的文学形式,譬如科幻作品、传记等。
6.五年级
会列、读各种表格,熟练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能够利用图书馆的系统和资料进行研究;
通过做笔记对各种信息进行比较和综合;
开始撰写非虚拟的报告和五段体式的短文;
学会写正式、非正式,以及朋友间的书信;
懂得对不同类型的书籍进行分门别类,能掌握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并针对其构思、背景、人物塑造、表达方式、语言艺术进行评论。

Categories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童话

妈妈,你相信我吗?(转贴)

吃过早饭,打开信箱,发现了一封陌生的来信,原来是前一段在“早教”大名鼎鼎的*****的来信,没经过她同意我先不说她的名字,暂且就叫DD妈吧。

DD妈频频发贴的时间是在元旦之前一两个月,那时我在干什么?我还真不记得了,反正,我是看了看却没有回。现在想来,我真的很愧疚,我能帮助的一个人,却被自己的懒惰忽略了。

记忆中她的儿子DD好像是有所谓的“学习障碍”,但时间过了太久,细节记不清了。今天花了一个上午的功夫,把她的专辑从最后一篇一篇篇地看完了,还用表状看了个别的跟贴。惊讶地发现好友薛多多妈,在那个时间就已经把我一年多前的贴子的连接放在了那里。我竟浑然不知,不知道在干些什么,再次愧疚了起来。

看着看着我看到了一句话:“妈妈,你相信我吗?”我的眼泪“哗”地就流了下来,刹那间我仿佛看到了DD幽幽的充满期待的双眼。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不轻易落泪的人。但唯独与孩子有关的话题,非常轻易地就能赚得我的眼泪。

我个人非常反感“学习障碍”一说!在孩子的幼年,过早地给孩子贴上任何标签,都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曾几何时,我的孩子果果就曾经被人贴上过这样的标签。那是果果大班到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实际上,就是现在果果的身上又何尝没有那些标签呢?

大概是在大班的下学期,强大的“升学”压力,把一个因为懂事可爱受宠备至的好孩子,硬生生地给沦为了“什么都不行”的“学习能力低下儿童”。估计是因为果果是全园唯一一个没有通过剑桥英语考级的孩子;果果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果果也对“What’t your name?”充耳不闻;果果不会10以内的加减法;果果的识字量仅仅是个位数;果果不会汉语拼音更别提书写汉字。那个时候,果果的自信心被这些标准和标签搞得一落千丈。虽然,她是全园唯一的一个能在“六一”站在“市级”舞台上的充当主角的孩子;虽然,她有着最能体谅和鼓励她的妈妈,但她就是不自信,吃手指的毛病从那个时候开始了。为此果农不得不求助于果果的钢琴老师和私人的美术老师,但果果还是不自信。

但是在另一方面,果果是个乐观的孩子,她的名言是:“为什么要想那些不愉快的事?我把什么事都往好处想。”小学入学考试45分钟后,果果高兴地跟我说:“妈妈,除了数学没考上,其他的都考上了。”

数学不好是果果身上最著名的一个标签,可以说是远近闻名。就连果果的美术老师在接受外国专家师资培训的时候,还特意给果农拿来了好多有关数学教学的材料。

小学开学不久,果果的学习成绩全线走低,于是产生了果农那著名的“**的学习成绩”的两篇文章,也就是薛多多妈介绍给DD妈看的那两篇文章。

与其说那个时候果农还在盲目乐观、懵懵懂懂、趟着石头过河,除了良好的心态,并没有什么更好的招架之力的话。经过这一年多的洗礼,果农已渐渐开始对这种“学习障碍”有了更深更新的体会和了解。

果果现在的学习成绩,依然并不令“人”满意。但那只是别人的标准,不是我的,也不是果果的。我很高兴地看到DD妈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也流露了同样的观点。

其实,就像上帝造的每个人各不相同一样,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也并不相同。这一点在果果早期的艺术学习中我就体会到了,只是那个时候我并没有把它总结归纳出来。记得果果刚开始学琶音的时候,任凭她的老师怎么说、怎么比喻,她就是不明白原位、第一转位、第二转位、再回到原位的概念。每次练琶音都找不到便捷的规律,而是都愣愣地在那里视奏,真耽误工夫呀!于是果农想到了“蒙台索利”数学学习中的办法,给果果画图,而且还把颜色分开,便于果果辨别。哎呀妈呀!这回终于明白了!

在以后的复杂节奏中,果农也沿用了同样的方法,那个时候果农并不知道这是一种学习方式,一度以为果果智力平平。可笑的是,果农有一次给农夫打电话诉说,提到“智力平平”这个词,突然又想到边上的果果,怕伤了果果的自尊还问果果:“宝贝,你懂什么叫智力平平吗?”果果浑然不知妈妈要给她贴标签,还笑眯眯地回答:“不知道。”于是,果农放心在电话里给果果贴上了个“智力平平”的标签。

后来,果农边教别的孩子学音乐,边对比总结,这才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同样的孩子面对“前16”、“后16”这样的节奏型,果果通常画图就能明白,而另一个孩子画图也不明白,最后要果农带着她学瘸子走路才能明白。果农方觉得果果一点也不“智力平平”,而是接受知识的方法不同。

恰逢这个时候,果果的美术老师“表妹”带着她最新的培训心得来找果农交流,果农顿时明白了,原来正如表妹的报料,人的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有三种:听觉型、视觉型、运动型。

在传统的以讲述为主的说教式教学中,那些“听觉敏感”的孩子通常能够一马当先,以良好的学习成绩显示出他们的优势,因为,老师授课的方式正好和他们的接收方式是对应的。而那些“视觉敏感”的孩子,无法理解抽象的语言表述,表现为无所适从或上课走神、神游。同样“运动型”的孩子,会有更糟的课堂表现,乱搭下茬、小动作不断,通常班里的捣蛋大王都是这类孩子。而老师和家长不明就里,经常通过表面现象,把后两类孩子统一贴上“学习障碍”和“多动症”的标签。孩子们不断地接受来自老师、同学、家长的暗示,开始自暴自弃,最后真地相信自己就是“学习障碍”、就是“多动症”。致使大多数的幼苗们,还没开始伸展就在“春寒”中夭折了,这是多么让人遗憾的事情啊!

话说果果上了小学后,果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在一年级上学期的“放养”失败后,果农开始针对果果的情况,逐步介绍给果果一种适合她的学习方法。表现为数学计算方面,既在老师并没有要求写竖式的口算练习的初期,就让果果在另一张草稿纸上把竖式列出来。因为这类孩子对抽象的概念掌握欠佳,她只有看到才能学到,那我就想办法帮助她看到。经常是一些我们认为和简单的试题,果果往往需要我在黑板上,一步步写出它的演变过程,才能真正的明白。

比如二年级开始的乘法,果果的记忆能力比较好,乘法口诀早就呱呱地背下来了。但是,遇到“倍数”问题还是糊涂,于是我就让她自己画图,去寻找规律。这种方法在一开始遭到了果果的强烈抵触和反对,原因有二,一是老师不让这么做,这么小的孩子心目中老师总是神圣的。二是,这样做太浪费时间。但我还是坚持,而且,有不好的考试成绩放在那里,果果慢慢也就不再抵抗。而随着这种画图、动手,果果渐渐地开始在具体中、找到了抽象的概念,而这种由具体而来得的抽象概念,慢慢在她的头脑中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她就掌握了“抽象”。再后来又有紧接而来的良好成绩做我的支撑,加之我的苦口婆心,果果也就默认了。在今年寒假的某一天,果果主动找来纸和剪刀,动手去做一道抽象概念题。我当时特别激动,跟我的好友珊珊妈说:“我感觉我太不容易了,我坚持到现在,终于把果果引上了一条适合她的学习之路,而且,她认可了。”

是啊,这才是重要的,我觉得她懂得了她的学习方式,比她给我考个一百分更让我开心、也更对她有益处。从此,她也就知道了,她绝不是智力平平,不比任何人差,别人能行的她通过她的方式照样能行。而她能行的,别人如果不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式也照样不行。

上帝给我们每个人预备的道路各不相同,给我们预备的祝福却都是相同的,它就在你的路上,你要学会找到它。人活着都不容易,面对孩子不佳的成绩,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真的是非常难的。这个社会的标准你无法改变,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保持自己的标准,那就是这个孩子是上帝给我的祝福,给我一个高考满分的孩子,我也不会换!

人生并不都如青果,上帝在给了你一颗青果的时候,一定还会给你一把糖,糖在哪里?就在孩子的眼睛里、在你的爱里。

妈妈,你相信我吗?

Categories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童话

妈妈,你相信我吗?(转贴)

吃过早饭,打开信箱,发现了一封陌生的来信,原来是前一段在“早教”大名鼎鼎的*****的来信,没经过她同意我先不说她的名字,暂且就叫DD妈吧。

DD妈频频发贴的时间是在元旦之前一两个月,那时我在干什么?我还真不记得了,反正,我是看了看却没有回。现在想来,我真的很愧疚,我能帮助的一个人,却被自己的懒惰忽略了。

记忆中她的儿子DD好像是有所谓的“学习障碍”,但时间过了太久,细节记不清了。今天花了一个上午的功夫,把她的专辑从最后一篇一篇篇地看完了,还用表状看了个别的跟贴。惊讶地发现好友薛多多妈,在那个时间就已经把我一年多前的贴子的连接放在了那里。我竟浑然不知,不知道在干些什么,再次愧疚了起来。

看着看着我看到了一句话:“妈妈,你相信我吗?”我的眼泪“哗”地就流了下来,刹那间我仿佛看到了DD幽幽的充满期待的双眼。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不轻易落泪的人。但唯独与孩子有关的话题,非常轻易地就能赚得我的眼泪。

我个人非常反感“学习障碍”一说!在孩子的幼年,过早地给孩子贴上任何标签,都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曾几何时,我的孩子果果就曾经被人贴上过这样的标签。那是果果大班到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实际上,就是现在果果的身上又何尝没有那些标签呢?

大概是在大班的下学期,强大的“升学”压力,把一个因为懂事可爱受宠备至的好孩子,硬生生地给沦为了“什么都不行”的“学习能力低下儿童”。估计是因为果果是全园唯一一个没有通过剑桥英语考级的孩子;果果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果果也对“What’t your name?”充耳不闻;果果不会10以内的加减法;果果的识字量仅仅是个位数;果果不会汉语拼音更别提书写汉字。那个时候,果果的自信心被这些标准和标签搞得一落千丈。虽然,她是全园唯一的一个能在“六一”站在“市级”舞台上的充当主角的孩子;虽然,她有着最能体谅和鼓励她的妈妈,但她就是不自信,吃手指的毛病从那个时候开始了。为此果农不得不求助于果果的钢琴老师和私人的美术老师,但果果还是不自信。

但是在另一方面,果果是个乐观的孩子,她的名言是:“为什么要想那些不愉快的事?我把什么事都往好处想。”小学入学考试45分钟后,果果高兴地跟我说:“妈妈,除了数学没考上,其他的都考上了。”

数学不好是果果身上最著名的一个标签,可以说是远近闻名。就连果果的美术老师在接受外国专家师资培训的时候,还特意给果农拿来了好多有关数学教学的材料。

小学开学不久,果果的学习成绩全线走低,于是产生了果农那著名的“**的学习成绩”的两篇文章,也就是薛多多妈介绍给DD妈看的那两篇文章。

与其说那个时候果农还在盲目乐观、懵懵懂懂、趟着石头过河,除了良好的心态,并没有什么更好的招架之力的话。经过这一年多的洗礼,果农已渐渐开始对这种“学习障碍”有了更深更新的体会和了解。

果果现在的学习成绩,依然并不令“人”满意。但那只是别人的标准,不是我的,也不是果果的。我很高兴地看到DD妈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也流露了同样的观点。

其实,就像上帝造的每个人各不相同一样,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也并不相同。这一点在果果早期的艺术学习中我就体会到了,只是那个时候我并没有把它总结归纳出来。记得果果刚开始学琶音的时候,任凭她的老师怎么说、怎么比喻,她就是不明白原位、第一转位、第二转位、再回到原位的概念。每次练琶音都找不到便捷的规律,而是都愣愣地在那里视奏,真耽误工夫呀!于是果农想到了“蒙台索利”数学学习中的办法,给果果画图,而且还把颜色分开,便于果果辨别。哎呀妈呀!这回终于明白了!

