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童话

转贴一个说谎的故事

一天,孩子放学后在客厅里玩篮球。正玩得起劲的时候,不慎打落书架上一个花瓶,瓶口顿时摔掉一大块碎片。更令孩子大为惊骇的是,这个花瓶是家里世代相传的古董。为了掩盖自己闯下的弥天大祸,孩子慌乱的把碎片用胶水粘起来,胆战心惊的放回原位。
由于每天都会擦拭花瓶上的灰尘,所以当天晚上,细心的母亲就发现了花瓶的“变化”。吃晚餐时,他问孩子:“是不是你打碎了花瓶。”害怕受到惩罚的孩子灵机一动说:“一只野猫从窗外跳进来,怎么赶也赶不走。它在客厅里上窜下跳。最后碰倒了架子上的花瓶。”母亲很清楚,孩子在撒谎,因为每天都是她在上班前把窗户一扇扇关好,下班回来再一一打开。然而面对孩子胆怯的眼神和家人疑惑的目光,母亲只是不动声色说:“看来是我疏忽了,没有关好窗户。”
就寝前,孩子在床上发现了一张便条,母亲让他马上到书房去。本以为蒙混过关的孩子顿时心里一沉,看来还是难逃一劫。既然已经撒了谎,他打定主意,无论母亲怎么说,都拒死不承认,这样他就是发再大的火也拿他无可奈何了。
书房里,母亲的脸平静的沉浸在柔柔的光晕中,没有一丝波澜,看到孩子忐忑不安的推门进来,她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巧克力盒子,把其中一块巧克力递给了孩子:
“安迪,这块巧克力奖你,因为你运用神奇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会开窗户的猫,以后你一定可以写出很好看的侦探小说。”接着,她又在孩子手里放了一块巧克力:“这块巧克力奖你杰出的修复能力,虽然用的是胶水,但是裂缝吻合的几乎完美无缺呢,不过记住,你用的胶水是用于修复纸质物品的,修复花瓶不仅需要更强的胶水,还需要更高的专业技术。明天我们把花瓶拿到艺术家那里,看看他们是怎样是一件工艺品完好如初的。”母亲一边说着,一边又拿起第三块巧克力:“这最后的一块巧克力代表我对你深深的歉意,作为母亲,我不应该把花瓶放在那么容易摔落的地方,尤其是当家里有一个热衷体育的男孩子的时候。希望你没有被砸到或者吓到,我的小甜心。”
“可是妈妈,我……”孩子之前那颗叛逆的心早就飞到了九霄云外,他努力解释些什么,然而只笨拙的吐出几个字。母亲用手指轻轻挡在孩子唇上:“我的巧克力盒子已经空了,所以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现在去睡觉吧,晚安。”她温柔的吻了吻安迪的前额,然后走出书房。
之后的日子,一切照旧,唯一的变化是,孩子再也没有撒过一次谎,每当他不由自主的想要撒谎时,那三块巧克力就会立即浮现在眼前。

解读:一个人的道德感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我感觉有些孩子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而有些孩子越用这样的方法效果越不好。如同治水,既堵且疏,才能治标又治本。

今天中午童话没有睡觉,晚上回家玩了一阵子之后开始爆发,找茬得发脾气。非常累了还非要讲故事,爸爸在蚊帐里打死一只蚊子,童话指着蚊帐上另外一个蚊子的半截身体说:那个不是蚊子,是虫子。我说:嗯,那个是虫子,爸爸打死的是蚊子,在那边呢。就为这么句话,使劲哭。我说,你累了咱们不讲故事了。童话生气得把我和THB都赶了出来。过了一会儿叫我,进去一看小家伙居然已经擦干了眼泪,喝完了奶。抱着他要求和解,娘俩在床上唠叨了二十分钟,小家伙一放松下来,居然翻了个身就睡着了。累坏了呢!

