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给老鼠一块饼干》
一开始,小老鼠只是要一块饼干,可是,当你给了它饼干,它会要一杯牛奶,如果你给了牛奶,它会要一根吸管,它喝饱了之后,还要餐巾纸一张,然后……直到那个小男孩累得瘫坐在椅子上,任鞋带松松。最后,只有满屋乱乱的东西,和一只又在吃第二块饼干的老鼠。
天啊!多可爱啊!这分明就是家里那个调皮蛋、淘气包吗!
你说要睡觉了,她说要你讲两个故事,你讲完故事了,她要你拍拍她,你拍拍她了,她要你唱个儿歌哄她,你唱完儿歌了,她又要摸着你的一只手,你把手伸向她,她又想要喝水。你咬着牙起来倒来了水,她喝完说,要尿尿。 像不像?
童话妈妈点评:这本书买回来的一个月里,几乎天天讲。其实我看童话自己都该会讲了。
《大红狗》以一个个甜蜜温馨、幽默有趣的故事,给孩子们娓娓讲述的,是关于分享、公正、尊重、合作、责任感、诚实、和善、自信、友爱、乐于助人的道理。
童话妈妈点评:这套书非常可爱,蕴含着道理却不说教。狗是童话最喜欢的小动物,所以现在这套书自然是童话的最爱。有一天我在忙着,就告诉他让他自己看,我一会儿就来给他讲。我一边忙着一边听童话自己给自己讲,哈哈。
《鼠小弟系列》别看这个“鼠小弟”那么简单,它实际上包含了绘本所需要的所有要素。它通过线条的勾勒、色彩的搭配、明暗的对比和整体的幅面安排,非常细致地讲述故事,读者可以从连续的画面中读出完整的故事,幅面的空白和画面之间的中断同样留下一个可以展开的想象空间。而文字的搭配精而又精,恰到好处。在大人和孩子一起读的过程中,大人念着旁白,孩子看着画面的故事,文字与画面之间形成呼应和对比关系,常常能达到一种特别幽默的效果,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能感到无比的乐趣。这是亲子共读图画书能达到的最美妙的状态。
如果反复琢磨和回味这个简单的“鼠小弟”,你还会发现创作者的某种良苦的用心。我们可以想一想:为什么是老鼠小弟?为什么鼠小弟一定要画得那么小?为什么要留下那么多空白?再仔细看一看,那小小的老鼠活脱脱就是一个孩子呀!假想着站在孩子的角度,与他相对的世界就是那么大,这个大大的世界之外还有更大的想象世界。你再弯下腰仔细看看,那个小小的形象居然包含了那么多动作、表情的细节。假想一下,你的面前有一个孩子,如果不弯下腰、俯向前,近距离地、同等高度地观察,你会遗漏多少细节?如果你恰巧是一个爸爸或妈妈,你将失去多少发现与沟通的机会?
这便是那种典型的“儿童视角”(而不是“成人视角”)的图画书,它蕴含了创作者对孩子倾注的理解和热爱。它不但能给我们乐趣,还能给我们启发。
童话妈妈点评:童话姥爷看到鼠小弟的书的第一反应是:哎呀,现在的出版社可真会赚钱,留这么大的空白!这套书非常简练,却很适合2岁孩子看,他们的思维绝对可以跟上书中情节的发展。
《蚯蚓日记》这是一本极为有趣的图画书,以日记书写的方式,记录和表达了小蚯蚓的观察及思考。从小蚯蚓的观点看世界,纪录了学校、家庭和朋友之间的生活点滴,还有对自我、未来的想法,帮助孩子培养乐观、正向的态度,及多元思考的习惯。
童话妈妈点评:童话至今没有见过真正的蚯蚓,但是这本书却很喜欢。讲过一二十遍了。
我个人感觉,父母根据孩子的关注点给孩子选书和讲书,可以引起孩子的兴趣。比如小一点的孩子看到什么都喜欢动一动摸一摸,那么《母鸡咕咕和她的蛋》还有《阿齐和茵达》就非常适合;童话喜欢狗,溪溪妈妈推荐了大红狗,买回来之后果然很喜欢,这套书我也喜欢,因为它不说教;童话喜欢车,买了一套《Youpi小百科》,到现在为止只讲了《超级机器》《车的世界》。有一天他自己挑了一本《冷与热》,做了里面的一个小实验,我们俩在实验中就把实验用巧克力给吃了。他似乎还不能真正理解,似乎也产生不了兴趣,就此停住。
有时候孩子想看书可能只是想以此为契机,多和妈妈亲热一会儿。营造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让孩子在其中能够自然和放松,那么就足够了。
妈妈阅读的时候不妨夸张一点,时不时还可以和孩子表演表演书里的场景。童话有一次在大予家看了《猴子和鳄鱼》的故事,印象中好像是初中英语课本里的一课。后来在游泳池里我们假装成鳄鱼和猴子玩了一回,我看他仍然不太懂得为什么猴子说他没有带心,鳄鱼把它又送回了和‘岸边的情节,但是不影响他对这个故事的喜爱。
最后,最好能够在孩子没有听够的时候停止,掉着点胃口——这一点好像和蒙氏的最大限度给孩子以满足背道而驰,但是从大人的精力以及与孩子相处的技巧上的角度看还是有意义的。要是光满足他,那还不得天天十二点睡觉了。
当然,不用把看书当作任务,童话两岁前没有表现出任何喜欢书的样子,过了两岁半以后就越来越喜欢了,之所以喜欢我想还是因为他开始从中得到了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