在以后的复杂节奏中,果农也沿用了同样的方法,那个时候果农并不知道这是一种学习方式,一度以为果果智力平平。可笑的是,果农有一次给农夫打电话诉说,提到“智力平平”这个词,突然又想到边上的果果,怕伤了果果的自尊还问果果:“宝贝,你懂什么叫智力平平吗?”果果浑然不知妈妈要给她贴标签,还笑眯眯地回答:“不知道。”于是,果农放心在电话里给果果贴上了个“智力平平”的标签。

后来,果农边教别的孩子学音乐,边对比总结,这才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同样的孩子面对“前16”、“后16”这样的节奏型,果果通常画图就能明白,而另一个孩子画图也不明白,最后要果农带着她学瘸子走路才能明白。果农方觉得果果一点也不“智力平平”,而是接受知识的方法不同。

恰逢这个时候,果果的美术老师“表妹”带着她最新的培训心得来找果农交流,果农顿时明白了,原来正如表妹的报料,人的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有三种:听觉型、视觉型、运动型。

在传统的以讲述为主的说教式教学中,那些“听觉敏感”的孩子通常能够一马当先,以良好的学习成绩显示出他们的优势,因为,老师授课的方式正好和他们的接收方式是对应的。而那些“视觉敏感”的孩子,无法理解抽象的语言表述,表现为无所适从或上课走神、神游。同样“运动型”的孩子,会有更糟的课堂表现,乱搭下茬、小动作不断,通常班里的捣蛋大王都是这类孩子。而老师和家长不明就里,经常通过表面现象,把后两类孩子统一贴上“学习障碍”和“多动症”的标签。孩子们不断地接受来自老师、同学、家长的暗示,开始自暴自弃,最后真地相信自己就是“学习障碍”、就是“多动症”。致使大多数的幼苗们,还没开始伸展就在“春寒”中夭折了,这是多么让人遗憾的事情啊!

话说果果上了小学后,果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在一年级上学期的“放养”失败后,果农开始针对果果的情况,逐步介绍给果果一种适合她的学习方法。表现为数学计算方面,既在老师并没有要求写竖式的口算练习的初期,就让果果在另一张草稿纸上把竖式列出来。因为这类孩子对抽象的概念掌握欠佳,她只有看到才能学到,那我就想办法帮助她看到。经常是一些我们认为和简单的试题,果果往往需要我在黑板上,一步步写出它的演变过程,才能真正的明白。

比如二年级开始的乘法,果果的记忆能力比较好,乘法口诀早就呱呱地背下来了。但是,遇到“倍数”问题还是糊涂,于是我就让她自己画图,去寻找规律。这种方法在一开始遭到了果果的强烈抵触和反对,原因有二,一是老师不让这么做,这么小的孩子心目中老师总是神圣的。二是,这样做太浪费时间。但我还是坚持,而且,有不好的考试成绩放在那里,果果慢慢也就不再抵抗。而随着这种画图、动手,果果渐渐地开始在具体中、找到了抽象的概念,而这种由具体而来得的抽象概念,慢慢在她的头脑中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她就掌握了“抽象”。再后来又有紧接而来的良好成绩做我的支撑,加之我的苦口婆心,果果也就默认了。在今年寒假的某一天,果果主动找来纸和剪刀,动手去做一道抽象概念题。我当时特别激动,跟我的好友珊珊妈说:“我感觉我太不容易了,我坚持到现在,终于把果果引上了一条适合她的学习之路,而且,她认可了。”

是啊,这才是重要的,我觉得她懂得了她的学习方式,比她给我考个一百分更让我开心、也更对她有益处。从此,她也就知道了,她绝不是智力平平,不比任何人差,别人能行的她通过她的方式照样能行。而她能行的,别人如果不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式也照样不行。

上帝给我们每个人预备的道路各不相同,给我们预备的祝福却都是相同的,它就在你的路上,你要学会找到它。人活着都不容易,面对孩子不佳的成绩,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真的是非常难的。这个社会的标准你无法改变,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保持自己的标准,那就是这个孩子是上帝给我的祝福,给我一个高考满分的孩子,我也不会换!

人生并不都如青果,上帝在给了你一颗青果的时候,一定还会给你一把糖,糖在哪里?就在孩子的眼睛里、在你的爱里。

妈妈,你相信我吗?