Categories
感受生活

关于健康(07-05-29)

经童话姑姑推荐,在新浪论坛看到了清开灵导致孩子药物过敏的帖子。这不是一个新话题了,很久以前(具体啥时间忘记了)就有人在论坛上发过。说实在的,我不太喜欢看报纸,一方面因为我个人对这些远离自己生活的东西比较淡漠,另一方面是因为想看的东西总是很多,看不过来。有时候手边实在没啥看的,抓过来两张报纸看,关注的题目都是关于市政的和孩子的。
不看报纸,不上网我们怎么知道那个那个医生开的药是安全的?莫说当父母了,就连食物都是前几天还吃着呢,没准哪天就下架了,就算为了健康得活着,也要关注时事啊。

甭管气象学家是如何定义夏天来了没有,对于咱当妈的来说,夏天来了就意味着蚊子来了。经过多年的实践,隆重介绍电子灭蚊拍,沃尔玛有售,<20rmb,>50%的命中率。。只需讲拍子靠近蚊子,垂直距离较近时电场会将蚊子吸引过去,接触到拍面的时候会将蚊子电死,伴随电火花。去年买了一个用电池的,被童话把装电池的盒子摔坏了;今年买了一个充电的,超强啊,电火花又厉害了很多。昨天晚上用它至少灭了20只蚊子,否则童话身上的20个包就变成40个了。:-(。希望以后长大一点不需要夜里把尿了,蚊帐就够用了。
注意事项就是一定要远离孩子,今天早上童话不听劝告被电了一下,但是电流很小,因而没有什么损伤。貌似他有点害怕这个东西了。

Categories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感受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吵架法(转)

中华人民共和国夫妻吵架法
第一条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家庭安定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特制定本法。
第二条夫妻吵架应坚持能不吵则不吵、以沟通为目的、以吵架促感情、及时主动和好的四项基本原则。
第三条夫妻吵架的声量以不被孩子听到为最佳标准,以不打扰到邻居为最高界限。
第四条夫妻吵架的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将争吵升级到武力冲突。如已升级到武力冲突,男方不得使用拳脚,女方不得使用爪牙,打击范围以白天穿着的衣服所能覆盖的范围为限。
第五条夫妻吵架应就事论事,不扩大范围,不翻旧帐,不进行人身攻击,尤其不得提及对方的生理或心理缺陷。
第六条夫妻吵架不得以对方父母、兄弟姐妹及亲戚朋友为攻击对象。
第七条夫妻吵架的任何一方不得向对方父母告状。如在战争期间遇到家庭聚会,夫妻双方应坚持以模范夫妻的形象共同出席。
第八条夫妻吵架的和好应遵循男方主动、女方积极配合的原则。和好时间不得超过争吵后的24小时。
第九条 本法的解释权归夫妻双方所有。
第十条本法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Categories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童话

你是个好母亲吗?–龙应台

如果你怀疑半岁大的娃娃有鬼怪附身。所以你把她从十楼的窗口丢出去,或者把她塞在箱子里闷死(在纽约发生的)。如果,你一生气起来全身发抖,会情不自禁地拿香烟去烫小孩的腿;或者,六岁的小叮当不听你话,偷吃了巧克力,你就用铁箝把他的牙齿全敲下来(在台湾发生的),那么,你这个母亲的得分是负值的,也就是说,比零还低。你读完这篇文章就赶快去看精神科医生。
如果你给孩子吃得饱、穿得暖、用得足,可是你工作太忙,从来就抽不出时间跟孩子们聊天、放风筝、看场电影,换句电脑用语,你专门供给硬体——房子、冰淇淋、零用钱,但是不给软体——耐心、微笑、爱,你这个母亲,大概只值二十分。
如果你不仅让孩子们吃饭、穿暖,还刻意地花时间和他们去交朋友。胖妞跌伤的时候,找你吹一下就眉开眼笑。小毛被人欺负了,跟你耳语两句,就心满意足。孩子们认为,除了毛茸茸的小黑以外,你是他们最忠实、最温柔的伙伴。这样,你这个母亲可以得四十分——才四十分?当然啦!因为你跟小毛他爹三天两头仇人似地吵架。别以为房门关得严,孩子又睡得沉。花瓶把梳妆镜打个粉碎,隔村的人都听得见。孩子在被窝里头哭的样子你就没看见。
如果你这个妈妈不但是孩子们最亲密的伙伴,也是爹爹最温柔的助手;不但懂得家庭营养,也知晓儿童心理;不但对孩子管教有方,而且对公婆和睦周到。家里内外更是窗明几净,是所有的小朋友都爱来的窝。这样的母亲,该得一百分了吧?! 不,在“美丽测验”的标准中,这样慈爱、细心、“完美”的母亲,只能拿六十分。 为什么?
因为这样的母亲,就像一只辛勤的母鸟在枝叶深处努力地筑巢、喂哺,但她丝毫不知道,这株她所栖息的大树正受万虫蚀蛀,随时有倒塌的危险,看看胖妞和小毛正在进入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从十二到十五岁,他们的发育都还没有完全,但我们为他们准备的教育制度将把他们的肩膀拉斜,因为书包很重;要使他们视力衰退,戴上眼镜(你现在觉得胖妞眼睛清亮动人?多看两眼,不久了);要使他们眼布血丝、面目呆滞,因为睡眠不足;要把他们训练成高压下的竞争动物,因为他们发觉:一起捉青蛙的朋友其实是考场中的敌人。换句话说,对每一个胖妞和小毛,我们这个小岛上的成人世界都张着一张大网等他们闯进来,一进来就掐死他的童年与快乐。
这株“大树”里另外有只惊人的虫,正在把树上所有的叶子一寸一寸地吃掉,每吃掉一叶,就留下一圈焦黄的窟窿。这只虫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经济成长”。
我们自己是胖妞和小毛的时候,街上有火红的凤凰花,河里有透明的细虾,海边有怪模怪样的沙蟹。我们现在所留给胖妞和小毛的,河里有垃圾和带汞的鱼,街上有“年年绿化”的脏牌子和秃死的树,海边有废弃的电池和金属,海里的珊瑚一片死亡。这,是胖妞和小毛的明天。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关起门来做个细心、温柔的母亲,你觉得够吗?想想看,你在家里教小孩“活”读书、重思想,学校为了联考,却强迫孩子死记生吞。你在家里给孩子准备最营养的早餐,商店供应你的,却是假的奶粉。你在家里教导孩子珍爱自然生命,出了门的孩子却根本看不见、感触不到自然生命。
关起门来做个“好”母亲,够吗?解决问题要从根本治起。如果你真心爱你的子女,而且懂得如何去爱,你应该如切肤之痛地体认到:把小圈圈弄好是不够的,你必须发挥力量促成大环境的改造。先进国家的妇女早就诉诸行动了。日本的妈妈,发现巷口那家超级市场卖假冒的乳酪,她所加入的“主妇联”组织立即采取行动,抵制这家商店。美国的妈妈丧失了心爱的女儿——被酒醉的驾车人撞死,她马上组织所有关心的妈妈迫使警察作严格的取缔。德国的妈妈担心核子大战及生态的破坏——她希望德国代代子孙都能享受黑森林的呼吸,于是她开始阅读有关核害及污染的资料,甚至组织了一个政党,来实现她们的理想。
台湾的母亲,你又在做什么呢?为工作忙吗?为三餐操心吗?上插花班、有氧韵律体操课吗?打麻将吗?串门子吗?觉得空虚、寂寞、无聊吗?为孩子的未来忧虑吗?
如果只是在小圈圈里亲亲孩子的脸颊、吻吻他的手,我们究竟为孩子的明天做了什么?现代的母亲已经不是一个跟着三寸金莲、“父死从夫、夫死从子”的愚妇;你受过教育,有智慧、有能力、有思想,为什么不主动为孩子争取一个比较美好的未来?现行的教育制度有什么毛病、核电厂该不该建、环保局的预算够不够、卫生署的措施等等,并不是“男人”的问题;这些事切身地影响到胖姐和小毛的未来,就是母亲该关怀的问题,就是“女人”切身的问题。任何有胆识的母亲都应该抽出那么一点点时间,从厨房和梳妆台边走出来,大声地说话,勇敢地行动。
如果你真想给眼睛清亮的胖姐和小毛一个值得活、值得爱的明天,你就得做一个主动的、一百分的母亲,不能是一个被动的、小圈圈里的、六十分的妈妈。