Categories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情绪管理与美满家庭

刚好对了我最近的症状,缓解了心里对THB的诸多暗自愤恨,哈哈。:-)。
——转自Sukielibo的space
与先生一起去听王祈女士的两场讲座:幸福家庭不是梦-EQ之旅。收益良多。
我们通常对 IQ较熟悉。 因为我们这批留美学人,大都有较高的智商,即较高的IQ(Intelligence Quotient )。但EQ相对来说是个新鲜的名词。 EQ英文是:Emotional Intelligence,中文可翻成管理情绪的能力。EQ是由五个元素组成:self-awareness(自我意识), motivation(积极进取心), self-regulation(自我控制力), empathy(理解同情心), and adeptness in relationships(人际关系)。情绪管理,以前几乎没怎么听说过,但却对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人际关系,心情好坏,家庭幸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高IQ的人通常较聪明,学识方面出类拔萃, 但不一定能与人为善;高EQ的人,往往能很好地与人相处。最新的调查显示:高EQ的人较高IQ的人,更易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并且在生活的多方面得到满足。
多少时候,我们听到这样的报怨:凭什么我要听他(上司)的? 学历不如我,聪明才干不如我,凭什么?他因为缺少self-awareness(自我意识),只看到自己的高IQ,却忽略了别人的高EQ。职场上,尤其是 大公司里,层层的人事管理,许多时候职务的升迁,人员的选拔,拚的不是高智商,而是高超的管理情绪和管理人事的能力。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博士生被低学 历,甚至没学历的人管理着。我们也常常听到我辈中人说:“我们吃亏在语言不是母语,表达不善,聪明才智决不输给老美。” 话是不无道理,但一切归罪于语言能力,不过是为自己开脱的一种借口。许多时候,我们的聪明才智是不输给对手,输的是自己管理情绪的能力,输的是自己不能好 好处理的人际关系(adeptness in relationships)。
从家庭的角度去看EQ,就更加重要了。幸福的家庭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向往的 (motivation),却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的。何谓幸福的家庭? 托而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们都知道,幸福与金钱的多少,知识的水准,学位的高低没有绝对的正比。幸福是什么?我认 为是一种心理满足的感觉;幸福的家庭也就是一个能让人有这种心理满足的感觉的家庭。 然而,我们人类的感觉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强烈的感觉,如爱、恨、情、仇,往往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得变得淡泊。这也是为什么那么 多的痴情男女,爱得要死要活,婚后一段时间,却开始感叹:“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现今的国内流行一种说法:爱是没有对错的。言下之意,只要有爱,即使做第三者也错不在我;只要有爱,对自己家庭的抛弃也成了理所当然。这正是利用了人类这 种强烈感觉易消失的特点,为那些喜新厌旧的人造了一个冠冕瑭璜的借口。在这种心态下,人们失去道德的规范,一次次去寻求感觉的最高点,下落时承受失望,再 寻找刺激,过后又是失望。。。。。。周而复始,永无止尽。美国有份研究:初次结婚的夫妇,离婚率是50%;而离过婚再婚的夫妇,离婚率高达75%。为什 么?因为我们都太贪心,总以为换个人会更好,从没好好检查自己的过失,所以,第一次婚姻里的问题,又被尽数地带入第二次的婚姻中,错误一次次的被重复。我 们不过是一个不接受教训的低EQ的人而已。只有在一定的道德准则下,有一定的self-regulation(自我控制力),不断的更新爱与被爱的感觉, 接受人生中一个个问题的挑战,我们才会去面对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得到正真心灵的平静和安宁。
家庭的关系不外乎是你与父母之间,与配偶之间,与子女之间以及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父母(包括婆媳、翁媳)、夫妻、亲子和手足之情。如果你能很好地处理这其中的关系,幸福的家庭对你就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境!
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最动乱的年代: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文化大革命,我们的父母不仅在生活中经历 重重苦难,与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搏斗,而且还得面对一个民族精神上的错乱。有多少人还有多余的精力, 好好的静下心来照看在那种环境下出生的我们?我们许多人不仅在父母的忽略中长大,而且在当时父母几乎完全失去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之下,成了父母舒缓他们紧 绷情绪的出气筒和受害者。我的同辈朋友中,有的是祖父母带大的,故与父母总有距离;有的在父母的责骂和捶打中长大,心中委屈重重。我们大多从没被父母称赞 过,也没被父母拥抱过。我们当中,有多少人觉得自己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不知道如何去爱别人?因为我们小时候,没被教过“爱”,我们目睹和经历了太多的大 环境(社会)和小环境(家)里的挣来斗去。虽说那个疯狂的年代早已过去,我们大多是孝顺父母的好儿女,然而每每提到童年留下的伤痛,都会情不自竟得情绪低 落甚至哀恸哭泣。记得读过一篇文章“父亲与我”,作者写的是她与她父亲间的爱恨参杂的感情。从小被父亲打骂,甚至常常目睹母亲被父亲暴力相向,心中的创伤 和怨恨,使她即使成年后,仍常常恶梦连连。是圣经让她学会放下和愿谅,找到心灵释放的途径。我年幼时父母的离异,也曾让我背了三十多年心灵的重担。其实怨 恨中囚禁的是我们自己的心。我们只是在父母的错误里苦苦的挣扎,一遍遍地用过去的历史来鞭打自己的心。圣经告诉我们:原谅别人,也原谅你的敌人。敌人都能 原谅,何况是生养我们的父母?
如果说与父母的爱是天然的,即使有创伤也容易弥补,关系不太难相处。与配偶父母之间的关系却要难 处的多。因为这牵扯到一个原有的家庭和一个新建立且独立的家庭之间的关系。 当王祈女士提到“boundary”(疆界)这个词时,我深表赞同。她举了一个她家的例子:一次大姑来访,不断地对她家的从冰箱里的食物的挑三捡四,她一 直忍耐着。直到晚饭桌上,大姑又一次地对他们喂孩子食物提出异议,她的先生适时地站起,对他的家姐表明:“一家有一家的家务事。” 一下子就把这个家的疆界划得清清楚楚。先生的“主持正义”不仅让太太心中有安全感,从而心中感激;而且避免了一场可能的原有的家庭和新建立家庭成员之间的 纷争。 这件事上她想说明的是:一家之主的男人应是这个家的守门员!应该把自己的家的疆界划清楚并看护好自己疆界中的领土,不应该让疆界外的人随意闯入。这样,疆 界里的人(太太和孩子)才有主人和安全感,疆界外的人一旦知道了疆界的存在,也会下次小心不再越界。而如果他一味地想两面讨好,怕得罪人避而远之,往往落 的变成可怜的夹板人,两面不讨好。 我听到此,转眼望向先生,他马上心领神会,笑着说:“老婆,你放心,我绝对是你的好守门人。” 我相信他的诚意。讲座后,他说要为他母亲买点东西,于是我们去shopping, 路上,他说要多买一些,因为他母亲要他买多一些送给她母亲的弟妹。 我心里一阵说不出的不舒服,孝顺父母,我举双手赞成。如果他母亲觉得东西用得好,要求多买也无所谓,她自己拿到东西后转送给她的弟妹,也是她的事,我无可 厚非。 可是,把自己的人情转嫁到自己的儿子和儿媳身上,我就不那么能承受了。还记得有一次,婆婆来我们家住时看到我们有一个电子血压计,觉得好,我们便帮他们也 买了一个。上次我们回国探亲,婆婆提出:“你们那个血压计反正不用,带回来送给大姨。”我困惑,因为婆婆让我感觉到她把早已成人独立的儿子,仍当做可以随 便指挥的孩子;我迷惘,不明白我们家的东西怎么成了婆婆可以随便送人的礼物?我失去安全感,因为老公虽有做守门人的心,可事到临头,他总会以:“反正不是 什么大不了的事儿。”来说服我,我反倒成了不拉倒便是记较了的人了。感谢主!老公与我一起去听了这个讲座,以前我往往因为生气,便口不择言,词不达意的发 顿小脾气,但往往把婆婆的问题,转化成了我们妇夫的问题,引起我们之间的不快。 这次我问他,是否觉得他母亲越过疆界?是否能体会我心里的烦恼?他虽没出声,却轻轻地握住了我的手。也许,我所期待的也不过就是他的理解而已(他的 empathy)。最终只要他明白在适当的时候,表明他这“守门人”的职责,我反倒会说:“让你妈开心,多买一些吧!”男人总弄不明白: 为什么两个他深爱也深爱他的女人之间,有那么多水火不容的纷争?他不知道,他完全可以成为两个女人之间磨合的润滑剂,但由于他那是是而非的老好人心态,反 而成了两个女人之间“战争”的催化剂和导火线。 然而,我们无法改变别人,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我也不能去责怪长辈的旧俗或落伍,但只要身边的人(配偶)表示出关心和理解,大家能一起在学习中去成长和改进,那么,与配偶原有家庭成员的相处就会轻松的 多。
夫妻的关系是我们最关心的话题,也是一个既大又复杂的话题,不是我这篇小文章能说清楚的。有两点 我觉得很重要:首先,要坚守婚姻、忠于婚姻。不要总想着身边换个人会更好,没有退路,才能使你面对自己的问题。人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面对问题, 夫妻二人才能学会一起成长,共同进步。在你不再揪住对方的缺点不放时,你就会看到自身的缺陷;当你明白了自己的短处,你就会心存感激:原来自己这样一个满 身问题的人,还有人陪着你这么多年,不离不弃,你除了感恩还是感恩! 再有,记住一个恒古不变的公式:
美满婚姻 = 成熟的男人 + 可爱的女人
我们常常抱怨:男人像个孩子,不够成熟,过于冲动。但换个角度看看,是不是我们女人包揽太多,使 得男人被宠的像个孩子。当你把饭做好了放在他的嘴边并养成了一种你的习惯、他的依赖,再责怪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不是有点求全责备?我们需要学会如何 去鼓励男人,发挥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做一家之主的责任心。让他懂得夫妻是一体的,妻子正如他身上的肋骨,我们痛,他更痛,他就会爱惜太太爱惜自己了。在 我们痛责男人的不是,唠唠叨叨的抱怨时,想想你的行为是不是让你“可爱的形象”大打折扣?何况,如果这种方式你用了几十年,他故我依旧,你是否该去思考换 一种方式?
亲子关系是我们在美华人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我们身上有太多陈旧的枷锁,太多我们自以为是的观念。 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把这一切,强加在我们孩子的身上。所以在美国出身的华人的小孩,常被父母送去满世界地学东西(我也一样),学英文之外还要学中文;学钢 琴之外还要学武术;一会儿担心孩子的英文会像自己那样口音不正,举家改口说英文;等孩子长大了完全不会说中文,英文却地道的让自己惭愧,又悔不当初,没能 坚持在家讲中文。我们因为小时侯被父母的忽视,今天对自己的孩子竭尽所能,亦步亦趋,关心过头。 孩子往往觉得负担太重,不堪负荷。我的儿子从小乖巧听话,我一直深感庆幸。为了防止儿子过多的沉溺于网络游戏,我每天给他布置很多的额外功课,让他没有太 多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电脑上。在一次与儿子谈心交流中,我问他最不喜欢妈妈身上那一点? 他毫不犹豫的告诉我最不喜欢我每天加在他身上做不完的功课。儿子的直言相告使我意识到我不自觉中,把自己的那种“学而优则士”的观念加在了他身上。在他最 近一次学校的project中,他被要求把自己想像成一个成年人,出外旅游写下游记。我惊奇地发现他在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的同时,结合历史,地理和人文的知 识,最让我吃惊的是他掺入许多我们全家一起出外游玩的真实的经历。如我们一次去太浩湖, 车子开到冰上打滑后的紧急处理的经历被他作为一段adventure(惊险的经历)写入他虚拟的游记中,而且写的深入浅出,生动非常。我十分幸慰。这也正 印证了我们中国人说的那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在我们刚开始带孩子去教会的时候,孩子也会抱怨“boring”(枯燥),但渐渐地,每周主日学 成了家庭的routine(例行功课), 孩子习惯了与其他的孩子一起唱诗游戏,快到时间反倒会提醒我们有这样那样的活动。 我相信教会一位兄弟总结他自己教育子女的经验之谈:当孩子与上帝建立了一种关系,在他将来的人生中将受益无穷。人的一生总会经历沟沟坎坎,不可能是一地平 川,一旦他与上帝建立了一种关系(relationship),在往后他的人生旅途中,他得意时不至忘形,失意时不至绝望,因为他会一切归功于主,主与他 同在。
手足之情是我不太熟悉却很向往的,主要因为我没有兄弟姐妹,幼年一个人的世界里,非常的渴望有同 年龄的孩子做伴。曾看过一部电影“我的兄弟姐妹”,被感动哭得稀里哗啦,里面有句话,大意是:兄弟姐妹就像天上飘落的雪花,各自飘下,落到地上,化成水就 连成一片分不开了。那么美的意境,我也只有想象的份儿,每每看见朋友有兄姐、弟妹,我总是好羡慕。教会里的兄弟姐妹没有血缘关系,却有着诚心诚意的关心和 扶持,同是主的儿女, 在基督里共同成长,我总算体会了一下这种神圣的属灵的手足之情。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即:人事关系。它存在于我们的家庭成员中,存在于朋友同事中,在我们日常生活 中左右着我们的情绪。处理得好,我们开开心心、神清气爽;处理得不好,我们会失落沮丧、灰头土脸。学习做一个高EQ的人吧,并记得“喜乐是心灵的良药。” 以喜乐的心看世界和世人,在学习中成长,在喜乐中生活,愿我们都拥有一个成熟的心智,从而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Categories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情绪管理与美满家庭