Categories
童话:3-4岁

近期流水账(07-07-26)

童话最近3岁8个月了,那是相当的可爱。

某日夜,我正在做梦,感觉童话爬到我身上了。我在半梦半醒的状态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继续做梦。过了一会儿听童话说:“妈妈,你能不能往边上点?”。哦,原来是我睡得太靠床边了,他想翻到我的另外一边。我往边上一挪,他立刻滚下来挨到我身边又睡了。此时才发现外面电闪雷鸣的,小家伙是不是害怕了?
某日和老师聊天,老师说童话非常喜欢剥鹌鹑蛋,某天早上为了剥皮,吃了8个鹌鹑蛋。后来不想吃了,又动员老师帮他吃。
有天早上童话上幼儿园的时候带了很多玩具,到晚上去接的时候就剩了两三样,问及此事他说:“送给小朋友了”。老师说他这个年龄是用玩具、零食换友情的时期,等到五六岁的时候就会发展其他的模式。我说:“其实童话留下的那几样玩具,是他最近才得到的,因而孩子自己对这件事情本身有所把握”。老师笑。
某日幼儿园一个小朋友送给童话一个东西,第二天又要回去了。我担心这类事情对童话有潜在的影响,早上匆匆和老师交代了一下。晚上碰面的时候老师说:“我问了童话,童话说他愿意还给他。那么孩子既然不计较,我们大人就不必替他担心了。相反,看到孩子这样的状态,我们会觉得他很平和。” 我觉得老师在这件事情上处理得挺好。

童话在新幼儿园基本上已经完全适应了,慢慢得在建立朋友关系,每天下午去接他都是一种享受啊,他会满脸堆笑得扑过来,充分让我感受到被依靠、被信任、被喜欢的幸福。刚去的时候他都是待在教室里,慢慢得他会在大厅一边玩一边等我,现在则完全无法预测,需要楼上楼下院内院外得找。
从上新园开始,没有一次说“我不喜欢上幼儿园”这样的话,而在以前的旧园的时候这句话是经常挂在嘴边的。客观来讲,我觉得两个园的老师都很有爱心,也负责任。而这种差异我理解为是教育的境界有所不同,在较低的层次,是事倍功半;而在较高的层次,是事半功倍。

Categories
童话:3-4岁

延庆两日游(07-07-22)

周末为了帮助童话爸爸倒时差,一家人去延庆玩了两天。有两件事情的感觉挺有意思,如下:1、延庆号称夏都,去了之后却没有觉得特别得凉快,天气比较闷热;2、入住的阳光假日酒店,预期比较低,住进去感觉却还可以;希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给人的感觉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希望越大,失望就会比较大;如果希望本身比较小,也许没有失望,而是惊喜呢。前几天看心理访谈的一个节目,心理专家给两个小组的任务不同,A组两分钟之内吹两个气球,B组两分钟之内吹十个气球。最后A组完成了5个,兴高采烈;B组完成了8个,垂头丧气。所以:给孩子定任务,一定要让他自己不断得有满足感,而非挫败感。
到了延庆,去了两个地方:野鸭湖和龙庆峡。野鸭湖几乎没有什么开发,看到了一片水和鸭子,很是幽静。在水边碰到一群人拿着据说价值百万的摄像器材在拍宣传页,观摩了一会儿。遗憾的就是去得有点晚,否则可以多待一会儿;而龙庆峡则过度得开发,四处都是游人。


野鸭湖

近距离接触

鸭子们出来了

龙庆峡,手里这条蛇吓到了不少人

龙庆峡谷

回来的路上我开得高速,去的时候还看路两边的风景呢,回来的路上一路下坡和弯道,基本上没机会看四周。开完了恨不得胳膊腿儿都哆嗦了,山路开车感觉太难把握了。坐在副驾上的童话爸爸指点了若干次,口气和善,感谢他的好脾气和耐心~

Categories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亲子关系的十个基本要诀(转帖)

1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2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
3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4孩子的学习来自家长的行为和情绪,而不是家长的指令。
5所有行为必有其正面动机。
6有更好的方法,每个人定会追随。
7凡事总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8成长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
9应该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替代孩子成长。
10 “爱”不可以作为筹码。

(一)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 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绝对一致,所以孩子的看法与你的不同,没有什么奇怪。
● 每个人之间的不同,建造了这个世界的奇妙可贵。孩子一定会有一些地方比你更好,而你有的优点长处,孩子不会全部拥有。
● 每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及规条都有不同。所以你不能要求孩子有完全与你一样的性格。
● 每个人都是他本人多年建立起来的信念、价值观及规条的产品。你走过的岁月,与孩子将要走的不会相同,对你正确的不一定对他也正确。
● 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自己独特的地方。你能接受孩子的不同之处,他才会接受你对他的看法。
● 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情,不能假定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也会有一样的结果。所以你的经验是孩子的参考资料,但并不一定保证是正确或可行的法则。

(二)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
● 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改变自己,孩子才会有可能作出相应的改变。
● 一个人不能推动另外一个人。每个家长或孩子都只可以自己推动自己。
● 一个人不能“教导”另外一个人。所以,没有“教”,只有“学”。因此,“教”孩子不重要,使孩子“学”到了才是重要。
● 一个人不能要求别人放弃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去接受另外的一套。孩子也有他自己的一套,明白他的一套,从他的角度看,最有机会使他接受你的意思。
● 好的动机只是一个人去做某一件事的推动力,但是不能给他控制别人,或使事情恰如他所意愿地发生的权利。你认为那是为孩子好便一定要他跟随你的意旨去做,往往适得其反。

(三)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 自己说什么不重要,对方听到什么才是重要。老是强调自己说得怎样正确没有用,孩子收到的讯息对他来说是什么意思才重要。
● 话有很多种方法说出来,使听者完全领会讲者意图便是最好的方法。用孩子听得明白、能够接受的语言对他说话会有最大的效果。
● 没有两个人对同样的讯息有同样的反应。一个孩子对你说话的反应,不代表另一个孩子也一定会有同样的反应。
● 说话有没有效果由讲者控制,由听者决定。孩子的反应告诉你说了的话有没有效果,而你可以改变说话的文字和方式去控制效果。
● 改变说的方法,才有机会改变听的效果。没有效果的说法,越说孩子会越不接受,效果越差。

(四)孩子的学习来自家长的行为和情绪,而不是家长的指令
● 家长处理一件事的行为模式,孩子看到了,下次也会跟着做。
● 孩子看到家长面对一个情况时产生的情绪反应,便会认定那是正确的,并且在自己面对同样情况时会作出同样的情绪反应。
● 言语或文字本身不能在孩子身体和脑子里产生有学习效果的行为模式或情绪反应。所以教条式的训导效果不大。
● 家长的指令,若用孩子不懂的语言模式发出,会使孩子难以跟随。不要只为自己想说什么而说,先想一想这样说孩子会不会不明白,修正了才开口。

(五)所有行为必有其正面动机
● 每一个人都为满足自己内心的一些需要而做事。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有其意识不到的意义,也就是说是有意义的,但他不懂得也不能说出来。
● 每一个人的行为,对他来说,都是当时环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孩子的潜意识有很多程式,去确保在每一种情况中选择给他最多最好的做法,虽然潜意识有时会欠缺周详。
● 家长需要把孩子的行为与动机分开。我们可以不接受一个人的行为,但接受背后的动机。孩子行为的本质有错或者效果不好,我们应该加以否定,但孩子总是不断地企图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我们必须肯定他这样的动机。
● 接受一个人行事的动机,便能接受这个人,因而可以引导他改变行为。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加以肯定,再引导孩子去另找更有效的做法,这是最易使孩子接受你的途径。
● 情绪和动机都没有错,只是所选用的做法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情绪给孩子力量或方向,动机维持孩子想提升的心,帮助孩子找出有效的做法,是家长的责任。