刚好对了我最近的症状,缓解了心里对THB的诸多暗自愤恨,哈哈。:-)。
——转自Sukielibo的space
与先生一起去听王祈女士的两场讲座:幸福家庭不是梦-EQ之旅。收益良多。
我们通常对 IQ较熟悉。 因为我们这批留美学人,大都有较高的智商,即较高的IQ(Intelligence Quotient )。但EQ相对来说是个新鲜的名词。 EQ英文是:Emotional Intelligence,中文可翻成管理情绪的能力。EQ是由五个元素组成:self-awareness(自我意识), motivation(积极进取心), self-regulation(自我控制力), empathy(理解同情心), and adeptness in relationships(人际关系)。情绪管理,以前几乎没怎么听说过,但却对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人际关系,心情好坏,家庭幸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高IQ的人通常较聪明,学识方面出类拔萃, 但不一定能与人为善;高EQ的人,往往能很好地与人相处。最新的调查显示:高EQ的人较高IQ的人,更易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并且在生活的多方面得到满足。
多少时候,我们听到这样的报怨:凭什么我要听他(上司)的? 学历不如我,聪明才干不如我,凭什么?他因为缺少self-awareness(自我意识),只看到自己的高IQ,却忽略了别人的高EQ。职场上,尤其是 大公司里,层层的人事管理,许多时候职务的升迁,人员的选拔,拚的不是高智商,而是高超的管理情绪和管理人事的能力。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博士生被低学 历,甚至没学历的人管理着。我们也常常听到我辈中人说:“我们吃亏在语言不是母语,表达不善,聪明才智决不输给老美。” 话是不无道理,但一切归罪于语言能力,不过是为自己开脱的一种借口。许多时候,我们的聪明才智是不输给对手,输的是自己管理情绪的能力,输的是自己不能好 好处理的人际关系(adeptness in relationships)。
从家庭的角度去看EQ,就更加重要了。幸福的家庭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向往的 (motivation),却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的。何谓幸福的家庭? 托而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们都知道,幸福与金钱的多少,知识的水准,学位的高低没有绝对的正比。幸福是什么?我认 为是一种心理满足的感觉;幸福的家庭也就是一个能让人有这种心理满足的感觉的家庭。 然而,我们人类的感觉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强烈的感觉,如爱、恨、情、仇,往往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得变得淡泊。这也是为什么那么 多的痴情男女,爱得要死要活,婚后一段时间,却开始感叹:“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现今的国内流行一种说法:爱是没有对错的。言下之意,只要有爱,即使做第三者也错不在我;只要有爱,对自己家庭的抛弃也成了理所当然。这正是利用了人类这 种强烈感觉易消失的特点,为那些喜新厌旧的人造了一个冠冕瑭璜的借口。在这种心态下,人们失去道德的规范,一次次去寻求感觉的最高点,下落时承受失望,再 寻找刺激,过后又是失望。。。。。。周而复始,永无止尽。美国有份研究:初次结婚的夫妇,离婚率是50%;而离过婚再婚的夫妇,离婚率高达75%。为什 么?因为我们都太贪心,总以为换个人会更好,从没好好检查自己的过失,所以,第一次婚姻里的问题,又被尽数地带入第二次的婚姻中,错误一次次的被重复。我 们不过是一个不接受教训的低EQ的人而已。只有在一定的道德准则下,有一定的self-regulation(自我控制力),不断的更新爱与被爱的感觉, 接受人生中一个个问题的挑战,我们才会去面对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得到正真心灵的平静和安宁。
家庭的关系不外乎是你与父母之间,与配偶之间,与子女之间以及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父母(包括婆媳、翁媳)、夫妻、亲子和手足之情。如果你能很好地处理这其中的关系,幸福的家庭对你就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境!
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最动乱的年代: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文化大革命,我们的父母不仅在生活中经历 重重苦难,与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搏斗,而且还得面对一个民族精神上的错乱。有多少人还有多余的精力, 好好的静下心来照看在那种环境下出生的我们?我们许多人不仅在父母的忽略中长大,而且在当时父母几乎完全失去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之下,成了父母舒缓他们紧 绷情绪的出气筒和受害者。我的同辈朋友中,有的是祖父母带大的,故与父母总有距离;有的在父母的责骂和捶打中长大,心中委屈重重。我们大多从没被父母称赞 过,也没被父母拥抱过。我们当中,有多少人觉得自己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不知道如何去爱别人?因为我们小时候,没被教过“爱”,我们目睹和经历了太多的大 环境(社会)和小环境(家)里的挣来斗去。虽说那个疯狂的年代早已过去,我们大多是孝顺父母的好儿女,然而每每提到童年留下的伤痛,都会情不自竟得情绪低 落甚至哀恸哭泣。记得读过一篇文章“父亲与我”,作者写的是她与她父亲间的爱恨参杂的感情。从小被父亲打骂,甚至常常目睹母亲被父亲暴力相向,心中的创伤 和怨恨,使她即使成年后,仍常常恶梦连连。是圣经让她学会放下和愿谅,找到心灵释放的途径。我年幼时父母的离异,也曾让我背了三十多年心灵的重担。其实怨 恨中囚禁的是我们自己的心。我们只是在父母的错误里苦苦的挣扎,一遍遍地用过去的历史来鞭打自己的心。圣经告诉我们:原谅别人,也原谅你的敌人。敌人都能 原谅,何况是生养我们的父母?
如果说与父母的爱是天然的,即使有创伤也容易弥补,关系不太难相处。与配偶父母之间的关系却要难 处的多。因为这牵扯到一个原有的家庭和一个新建立且独立的家庭之间的关系。 当王祈女士提到“boundary”(疆界)这个词时,我深表赞同。她举了一个她家的例子:一次大姑来访,不断地对她家的从冰箱里的食物的挑三捡四,她一 直忍耐着。直到晚饭桌上,大姑又一次地对他们喂孩子食物提出异议,她的先生适时地站起,对他的家姐表明:“一家有一家的家务事。” 一下子就把这个家的疆界划得清清楚楚。先生的“主持正义”不仅让太太心中有安全感,从而心中感激;而且避免了一场可能的原有的家庭和新建立家庭成员之间的 纷争。 这件事上她想说明的是:一家之主的男人应是这个家的守门员!应该把自己的家的疆界划清楚并看护好自己疆界中的领土,不应该让疆界外的人随意闯入。这样,疆 界里的人(太太和孩子)才有主人和安全感,疆界外的人一旦知道了疆界的存在,也会下次小心不再越界。而如果他一味地想两面讨好,怕得罪人避而远之,往往落 的变成可怜的夹板人,两面不讨好。 我听到此,转眼望向先生,他马上心领神会,笑着说:“老婆,你放心,我绝对是你的好守门人。” 我相信他的诚意。讲座后,他说要为他母亲买点东西,于是我们去shopping, 路上,他说要多买一些,因为他母亲要他买多一些送给她母亲的弟妹。 我心里一阵说不出的不舒服,孝顺父母,我举双手赞成。如果他母亲觉得东西用得好,要求多买也无所谓,她自己拿到东西后转送给她的弟妹,也是她的事,我无可 厚非。 可是,把自己的人情转嫁到自己的儿子和儿媳身上,我就不那么能承受了。还记得有一次,婆婆来我们家住时看到我们有一个电子血压计,觉得好,我们便帮他们也 买了一个。上次我们回国探亲,婆婆提出:“你们那个血压计反正不用,带回来送给大姨。”我困惑,因为婆婆让我感觉到她把早已成人独立的儿子,仍当做可以随 便指挥的孩子;我迷惘,不明白我们家的东西怎么成了婆婆可以随便送人的礼物?我失去安全感,因为老公虽有做守门人的心,可事到临头,他总会以:“反正不是 什么大不了的事儿。”来说服我,我反倒成了不拉倒便是记较了的人了。感谢主!老公与我一起去听了这个讲座,以前我往往因为生气,便口不择言,词不达意的发 顿小脾气,但往往把婆婆的问题,转化成了我们妇夫的问题,引起我们之间的不快。 这次我问他,是否觉得他母亲越过疆界?是否能体会我心里的烦恼?他虽没出声,却轻轻地握住了我的手。也许,我所期待的也不过就是他的理解而已(他的 empathy)。最终只要他明白在适当的时候,表明他这“守门人”的职责,我反倒会说:“让你妈开心,多买一些吧!”男人总弄不明白: 为什么两个他深爱也深爱他的女人之间,有那么多水火不容的纷争?他不知道,他完全可以成为两个女人之间磨合的润滑剂,但由于他那是是而非的老好人心态,反 而成了两个女人之间“战争”的催化剂和导火线。 然而,我们无法改变别人,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我也不能去责怪长辈的旧俗或落伍,但只要身边的人(配偶)表示出关心和理解,大家能一起在学习中去成长和改进,那么,与配偶原有家庭成员的相处就会轻松的 多。
夫妻的关系是我们最关心的话题,也是一个既大又复杂的话题,不是我这篇小文章能说清楚的。有两点 我觉得很重要:首先,要坚守婚姻、忠于婚姻。不要总想着身边换个人会更好,没有退路,才能使你面对自己的问题。人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面对问题, 夫妻二人才能学会一起成长,共同进步。在你不再揪住对方的缺点不放时,你就会看到自身的缺陷;当你明白了自己的短处,你就会心存感激:原来自己这样一个满 身问题的人,还有人陪着你这么多年,不离不弃,你除了感恩还是感恩! 再有,记住一个恒古不变的公式:
美满婚姻 = 成熟的男人 + 可爱的女人
我们常常抱怨:男人像个孩子,不够成熟,过于冲动。但换个角度看看,是不是我们女人包揽太多,使 得男人被宠的像个孩子。当你把饭做好了放在他的嘴边并养成了一种你的习惯、他的依赖,再责怪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不是有点求全责备?我们需要学会如何 去鼓励男人,发挥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做一家之主的责任心。让他懂得夫妻是一体的,妻子正如他身上的肋骨,我们痛,他更痛,他就会爱惜太太爱惜自己了。在 我们痛责男人的不是,唠唠叨叨的抱怨时,想想你的行为是不是让你“可爱的形象”大打折扣?何况,如果这种方式你用了几十年,他故我依旧,你是否该去思考换 一种方式?
亲子关系是我们在美华人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我们身上有太多陈旧的枷锁,太多我们自以为是的观念。 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把这一切,强加在我们孩子的身上。所以在美国出身的华人的小孩,常被父母送去满世界地学东西(我也一样),学英文之外还要学中文;学钢 琴之外还要学武术;一会儿担心孩子的英文会像自己那样口音不正,举家改口说英文;等孩子长大了完全不会说中文,英文却地道的让自己惭愧,又悔不当初,没能 坚持在家讲中文。我们因为小时侯被父母的忽视,今天对自己的孩子竭尽所能,亦步亦趋,关心过头。 孩子往往觉得负担太重,不堪负荷。我的儿子从小乖巧听话,我一直深感庆幸。为了防止儿子过多的沉溺于网络游戏,我每天给他布置很多的额外功课,让他没有太 多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电脑上。在一次与儿子谈心交流中,我问他最不喜欢妈妈身上那一点? 他毫不犹豫的告诉我最不喜欢我每天加在他身上做不完的功课。儿子的直言相告使我意识到我不自觉中,把自己的那种“学而优则士”的观念加在了他身上。在他最 近一次学校的project中,他被要求把自己想像成一个成年人,出外旅游写下游记。我惊奇地发现他在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的同时,结合历史,地理和人文的知 识,最让我吃惊的是他掺入许多我们全家一起出外游玩的真实的经历。如我们一次去太浩湖, 车子开到冰上打滑后的紧急处理的经历被他作为一段adventure(惊险的经历)写入他虚拟的游记中,而且写的深入浅出,生动非常。我十分幸慰。这也正 印证了我们中国人说的那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在我们刚开始带孩子去教会的时候,孩子也会抱怨“boring”(枯燥),但渐渐地,每周主日学 成了家庭的routine(例行功课), 孩子习惯了与其他的孩子一起唱诗游戏,快到时间反倒会提醒我们有这样那样的活动。 我相信教会一位兄弟总结他自己教育子女的经验之谈:当孩子与上帝建立了一种关系,在他将来的人生中将受益无穷。人的一生总会经历沟沟坎坎,不可能是一地平 川,一旦他与上帝建立了一种关系(relationship),在往后他的人生旅途中,他得意时不至忘形,失意时不至绝望,因为他会一切归功于主,主与他 同在。
手足之情是我不太熟悉却很向往的,主要因为我没有兄弟姐妹,幼年一个人的世界里,非常的渴望有同 年龄的孩子做伴。曾看过一部电影“我的兄弟姐妹”,被感动哭得稀里哗啦,里面有句话,大意是:兄弟姐妹就像天上飘落的雪花,各自飘下,落到地上,化成水就 连成一片分不开了。那么美的意境,我也只有想象的份儿,每每看见朋友有兄姐、弟妹,我总是好羡慕。教会里的兄弟姐妹没有血缘关系,却有着诚心诚意的关心和 扶持,同是主的儿女, 在基督里共同成长,我总算体会了一下这种神圣的属灵的手足之情。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即:人事关系。它存在于我们的家庭成员中,存在于朋友同事中,在我们日常生活 中左右着我们的情绪。处理得好,我们开开心心、神清气爽;处理得不好,我们会失落沮丧、灰头土脸。学习做一个高EQ的人吧,并记得“喜乐是心灵的良药。” 以喜乐的心看世界和世人,在学习中成长,在喜乐中生活,愿我们都拥有一个成熟的心智,从而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Categories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授广东行的整理篇

之所以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是因为这是难得的实践+理论的例子。点击橘红色的名字看原文。

澄妈篇
小 虫子妈妈就小虫子的学习问题请教教授,问题都很具体。澄明年才上小学,这些问题我们现在还没有碰到,但以后很可能会碰上,所以,我们也很关心教授对这些问 题的解答。在这些问题上,我记住的就几点对自己有用的:◇小学生新生入学时,吸引老师的一般是那些衣着整洁、作业整洁的孩子。◇在作业量不大的前提下,小 学生应该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但不是什么都要检查,检查新的知识点就可以了。◇小学数学要训练口算。◇数学问题不是主要问题,训练一下短时间就可以解 决,关键是要在三四年级前过阅读关。
随着话题的展开,自然地就聊到阅读和语言能力的问题,这也是我一直关心的问题。本以为,在这个问题上我是成竹在胸,没想到,跟教授聊了之后,却发现我们原来的一些做法是大大的不妥。
以前,我对于语言能力的理解就是听、说、读、写,前者是后者发展的基础。这次听了教授的阐述这后,对语言能力的发展有了更多的理解。
语言理解能力
发展语言能力,首先要加强语言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的发展,以语言理解能力为基础。所以发展语言的理解能力很重要。多听评书,是提高语言理能力的好办法。
对 于澄听《西游记》听得很入迷,但听《封神演义》就不太喜欢的问题,教授的解释是,《西》的人物、线索单一,而且,之前孩子通过故事书、动画片等资源,对这 个故事的背景和主要线索都已经有所了解,再听《西》的评书时就比较容易理解,所以喜欢。而听《封》时,我们并没有事先给澄作些铺垫,其中的故事、人物对澄 来说完全是陌生的,再加上《封》的线索复杂,有些大人都未必搞得清楚,这样的情况下,孩子理解不了,自然不喜欢。如果我们要让他听《封》,就得先给他作些 铺垫。《杨家将》的线索相较于《封》要简单一些,作些铺垫后,孩子应该更容易喜欢上。至于《三国》,难度不在于线索,而在于故事背后所隐含的道理。教授又 提到,象《哈利波特》这样的书,其实线索也是比较简单的,所以不是能看纯文字的书,语言能力就很强。
语言表达能力
要提高语言能力, 还要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有些人并不认识字,却能出口成章,这是由于小时候听故事、听评书、听戏,达到了很强的语言理解能力,耳濡目染之下,他也练就了很 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就在于多说,要让孩子讲口述日记,编故事,从简单的故事编起。口编故事,是写日记、写作文所不能替代的。
澄 很少编故事,不也太愿意编故事。有一阵子,为了让澄开口,我跟澄玩编故事的游戏:你讲一段,我讲一段,后一个人要接着接一个人的思路往下编。玩开之后,澄 对这种玩法很热衷。但教授却认为这样的玩法并不好。编故事,孩子得打腹稿,在心中先想好故事的框架,这种游戏却完全不需要一个框架,甚至还要打破别人的框 架。教授确实说到了要害。澄很少编故事,偶尔编起故事来,虽然讲得有声有色,并加入不少搞笑的成份,但总归还是随口编,没有故事框架,没有中心思想。不 过,我们也急不来,先让他愿意开口编,乐意开口编再说。
阅读能力
关于阅读能力,教授认为,应该在孩子上三四年级之前过阅读关。澄现 在已经有一千多的识字量。教授认为应该让澄尽快开始纯文字的阅读,并且要多看,暂停看绘本。以前,国内的人都长于文字的阅读能力,当引进绘本时,大家惊诧 于人家的读图能力。读图能力是一种能力,但毕竟读图能力和文字阅读能力不同的两种能力。如果孩子一直看绘本,可能会影响其读文字能力的发展。开始纯文字阅 读,就是让澄朗读纯文字的书,要坚持,一直到他不愿意再读,只想埋头看的时候,就可以停了。
此外,每天的认字还要坚持。
孩子听故事、看书后,想知道孩子的理解程度,就要跟他聊——是聊,不是问问题来考孩子。
关 于孩子遇到问题闹情绪,妈妈给出解决办法,孩子还是闹情绪,那可能是孩子对妈妈不信任,也可能是孩子感觉到妈妈不是平等、尊重地帮助他解决问题而心里有抵 触。这一点,让我想到澄练琴的情形。我的一点点轻微的情绪变化他都能感觉到。虽然我在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以笑脸对他,他还是会变得小心翼翼,甚至畏首 畏脚。如果我再告诉他应该怎么做,他的情绪就会变坏。现在想来,我那时确实是没有平等地对待澄,把自己的身姿放得太高了。我想,我以后还是要锻炼澄独立练 琴,遇到问题时,我要问他需不需要妈妈帮助,需要,我再以启发的方式,来让他自己想出解决办法。
教授还和我们聊到了罚而不怒、注意心态和情绪的控制等等问题,这里就不再一一述说了。反正,就是要注意心态;注意自己的修养,尽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注意放低自己的身姿,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地交流。
前一阵子,经常看见一个善的我和一个恶的我在内心打架,明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好,但还是那样对澄,感觉很痛苦。教授说,这是我的修养不行。养一个孩子真是自己的又一次成长,而且是一次艰难的成长。
关于社会行为能力
澄的社会行为能力,一直发展得比较滞后。这次,教授一眼就看出来了,所以特别指出,在这一年里,要把发展澄的领导能力放在首位,目标就是要在他明年上小学时能成为孩子头。为此,我们要跟老师多沟通,多给他锻炼的机会。我们还要多些让他跟幼儿园班上的小朋友一起玩。
这 后面一条确实是我们以前做得不好的地方。平时,澄都是坐园车,上午别的小朋友都到了他才到,下午大家才刚开始自由地玩,他就要走了。于是,他跟班上小朋友 们一起疯玩的时间就比较少。而我们一周也就到幼儿园一次,跟别的家长也不熟。再加上我们住得离幼儿园有点远,于是也就疏于跟其他同学家庭的交往了。本以 为,澄能自己打电话安排与邻居小朋友的玩耍,也就可以了。但教授指出,社区和朋友圈孩子的交往不能取代跟班上孩子的交往,因为要让澄多跟班上的孩子一起 玩,才有更多的机会给澄在同学中树立领导地位。看来,我们还得在这上面想想办法。
关于小学择校
这是我们即将面临的问题。之前就大概 了解教授不主张孩子进民校的观点,只是在论坛上教授不可能作很详尽地解释。这会儿我再提出这个问题,教授就细细地作了解释。教授所阐述的观点,我将其归结 为这几点:一、学校应该是社会的缩影;二、学校的选择应该服务于人生规划;三、不要刻意给孩子营造一个温床,要放手让孩子去锻炼。
学校应该是社会缩影,也就是说,学校的学生应该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这样,孩子就能够在学校里接触到来自各阶层的人和家庭,从而对社会的各个阶层有所了解。这一点,一些民校,特别是那些高收费的民校,确实是办不到。
学 校的选择应该服务于人生规划。美国那些掌握着大部分社会财富的少数人,他们的家族事业之所以能延续,那是他们从孩子一出生就给他做好了人生规划,让孩子一 步一步走向家族接班人的方向。其中学校的选择就是其人生规划的重要内容,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全都是私立的,这些学校的收费都极其昂贵,来这里上 学的学生大多有着政治、经济方面的背景,于是他们学生时代的友谊也就变成了他们成人后的关系网。所以,教授主张孩子上当地最好的公立学校,这也是为他将来 的事业作准备。
——对于这一点,我回来后想了想,有一点点不同意见。我觉得,最好的公立学校里,有一些学生是通过权力或金钱的交易而进去的, 在这样的学校中建立关系,无疑是高效的。而好的民办学校,特别是那些收费昂贵的民办学校,其学生来源也是有特定群体的,它只是缺少政府一脉的资源而已,那 在这种学校建立起来的关系也不会差。
关于不要为孩子刻意营造温床的问题。教授认为,孩子应该上公立学校,现在普遍反映公立学校学习负担重,老师太严,甚至态度不好,那就当是给孩子锻炼,家长不要刻意为孩子营造温床。
—— 这么说来,我们是不是从澄上幼儿园开始就在给澄营造温床啊?最近又听到身边的朋友说公立学校老师态度不好的事情,真是把人搞得怕怕的,还要把孩子放到那种 环境去锻炼啊,我自认没有那么好的道行,应付不过来啊。而且,真有必要让孩子这样去锻炼吗?美国的孩子,小学也不用这么锻炼啊,怎么人家孩子就成长得那么 好呢?我想,至少小学阶段应该是快乐轻松的,有足够空间让孩子自己去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要紧张也要到初中以后吧?
关于文化认同
有移民想法或想送孩子出国读书的人注意了! 要么早早地,两三岁就把孩子送出国,要么就等孩子度过了青春期,高中毕业以后再出国。如果打算让孩子出国读书,一定要让孩子学习中国文化,不要到了外面,别人问起孔子都不知道。否则,孩子会面临文化认同的问题。
我 还问到一个问题:最近,澄遇到难过的事情,却撑着,故扮轻松,如果我在那时点出他的内心感受,他就会撑不住,趴在我的怀里哭起来。我这样做,好吗?教授 说,其实,对于感情,该撑的时候得撑,可以发泄的时候就得发泄。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澄在妈妈面前不敢表露其真实感情,妈妈要检讨。
其实,这一点,我早就想到了,但这会儿,这话从教授的嘴里说出来,我的心还是为之一怔。唉,我是不是在某些地方还是不知不觉中限制了澄,不够放手了?看来,在放手、尊重和平等这方面,还是路漫漫啊!
记得教授在早教上多次提到妈妈们的人生目标问题。而这个问题,也一直是我的困惑。这次教授再次提起,我又不得不再次思考这个问题。突然有一天,我似乎有点明白教授一再提人生目标的用意了,只是不知道是否有曲解。
我 想,教授一再提及父母的理想、人生目标问题,是不是想跟我们说,作为父母,你没有理想,没有更高的人生目标,这是你的局限性,但是,你不能以你的眼界、以 你的价值取向来限制孩子的发展。我们应该超越自己的价值取向来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放手让孩子去锻炼,去接触更多元、更深层的文化。也许,孩子就能超越 你的眼界,有他自己更开阔的视野,并确立起他的理想和人生追求。

心妈篇
在 谈到对孩子的溺爱问题时,教授多次提到公平与公正。其中就是对待孩子和对待自己要同样地公平。有妈妈就说自己再累再不想委屈了孩子,教授又笑了。他举了翩 翩的例子,说一次家里分吃的,一人一份,翩翩吃完了自己的,还想吃,姥姥赶紧将自己的那份塞进嘴里,翩翩傻了眼。大家都大笑起来,说自己很可能做不到。我 举了自己的例子,我告诉心心打人的人别人也有权利打他,所以心心打我我就一定会打她。她打我玩我就打她玩,她真打我我就真打她,不会让着她。又有妈妈说她 们通常会容忍孩子打自己,因为孩子只是打着玩呢。教授说这就是不公平。
我提了个问题,说自己发现心心对我很关心,但对别人,比如对老师和朋友,就 不如对我这么关心。我担心她会自私。教授却认为心心很正常。她应该是对妈妈比对别人更好。他认为这么小的孩子对老师的关心是带有功利心的,心心现在没有功 利心不是坏事。他提到了兼爱与偏爱,他认为偏爱是正常的人性。过度的兼爱的要求是强加的。
教授又强调,孩子的问题,一定是妈妈的问题。比如孩子与 人交往的问题,妈妈不仅要反思自己是如何对待别人的,还应该反思自己是如何对待孩子的。他特别强调了妈妈的面部表情,并且对在场的妈妈的面部表情一一做了 评价。我觉得教授毕竟是对这方面做专门研究的人,他观察的角度和敏锐与我们就很不同。他认为妈妈的面部表情向孩子传达的讯息多于语言,而多数的妈妈完全没 有意识到。教授认为我的面部表情也不好。我反对,我说自己表情很丰富。可教授说我的表情在于语言和声调的变化,但表情肌很平淡。哇哇哇,表情肌,我的表情 肌~~~~
关于孩子的自信心。教授认为我在这方面做的不够。他认为心心没有更好地去表现自己,尽管她也有一些表现欲,想表现自己的能力。他认为我 应该为孩子去策划一些表现的机会,以增强孩子的自信。我说,这与我自己的观念有抵触,我是当孩子有表现的机会时,会大力支持并鼓励,但我最反对策划。教授 觉得我并没很好的理解他的意思。但他仍然是他的老态度,不给太多具体的建议,让我去悟。我提到,我担心一些做法,会很功利。教授说,如果你以功利心去赞扬 孩子,孩子才会功利;如果你的做法,是为了孩子在表现中获取自信,孩子不会功利。好难去把握哟。慢慢悟吧。我又提到,孩子的自我认可,和为赢得别人的认可 的问题。教授认为,孩子对自己的认可,是建立在周围的人对他的认可的基础上的。所以,小的时候多让他得到认可的机会是有益的。而内化成自我的认可,是要到 青春期时才要考虑的问题。如果孩子在幼年时没有获得到足够的环境的认可,会限制他的自信的建立(心妈注:教授的意思,均是心妈自己的理解,由于没有能力记 录下教授的原话,是不是有所曲解,就请读者及教授原谅了)。从这些交流中,我还是感到,教授对孩子的期望值,比我高哟。
我还问到了心心上课时不喜欢举手发言的问题。教授的解释令我十分地吃惊。他认为,心心不想发言,是因为她自己觉得,没有必要通过这样的方法,来争取老师的夸奖,她知道自己反正是会的。而我自己一直是认为,心心是没有足够的勇气,或者是怕说错了丢人。
我 们又谈到理想。我一直在说自己是个随缘的人。而教授就没客气地说:你是没有理想的人。我承认,坦白地承认。我对自己没有理想,甚至对孩子也没有理想。教授 所说的理想,不是那种所谓的宏伟的伟大的理想,当然可以是,但并非只有伟大的才称得上是理想。理想就是一个人内心深处非常非常想去实现的目标,并且因为这 个目标,他可以义无反顾,可以放弃很多别人看来很实际的利益,并且因此而有极大的动力去行动(这是我自己对教授原话的理解),并从中获得无穷的快乐和享 受。他认为让孩子变得有理想是非常重要的,有理想的人才会最大限度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提到自己学生时代的理想,就是考上好的大学。教授说,那不 是你们的理想。这是应试教育要你们变得没有了理想。如果还让孩子以此为理想,他们也会象你们一样,考上大学会就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该奔什么方向了。他 说,有些孩子在学生时代成绩并不突出,看似很没有理想,其实他们中有些人内心深处有理想,他们平时所思所想所接触,都是在为自己的理想,所以他们走上社会 之后,才能就展示了出来。这个话题实在是太大太深了,不是只句话说得清楚的,还是得慢慢去悟呀。