(六)有更好的方法,每个人定会追随
● 每一个人都选择能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孩子不懂得解释,其实他亦一样。
● 人拒绝改变是因为未曾找到更好的方法。孩子必须自己明白那是更有效果的方法,他才会接受,因而改变。
● 让一个人认识到另一个方法能使他得到更多,而付出的代价更少,这个人自然采用那个方法。孩子,同每一个人一样,不断地在这点上努力。
● 提供更好的方法是帮助,即是给对方更多的选择:指定必须用某个方法,却是企图操纵对方。所有人都欢迎帮助,抗拒操纵。你的孩子欢迎你的帮助,但会抗拒你的操纵。

(七)凡事总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 至今不成功,只是说至今用过的方法尚未得到预期的效果。对孩子必须坚持效果,而不是坚持方法。
● 没有办法,只能说已知的办法行不通。每天都有新事物出现,对孩子的方法也可以有不同。
● 世界上尚有很多我们过去没有想过,或者尚未认识到的方法。教导孩子是数年以至数十年的事,这么长的时间里,总可以有新的方法想出来,就是怕你停步不肯去想。
● 只有相信尚有未知的有效方法,才会有机会找到它和使事情改变。相信没有办法对你没有好处,只会使你停在无力无助的境况;相信有办法可以使事情有转变的可能,才会愿意开始真的去想想。
● 无论什么事情,我们总有至少三个选择的权利。只有一个或者两个选择的情况便是陷入困境;有第三个选择想出来,便会有第四个、第五个及更好的选择出现。

(八)成长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
● 孩子所做的或遭遇的每一件事,都对他的将来有所影响。
● 孩子从发生的事情中学习,从而懂得处理将来遇到的同样事情。
● 孩子尝试各种不同的做法,是想去找出其中最好的一个。
● 孩子要不断尝试新的方法,才能知道哪一个是最好的。
● 孩子的生活中充满好奇,正是为了学习如何掌握得更多。

(九)应该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替代孩子成长
● 代孩子做孩子该做的事便是企图替代孩子成长。
● 任何替代孩子成长的企图,最终都会在孩子的身上产生负面效应。孩子学不到,会依赖和缺乏自信。
●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不到该学的东西,长大后要付出很大的痛苦代价。
● 家长代孩子做孩子该做的事,不会得到孩子的尊敬。爱依赖的孩子只会对父母抱怨及挑剔。
● 鼓励和引导孩子做他自己的事,是最有效帮助孩子成长的方法。这样,孩子才能够成长得有能力和可以照顾自己。
● 孩子的自发性、积极态度、自律,都与这点有关,因为这些都需要从“自己做自己事”中培养出来。

(十)“爱”不可以作为筹码
● 家长对孩子的爱超越一切事物,应该是孩子在世界上永不会失去的东西。因此,家长不应随便地用它作出要挟或作为交换的筹码。
● 这份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大信心及活力的泉源。因此,孩子必须对这份爱没有任何的怀疑。
● 这份爱若在家长的语言中表现出带有条件的话,孩子会对亲子关系的崇高程度有所怀疑。因为这份爱,正是亲子关系的基础和支柱。
● 这份爱若因为孩子做的某些事失去的话,孩子渐渐会变得不在乎它,也就是不在乎这份亲子关系。因此,不要什么事都把它抖出来做条件。
● 家长若对孩子开出条件,把这份爱作为筹码,孩子他日也会把对家长的爱作为筹码。今天的社会中,很多亲子关系完全破碎,便是这个原因。
(摘自<亲子关系>李中莹著)

Categories
童话:3-4岁

童话讲的故事(07-07-09)