教授篇
第 一。你让心心晚上学一年,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从上幼儿园开始,心心可能一直是班上比较小的孩子,尽管心心可能在很多方面都不错,但是能够去表现自己的 机会并不多。能够引起老师重视的机会也不多。更重要的是孩子非常需要他人的评价,来建立自己的信心和自我评价系统。老师和父母尽管很重要,但是随着年龄增 大,周围的群体对孩子的评价更重要。群体分为大群体和小群体。大群体基本上是班级,小群体是周围经常来往、玩的好的几个朋友。只有少数孩子,能够得到班级 大部分孩子的积极评价。这样的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会更高一些,对自己的要求和更高一些。这样的孩子在上学后一般都是学习很好,或者一直担任学生干部的孩 子。小群体的评价也是很重要,有很多孩子为什么那么在乎朋友,在乎小群体中对他的评价,其程度甚至超过家庭和老师。因为只有在小群体中他获得的评价,他认 为才能有助于他的自我评价。这也是我们研究青少年犯罪中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因为在家庭和学校常常获得负面评价的孩子,会更重视小群体对他的评价,如果这个 小群体是一个不良的行为群体,孩子就会学习的非常快。
人不可能在孤岛上生活,每一个人都需要周围的他人对他的评价,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他人的评价是自我评价机制建立的基础。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周围对他更积极、正面的评价,也希望在自己有表现的机会。
第 二、是不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评价,孩子才能去建立自己积极评价机制。并不是这样,如果是这样,就是把孩子变成一个尽善尽美的孩子,这 是不可能的。对绝大部分孩子,他们只要在一到两个方面能得到积极的评价,就足以帮助孩子建立起信心。说简单一点,孩子在某一方面比群体中的孩子强一些,就 足以去帮助孩子建立信心。既是孩子在很多方面都不错,但是没有那一方面特别突出。这个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也不一定是积极的。
第三,能力问题 周围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应该是以孩子能力为核心。不能偏离孩子的实际能力太多。这样可以有助于孩子的实际能力提高。他人评价的混乱会给孩子带来困惑。自我评价于实际能力相差太远,会给孩子带来很多问题。
第四,讨论领导能力是次要的。孩子首先要有一个积极地、基本符合自己实际能力的自我评价,这样才能促使孩子主动、积极去提高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不断提高实际能力和自我评价,才能促进儿童合适的自信,而不是盲目的自信。使儿童一直处在一个良性的发展中。
第五,领导能力是给出更高的要求。不仅是能力和自信,还有人际关系的技巧和方法,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策划和指挥能力等。
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小学、甚至在大学、工作单位。获得他人积极评价,以及对自己的能力、信心都能逐渐提高的人是少部分。成人中的一部分会转移到其他方面,也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处在一种消极的态度中。或用各种托辞去掩饰自己的消极态度。
孩 子现在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去锻炼,你必须要帮助孩子去建立信心,建立一个积极的自我评价。去提高孩子的能力。论坛上有很多孩子,特别是现在已经大一些的孩 子,他们的发展会对你们有很好的启发。特别是武汉琬琬的例子。我尽快把后几年的资料整理出来,放到专题里,会对你们有帮助。

虫妈篇
背景材料:虫虫,女,7岁,小学二年级,深圳。一个非常普通平常的孩子。
在这次聚会中,我问的问题最多,我自己的问题也最多。大致总结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面:语文:我问了关于老师要求孩子写周记的问题。教授说老师布置的周记不必认真,应付即可。碰到孩子不会写的字,如果是学过的,要她自己想自己写,如果是没学过,可以告诉她。这很好地解决了我心中的矛盾,知道该怎么做了。
数学:教授说要进行口算训练,背熟乘法口诀。所谓口算训练就是要大人说,小孩回答。口算训练好了,做题自然快了。
2.阅读能力:这是很重要的能力。如何加强阅读能力?首先要从听理解力开始,多听评书;再就是鼓励孩子编故事。这个方面,珠海的音乐课唱歌的点点小朋友能力非凡,教授大力称赞她了。最后就是不要看图画书,而要多看纯字书。
3. 畏难和抗挫折能力。教授说这个问题主要是由自己的期望值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所造 成的。所以,家长要做的就是要一方面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另一方面就是要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动脑筋。教授批评我自己肯定就是个不爱动脑筋的人,所以 孩子也就不爱动脑筋了。确实如此。很感谢教授的批评。
4.妈妈的问题:(1)容易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2)与孩子交流互动有问题,不能真正作到公平、公正和尊重。(3)自己的心态不平和,有焦虑感。(4)不够放手,导致孩子的独立性有问题。
结论:孩子的种种问题都是妈妈自己的问题,只有解决好了自己的问题,孩子的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所以,我要好好调整自己,努力去改善自己的问题。

丁妈篇
开 始教授以两首唐诗考察了丁丁对情景的想象能力和将文字转换为图象的能力,考察结果很不理想。丁丁后来自己跟我说,他当时有些紧张,时间又短,所以不如平时 表现好。不过,尽管有些偏差,但总还是存在较大问题的。经教授一说,我仔细回忆,发现丁丁确实在这方面锻炼不够,他以前很少做口述日记,讲故事都很少,小 的时候都是我讲,他讲的不多。在三年级时开始看三国,这让他的理解能力突飞猛进,但言语表达能力却得不到锻炼,于是差别就开始产生。同时,那个时候他对漫 画非常着迷,也严重影响了文字转换为图象的能力,通俗一点讲就是情景想象能力受影响,这是看图太多的结果。因为图画比较直观,让人无须想象。为此,教授建 议丁丁少看一些漫画书,并认真阅读西游记愿著。为什么是西游记原著呢?三国原著丁丁看得都烂了,怎么达不到这个效果呢?教授解释说,三国里大部分是对人的 心理和事件的描写,对情景的描写比较少,而西游记原著则不同,里面有很多关于情景的描写,认真阅读这些描写,对孩子的文字想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教 授看到了丁丁最近的数学考试试卷,这次考试是他们学校的“南奥之星”初赛,丁丁的语文和数学都没入围,数学只得了75分。有两道应用题失了8分,教授说这 两道题的错可以接受,另外的10多分却主要是因为丁丁做题不写步骤或者省略步骤而导致的,这很不应该。教授说,步骤一定要写清楚,每一步都不能省。这关系 的不仅仅是考试分数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将来做事是否严谨的问题,养成了这样不认真的坏习惯,以后做事情都会比较马虎不严谨,这种态度很有害处。

Categories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授广东行的整理篇

之所以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是因为这是难得的实践+理论的例子。点击橘红色的名字看原文。

澄妈篇
小 虫子妈妈就小虫子的学习问题请教教授,问题都很具体。澄明年才上小学,这些问题我们现在还没有碰到,但以后很可能会碰上,所以,我们也很关心教授对这些问 题的解答。在这些问题上,我记住的就几点对自己有用的:◇小学生新生入学时,吸引老师的一般是那些衣着整洁、作业整洁的孩子。◇在作业量不大的前提下,小 学生应该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但不是什么都要检查,检查新的知识点就可以了。◇小学数学要训练口算。◇数学问题不是主要问题,训练一下短时间就可以解 决,关键是要在三四年级前过阅读关。
随着话题的展开,自然地就聊到阅读和语言能力的问题,这也是我一直关心的问题。本以为,在这个问题上我是成竹在胸,没想到,跟教授聊了之后,却发现我们原来的一些做法是大大的不妥。
以前,我对于语言能力的理解就是听、说、读、写,前者是后者发展的基础。这次听了教授的阐述这后,对语言能力的发展有了更多的理解。
语言理解能力
发展语言能力,首先要加强语言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的发展,以语言理解能力为基础。所以发展语言的理解能力很重要。多听评书,是提高语言理能力的好办法。
对 于澄听《西游记》听得很入迷,但听《封神演义》就不太喜欢的问题,教授的解释是,《西》的人物、线索单一,而且,之前孩子通过故事书、动画片等资源,对这 个故事的背景和主要线索都已经有所了解,再听《西》的评书时就比较容易理解,所以喜欢。而听《封》时,我们并没有事先给澄作些铺垫,其中的故事、人物对澄 来说完全是陌生的,再加上《封》的线索复杂,有些大人都未必搞得清楚,这样的情况下,孩子理解不了,自然不喜欢。如果我们要让他听《封》,就得先给他作些 铺垫。《杨家将》的线索相较于《封》要简单一些,作些铺垫后,孩子应该更容易喜欢上。至于《三国》,难度不在于线索,而在于故事背后所隐含的道理。教授又 提到,象《哈利波特》这样的书,其实线索也是比较简单的,所以不是能看纯文字的书,语言能力就很强。
语言表达能力
要提高语言能力, 还要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有些人并不认识字,却能出口成章,这是由于小时候听故事、听评书、听戏,达到了很强的语言理解能力,耳濡目染之下,他也练就了很 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就在于多说,要让孩子讲口述日记,编故事,从简单的故事编起。口编故事,是写日记、写作文所不能替代的。
澄 很少编故事,不也太愿意编故事。有一阵子,为了让澄开口,我跟澄玩编故事的游戏:你讲一段,我讲一段,后一个人要接着接一个人的思路往下编。玩开之后,澄 对这种玩法很热衷。但教授却认为这样的玩法并不好。编故事,孩子得打腹稿,在心中先想好故事的框架,这种游戏却完全不需要一个框架,甚至还要打破别人的框 架。教授确实说到了要害。澄很少编故事,偶尔编起故事来,虽然讲得有声有色,并加入不少搞笑的成份,但总归还是随口编,没有故事框架,没有中心思想。不 过,我们也急不来,先让他愿意开口编,乐意开口编再说。
阅读能力
关于阅读能力,教授认为,应该在孩子上三四年级之前过阅读关。澄现 在已经有一千多的识字量。教授认为应该让澄尽快开始纯文字的阅读,并且要多看,暂停看绘本。以前,国内的人都长于文字的阅读能力,当引进绘本时,大家惊诧 于人家的读图能力。读图能力是一种能力,但毕竟读图能力和文字阅读能力不同的两种能力。如果孩子一直看绘本,可能会影响其读文字能力的发展。开始纯文字阅 读,就是让澄朗读纯文字的书,要坚持,一直到他不愿意再读,只想埋头看的时候,就可以停了。
此外,每天的认字还要坚持。
孩子听故事、看书后,想知道孩子的理解程度,就要跟他聊——是聊,不是问问题来考孩子。
关 于孩子遇到问题闹情绪,妈妈给出解决办法,孩子还是闹情绪,那可能是孩子对妈妈不信任,也可能是孩子感觉到妈妈不是平等、尊重地帮助他解决问题而心里有抵 触。这一点,让我想到澄练琴的情形。我的一点点轻微的情绪变化他都能感觉到。虽然我在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以笑脸对他,他还是会变得小心翼翼,甚至畏首 畏脚。如果我再告诉他应该怎么做,他的情绪就会变坏。现在想来,我那时确实是没有平等地对待澄,把自己的身姿放得太高了。我想,我以后还是要锻炼澄独立练 琴,遇到问题时,我要问他需不需要妈妈帮助,需要,我再以启发的方式,来让他自己想出解决办法。
教授还和我们聊到了罚而不怒、注意心态和情绪的控制等等问题,这里就不再一一述说了。反正,就是要注意心态;注意自己的修养,尽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注意放低自己的身姿,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地交流。
前一阵子,经常看见一个善的我和一个恶的我在内心打架,明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好,但还是那样对澄,感觉很痛苦。教授说,这是我的修养不行。养一个孩子真是自己的又一次成长,而且是一次艰难的成长。
关于社会行为能力
澄的社会行为能力,一直发展得比较滞后。这次,教授一眼就看出来了,所以特别指出,在这一年里,要把发展澄的领导能力放在首位,目标就是要在他明年上小学时能成为孩子头。为此,我们要跟老师多沟通,多给他锻炼的机会。我们还要多些让他跟幼儿园班上的小朋友一起玩。
这 后面一条确实是我们以前做得不好的地方。平时,澄都是坐园车,上午别的小朋友都到了他才到,下午大家才刚开始自由地玩,他就要走了。于是,他跟班上小朋友 们一起疯玩的时间就比较少。而我们一周也就到幼儿园一次,跟别的家长也不熟。再加上我们住得离幼儿园有点远,于是也就疏于跟其他同学家庭的交往了。本以 为,澄能自己打电话安排与邻居小朋友的玩耍,也就可以了。但教授指出,社区和朋友圈孩子的交往不能取代跟班上孩子的交往,因为要让澄多跟班上的孩子一起 玩,才有更多的机会给澄在同学中树立领导地位。看来,我们还得在这上面想想办法。
关于小学择校
这是我们即将面临的问题。之前就大概 了解教授不主张孩子进民校的观点,只是在论坛上教授不可能作很详尽地解释。这会儿我再提出这个问题,教授就细细地作了解释。教授所阐述的观点,我将其归结 为这几点:一、学校应该是社会的缩影;二、学校的选择应该服务于人生规划;三、不要刻意给孩子营造一个温床,要放手让孩子去锻炼。
学校应该是社会缩影,也就是说,学校的学生应该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这样,孩子就能够在学校里接触到来自各阶层的人和家庭,从而对社会的各个阶层有所了解。这一点,一些民校,特别是那些高收费的民校,确实是办不到。
学 校的选择应该服务于人生规划。美国那些掌握着大部分社会财富的少数人,他们的家族事业之所以能延续,那是他们从孩子一出生就给他做好了人生规划,让孩子一 步一步走向家族接班人的方向。其中学校的选择就是其人生规划的重要内容,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全都是私立的,这些学校的收费都极其昂贵,来这里上 学的学生大多有着政治、经济方面的背景,于是他们学生时代的友谊也就变成了他们成人后的关系网。所以,教授主张孩子上当地最好的公立学校,这也是为他将来 的事业作准备。
——对于这一点,我回来后想了想,有一点点不同意见。我觉得,最好的公立学校里,有一些学生是通过权力或金钱的交易而进去的, 在这样的学校中建立关系,无疑是高效的。而好的民办学校,特别是那些收费昂贵的民办学校,其学生来源也是有特定群体的,它只是缺少政府一脉的资源而已,那 在这种学校建立起来的关系也不会差。
关于不要为孩子刻意营造温床的问题。教授认为,孩子应该上公立学校,现在普遍反映公立学校学习负担重,老师太严,甚至态度不好,那就当是给孩子锻炼,家长不要刻意为孩子营造温床。
—— 这么说来,我们是不是从澄上幼儿园开始就在给澄营造温床啊?最近又听到身边的朋友说公立学校老师态度不好的事情,真是把人搞得怕怕的,还要把孩子放到那种 环境去锻炼啊,我自认没有那么好的道行,应付不过来啊。而且,真有必要让孩子这样去锻炼吗?美国的孩子,小学也不用这么锻炼啊,怎么人家孩子就成长得那么 好呢?我想,至少小学阶段应该是快乐轻松的,有足够空间让孩子自己去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要紧张也要到初中以后吧?
关于文化认同
有移民想法或想送孩子出国读书的人注意了! 要么早早地,两三岁就把孩子送出国,要么就等孩子度过了青春期,高中毕业以后再出国。如果打算让孩子出国读书,一定要让孩子学习中国文化,不要到了外面,别人问起孔子都不知道。否则,孩子会面临文化认同的问题。
我 还问到一个问题:最近,澄遇到难过的事情,却撑着,故扮轻松,如果我在那时点出他的内心感受,他就会撑不住,趴在我的怀里哭起来。我这样做,好吗?教授 说,其实,对于感情,该撑的时候得撑,可以发泄的时候就得发泄。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澄在妈妈面前不敢表露其真实感情,妈妈要检讨。
其实,这一点,我早就想到了,但这会儿,这话从教授的嘴里说出来,我的心还是为之一怔。唉,我是不是在某些地方还是不知不觉中限制了澄,不够放手了?看来,在放手、尊重和平等这方面,还是路漫漫啊!
记得教授在早教上多次提到妈妈们的人生目标问题。而这个问题,也一直是我的困惑。这次教授再次提起,我又不得不再次思考这个问题。突然有一天,我似乎有点明白教授一再提人生目标的用意了,只是不知道是否有曲解。
我 想,教授一再提及父母的理想、人生目标问题,是不是想跟我们说,作为父母,你没有理想,没有更高的人生目标,这是你的局限性,但是,你不能以你的眼界、以 你的价值取向来限制孩子的发展。我们应该超越自己的价值取向来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放手让孩子去锻炼,去接触更多元、更深层的文化。也许,孩子就能超越 你的眼界,有他自己更开阔的视野,并确立起他的理想和人生追求。

心妈篇
在 谈到对孩子的溺爱问题时,教授多次提到公平与公正。其中就是对待孩子和对待自己要同样地公平。有妈妈就说自己再累再不想委屈了孩子,教授又笑了。他举了翩 翩的例子,说一次家里分吃的,一人一份,翩翩吃完了自己的,还想吃,姥姥赶紧将自己的那份塞进嘴里,翩翩傻了眼。大家都大笑起来,说自己很可能做不到。我 举了自己的例子,我告诉心心打人的人别人也有权利打他,所以心心打我我就一定会打她。她打我玩我就打她玩,她真打我我就真打她,不会让着她。又有妈妈说她 们通常会容忍孩子打自己,因为孩子只是打着玩呢。教授说这就是不公平。
我提了个问题,说自己发现心心对我很关心,但对别人,比如对老师和朋友,就 不如对我这么关心。我担心她会自私。教授却认为心心很正常。她应该是对妈妈比对别人更好。他认为这么小的孩子对老师的关心是带有功利心的,心心现在没有功 利心不是坏事。他提到了兼爱与偏爱,他认为偏爱是正常的人性。过度的兼爱的要求是强加的。
教授又强调,孩子的问题,一定是妈妈的问题。比如孩子与 人交往的问题,妈妈不仅要反思自己是如何对待别人的,还应该反思自己是如何对待孩子的。他特别强调了妈妈的面部表情,并且对在场的妈妈的面部表情一一做了 评价。我觉得教授毕竟是对这方面做专门研究的人,他观察的角度和敏锐与我们就很不同。他认为妈妈的面部表情向孩子传达的讯息多于语言,而多数的妈妈完全没 有意识到。教授认为我的面部表情也不好。我反对,我说自己表情很丰富。可教授说我的表情在于语言和声调的变化,但表情肌很平淡。哇哇哇,表情肌,我的表情 肌~~~~
关于孩子的自信心。教授认为我在这方面做的不够。他认为心心没有更好地去表现自己,尽管她也有一些表现欲,想表现自己的能力。他认为我 应该为孩子去策划一些表现的机会,以增强孩子的自信。我说,这与我自己的观念有抵触,我是当孩子有表现的机会时,会大力支持并鼓励,但我最反对策划。教授 觉得我并没很好的理解他的意思。但他仍然是他的老态度,不给太多具体的建议,让我去悟。我提到,我担心一些做法,会很功利。教授说,如果你以功利心去赞扬 孩子,孩子才会功利;如果你的做法,是为了孩子在表现中获取自信,孩子不会功利。好难去把握哟。慢慢悟吧。我又提到,孩子的自我认可,和为赢得别人的认可 的问题。教授认为,孩子对自己的认可,是建立在周围的人对他的认可的基础上的。所以,小的时候多让他得到认可的机会是有益的。而内化成自我的认可,是要到 青春期时才要考虑的问题。如果孩子在幼年时没有获得到足够的环境的认可,会限制他的自信的建立(心妈注:教授的意思,均是心妈自己的理解,由于没有能力记 录下教授的原话,是不是有所曲解,就请读者及教授原谅了)。从这些交流中,我还是感到,教授对孩子的期望值,比我高哟。
我还问到了心心上课时不喜欢举手发言的问题。教授的解释令我十分地吃惊。他认为,心心不想发言,是因为她自己觉得,没有必要通过这样的方法,来争取老师的夸奖,她知道自己反正是会的。而我自己一直是认为,心心是没有足够的勇气,或者是怕说错了丢人。
我 们又谈到理想。我一直在说自己是个随缘的人。而教授就没客气地说:你是没有理想的人。我承认,坦白地承认。我对自己没有理想,甚至对孩子也没有理想。教授 所说的理想,不是那种所谓的宏伟的伟大的理想,当然可以是,但并非只有伟大的才称得上是理想。理想就是一个人内心深处非常非常想去实现的目标,并且因为这 个目标,他可以义无反顾,可以放弃很多别人看来很实际的利益,并且因此而有极大的动力去行动(这是我自己对教授原话的理解),并从中获得无穷的快乐和享 受。他认为让孩子变得有理想是非常重要的,有理想的人才会最大限度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提到自己学生时代的理想,就是考上好的大学。教授说,那不 是你们的理想。这是应试教育要你们变得没有了理想。如果还让孩子以此为理想,他们也会象你们一样,考上大学会就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该奔什么方向了。他 说,有些孩子在学生时代成绩并不突出,看似很没有理想,其实他们中有些人内心深处有理想,他们平时所思所想所接触,都是在为自己的理想,所以他们走上社会 之后,才能就展示了出来。这个话题实在是太大太深了,不是只句话说得清楚的,还是得慢慢去悟呀。

教授篇
第 一。你让心心晚上学一年,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从上幼儿园开始,心心可能一直是班上比较小的孩子,尽管心心可能在很多方面都不错,但是能够去表现自己的 机会并不多。能够引起老师重视的机会也不多。更重要的是孩子非常需要他人的评价,来建立自己的信心和自我评价系统。老师和父母尽管很重要,但是随着年龄增 大,周围的群体对孩子的评价更重要。群体分为大群体和小群体。大群体基本上是班级,小群体是周围经常来往、玩的好的几个朋友。只有少数孩子,能够得到班级 大部分孩子的积极评价。这样的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会更高一些,对自己的要求和更高一些。这样的孩子在上学后一般都是学习很好,或者一直担任学生干部的孩 子。小群体的评价也是很重要,有很多孩子为什么那么在乎朋友,在乎小群体中对他的评价,其程度甚至超过家庭和老师。因为只有在小群体中他获得的评价,他认 为才能有助于他的自我评价。这也是我们研究青少年犯罪中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因为在家庭和学校常常获得负面评价的孩子,会更重视小群体对他的评价,如果这个 小群体是一个不良的行为群体,孩子就会学习的非常快。
人不可能在孤岛上生活,每一个人都需要周围的他人对他的评价,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他人的评价是自我评价机制建立的基础。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周围对他更积极、正面的评价,也希望在自己有表现的机会。
第 二、是不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评价,孩子才能去建立自己积极评价机制。并不是这样,如果是这样,就是把孩子变成一个尽善尽美的孩子,这 是不可能的。对绝大部分孩子,他们只要在一到两个方面能得到积极的评价,就足以帮助孩子建立起信心。说简单一点,孩子在某一方面比群体中的孩子强一些,就 足以去帮助孩子建立信心。既是孩子在很多方面都不错,但是没有那一方面特别突出。这个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也不一定是积极的。
第三,能力问题 周围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应该是以孩子能力为核心。不能偏离孩子的实际能力太多。这样可以有助于孩子的实际能力提高。他人评价的混乱会给孩子带来困惑。自我评价于实际能力相差太远,会给孩子带来很多问题。
第四,讨论领导能力是次要的。孩子首先要有一个积极地、基本符合自己实际能力的自我评价,这样才能促使孩子主动、积极去提高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不断提高实际能力和自我评价,才能促进儿童合适的自信,而不是盲目的自信。使儿童一直处在一个良性的发展中。
第五,领导能力是给出更高的要求。不仅是能力和自信,还有人际关系的技巧和方法,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策划和指挥能力等。
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小学、甚至在大学、工作单位。获得他人积极评价,以及对自己的能力、信心都能逐渐提高的人是少部分。成人中的一部分会转移到其他方面,也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处在一种消极的态度中。或用各种托辞去掩饰自己的消极态度。
孩 子现在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去锻炼,你必须要帮助孩子去建立信心,建立一个积极的自我评价。去提高孩子的能力。论坛上有很多孩子,特别是现在已经大一些的孩 子,他们的发展会对你们有很好的启发。特别是武汉琬琬的例子。我尽快把后几年的资料整理出来,放到专题里,会对你们有帮助。

虫妈篇
背景材料:虫虫,女,7岁,小学二年级,深圳。一个非常普通平常的孩子。
在这次聚会中,我问的问题最多,我自己的问题也最多。大致总结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面:语文:我问了关于老师要求孩子写周记的问题。教授说老师布置的周记不必认真,应付即可。碰到孩子不会写的字,如果是学过的,要她自己想自己写,如果是没学过,可以告诉她。这很好地解决了我心中的矛盾,知道该怎么做了。
数学:教授说要进行口算训练,背熟乘法口诀。所谓口算训练就是要大人说,小孩回答。口算训练好了,做题自然快了。
2.阅读能力:这是很重要的能力。如何加强阅读能力?首先要从听理解力开始,多听评书;再就是鼓励孩子编故事。这个方面,珠海的音乐课唱歌的点点小朋友能力非凡,教授大力称赞她了。最后就是不要看图画书,而要多看纯字书。
3. 畏难和抗挫折能力。教授说这个问题主要是由自己的期望值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所造 成的。所以,家长要做的就是要一方面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另一方面就是要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动脑筋。教授批评我自己肯定就是个不爱动脑筋的人,所以 孩子也就不爱动脑筋了。确实如此。很感谢教授的批评。
4.妈妈的问题:(1)容易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2)与孩子交流互动有问题,不能真正作到公平、公正和尊重。(3)自己的心态不平和,有焦虑感。(4)不够放手,导致孩子的独立性有问题。
结论:孩子的种种问题都是妈妈自己的问题,只有解决好了自己的问题,孩子的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所以,我要好好调整自己,努力去改善自己的问题。

丁妈篇
开 始教授以两首唐诗考察了丁丁对情景的想象能力和将文字转换为图象的能力,考察结果很不理想。丁丁后来自己跟我说,他当时有些紧张,时间又短,所以不如平时 表现好。不过,尽管有些偏差,但总还是存在较大问题的。经教授一说,我仔细回忆,发现丁丁确实在这方面锻炼不够,他以前很少做口述日记,讲故事都很少,小 的时候都是我讲,他讲的不多。在三年级时开始看三国,这让他的理解能力突飞猛进,但言语表达能力却得不到锻炼,于是差别就开始产生。同时,那个时候他对漫 画非常着迷,也严重影响了文字转换为图象的能力,通俗一点讲就是情景想象能力受影响,这是看图太多的结果。因为图画比较直观,让人无须想象。为此,教授建 议丁丁少看一些漫画书,并认真阅读西游记愿著。为什么是西游记原著呢?三国原著丁丁看得都烂了,怎么达不到这个效果呢?教授解释说,三国里大部分是对人的 心理和事件的描写,对情景的描写比较少,而西游记原著则不同,里面有很多关于情景的描写,认真阅读这些描写,对孩子的文字想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教 授看到了丁丁最近的数学考试试卷,这次考试是他们学校的“南奥之星”初赛,丁丁的语文和数学都没入围,数学只得了75分。有两道应用题失了8分,教授说这 两道题的错可以接受,另外的10多分却主要是因为丁丁做题不写步骤或者省略步骤而导致的,这很不应该。教授说,步骤一定要写清楚,每一步都不能省。这关系 的不仅仅是考试分数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将来做事是否严谨的问题,养成了这样不认真的坏习惯,以后做事情都会比较马虎不严谨,这种态度很有害处。

Categories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管教的艺术

 

转自香港教育署 文件一 文件二
管教的目的
1. 协助子女学习和巩固理想的行为
2. 减少欠理想的行为出现
3. 教导孩子自律(self discipline):可独立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 由依赖父母的阶段过渡至独立生活的阶段,最终自立成人

管教的定义
狭义:「管」就是订立规则和约束,「教」则是教诲和引导,当中包括技巧和方法。
广义:从错误中学习,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教与学过程。当中涉及:父母反思自己的管教信念和态度和分析自己的情绪变化;了解和更新父母所抱持的信念;摸索适合子女脾性的管教方法。

父母的管教信念和态度
父母威严不可恃
常见的想法:孩子反驳争辩,父母尊严何在,父母人生经验丰富, 孩子应当听教,父母迁就孩子便是软弱。
可能引致的不良效果:孩子觉得父母要尊严就不讲道理,扼杀孩子表达意见的机会,孩子或会模仿父母的霸道, 或会退缩怕事 。
有帮助的信念:孩子有权表达意见,互相尊重有助建立和谐关系。

爱不等於放纵
常见的想法:孩子长大自然会改, 现在无须太在意,孩子思想未成熟, 不懂得分辨对错,担心孩子失败后会失去信心,怕管教会破坏亲子关系。
可能引致的不良效果:孩子缺乏面对失败时自我排解的能力,掉以轻心, 少时不教, 将来后悔难反。孩子依赖性强,父母变得畏首畏尾, 孩子则变得霸道,影响朋际相处。
有帮助的信念:真正的爱不是袒护,面对挫败是学习成长的阶段。即时管教能收效,孩子要辨别自由与规范,孩子也要為自己的行为负责。
骂只有害无益
常见的想法:棒下出孝儿,责打会令孩子留下深刻教训, 日后不会再犯。好言相劝, 难以收效。工作已经很辛苦, 没有时间详谈。
可能引致的不良效果:孩子认同使用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父母易堕愈打愈狠的困境中。為了逃避责打而说谎,与父母的关系疏离。
有帮助的信念:打骂只会收到短暂的效果, 但会破坏双方长远的关係, 要修好绝不容易;大家保持冷静才易解决问题。
爱是无条件的
常见的想法:孩子不听教, 不值得对他好
可能引致的不良效果:孩子认定了爱是有条件的, 便不能学习真爱;孩子以為和父母的关係也是有条件的;有条件的爱, 会影响孩子的自我形象和价值
有帮助的信念:无条件的爱, 让孩子学习如何去爱和关怀, 真诚地关心别人, 以及更热爱生命;无条件的爱有助孩子接纳自己和面对失败
爱和赞赏是最好的动力
常见的想法:批评和责备令孩子有进步;称赞会令孩子骄傲和自满;有比、有竞争才会有进步;爱和感性的说话很难表达
可能引致的不良效果:孩子喜欢批评别人, 将来亦会批评父母;孩子觉得父母关心别人多於自己;孩子不被欣赏, 对自己没有信心;孩子以為父母不爱和关心自己, 或会以欠理想行為吸引父母的注意
有帮助的信念:讚赏能提升子女的进取心和自尊感;孩子需要讚赏以肯定自己的价值;鼓励孩子尽力发挥潜能;不要以為“爱”和“关心”可尽在不言中, 多表达可以滋润关係、培养感情
管教须鍥而不舍并永不言倦
常见的想法:孩子屡劝不改, 实难以管教
可能引致的不良效果:父母也放弃, 孩子还有动力改善吗?
有帮助的信念:父母肩负管教的责任, 以鍥而不捨的管教态度, 确立孩子心中父母的形象;永不言倦, 循循善诱, 相信孩子是会改变的, 希望在明天

父母的管教技巧可分為三类
(1) 预防欠理想的行為
预防孩子欠理想的行為是管教的首要工作,若有良好的亲子关係基础,父母便可较易处理子女的欠理想行為,订定明确的行為规则,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磨擦和衝突,大都可以避免。
订立规则:父母跟子女一起讨论, 订立行為的标準和规则,了解所订的规则是否符合孩子的智力、体力和年龄,规则要清晰易明,父母态度要温和及多用正面的字词
(2) 建立和巩固理想的行為
建立好榜样:

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行為,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如发觉孩子有欠理想的行為,不妨先问两个问题:孩子从何处学习到这行為?自己或配偶又是否不经意地作了示范? 透过不同的机会教导子女一些好人好事,引导他们欣赏别人的行為
引导式问题:
吸引孩子的注意,并配合平和的气氛,引导孩子思考可行的方法,要注意孩子的能力和耐性,令他能持续有成功感。用孩子的反应决定下一步:如孩子的建议是可行的,便让他自己逐步尝试;如孩子无从入手,父母才指示孩子可以尝试怎样做或引导他思考其他方案
给予适当的赞赏:
父 母要多留意子女的理想行為,多些赞赏。讚赏有不同的方式: 口头讚赏、物质奖励和透过身体语言表示欣赏。避免没有节制地使用物质奖励,以免孩子的成长目标有偏差。身体语言亦是对子女理想行為的认同,并可鼓励孩子再 接再厉。讚赏不一定只看事情的结果,亦应重视孩子在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口头讚赏要具体,讚赏要即时,家人的参与能营造互相欣赏的气氛
(3) 处理欠理想的行為
两项注意:适当的时间与平和的情绪有助管教;先处理一至两个行為问题。
积极忽略
孩子有时会做一些小动作吸引父母注意,父母可以刻意忽略这些行為,令孩子自感没趣而停止,这不是软弱的表现,反而是减少轻微欠理想行為的积极方法。父母亦要暗地裡留意孩子的安全情况,必要时才介入。
执行后果
孩子需要学习承担自己行為的后果,「后果」可以分為自然后果和订定后果,自然后果:是行為带来的必然后果。订定后果:是由人订定,与行為没有必然的关係。比如:长时间玩电脑游戏,自然后果翌日早上上课便会精神欠佳,订定后果超过了规定的游戏时间,周末便不准骑脚踏车
冷静时段及隔离时段(Timeout)
冷 静时段的目的是让孩子冷静,父母可以平和而冷静的语气清楚指出问题所在,不要使用可能令孩子恐慌的字眼。父母不要与孩子争论,以免问题恶化。父母决定冷静 时段的长短,孩子年龄愈小,冷静时间便愈短。父母要留意环境是否安全,并除去令子女分心的物件。孩子冷静下来才可结束冷静时段,继续活动和游戏。
隔离时段的目的是加强孩子的自控能力。当孩子行為失控,父母便需要把孩子隔离,以保障孩子及其他人的安全。方法大致与冷静时段的相同,但隔离地点可选择房间、墙角和厕所。不须理会孩子过激的行為,否则父母的注意会令这方法失效
持久贯彻、前后一致
言出必行,不要令孩子混乱,管教态度要一致,父母确切履行自己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