今天去接童话,他坐在小桌子旁边,拿着米莉茉莉的书给我讲了如下的故事:
1. 有一个很大的樱桃树,米莉茉莉摘了很多樱桃,她们吃饱了,就回家了。他们两个抱了抱脖子。
2. (以《给我一个家》为基础)米莉茉莉碰到两个刺猬,刺猬说救救我们吧,我们粘在一起了(书上两只刺猬画得重叠在一起)。米莉茉莉就把他们分开了。青蛙说救救我们吧,我们想去大池塘。于是他们就去了大池塘。老鼠说我们要去很远的地方,那个地方叫做玩具店。海豹(其实是水獭)说我们要去大海,大海里面有怪兽。米莉和茉莉就把怪兽打死了。小鸟说快来快来,天上有翼龙,快来帮他们点蜡烛,因为他们要过生日了。米莉茉莉帮他们点蜡烛。
3. 一个温暖的夏夜,米莉茉莉在烤肉,他们把衣服烤着吃了。
4. 米莉和茉莉总是看鱼缸里的鱼,他们说:“妈妈我们要看鱼,请你离开,你打扰我们了”。妈妈说:“小朋友,我要去参加生日宴会,你们要乖乖得呆在这里”。然后妈妈就去了,米莉茉莉就很伤心。
这几个故事都是他自己瞎编的,和书上的文字基本上没有对应(除了2,那本书的主题是人类的行为侵占了动物们的生存空间,所以各种动物都在向这两个孩子倾诉)。我坐在旁边,享受着这些童话自称为超级好听的短故事。

有一天晚了一个教具,发现b,d,q,p这几个字母非常得相似。其实以前只是觉得b,d,p比较相似,q倒是新发现的。所以说小孩子在依据感觉认识世界还是很有道理的。

Categories
童话:3-4岁

转园第六天(07-07-04)

早上送童话后问了问老师他不睡觉都做什么,老师说他会一会儿把狗弟弟扔高,然后接住;或者是不是得站起来看看,然后再躺下;呵呵,只要不是一直在床上躺着做白日梦就行。
晚上4:40去接,已经吃完了晚饭,在大厅找到他的。老师说上午和小朋友冲突了一次,中午睡了一会儿,下午发现被咬了好多包,哇呀呀,这是流脑流行的季节啊~~。童话在幼儿园玩到大概6:20回家的,我感觉他比一周前放松了很多。
难得他今天没在车上睡觉,回家吃完饭就洗澡,然后两个人一起看电视,在沙发上玩了一会儿,后来他指挥我给他做五角星,最后讲故事睡觉。感觉今天情绪不错,只是被蚊子咬了好多包有点烦躁。

语录:
童话抱怨蚊子要他,我问:那你怎么不咬它呢?
童话:因为它没煮熟呀!

童话:妈妈,我属什么的?
妈妈:你属羊啊。
童话:那我就没法吃肉了。我要属恐龙。要不恐龙没有人属,他们就伤心了。

童话:是不是我头发长长以后就可以当女孩了?

Categories
童话:3-4岁

转园第五天(07-07-03)

早上是7:00硬给叫起来的,不过情绪还好,天灵灵地灵灵,保佑他中午能睡午觉吧!
结果晚上接的时候一问,还是没睡。晕,晚上7点在接爸爸的路上就睡着了,半夜不知道几点把我叫醒给他冲奶,然后我接着睡,他估计也很快睡着了。这一觉到了早上7:00,睡了一整圈。

下午到幼儿园的时间是4:40,餐厅没有一个他们班的小朋友。路过的小朋友们都在嚷嚷着“2008,火山爆发,为了救你,变成烤鸭”。到了班里童话也给我来了一遍,可见孩子们觉得好玩的东西普及得很快啊!老师说他一整天基本上都在教室里,老师提议去外边玩他也不去。我想他可能觉得屋子里比外边安全–外边孩子太多,这似乎是一个好的征兆,说明他对老师对小朋友的认可。我到了之后童话却要求出去,然后一直在外边玩到去接爸爸,大概是6:40左右动身的。

晚上在幼儿园的时候碰到一个情况。我和童话在小房子里玩,然后童话跑到一边去了推小车,我也跟了去。童话推了一会儿车又要进房子里,正准备开门,另外一个小朋友在滑梯上让妈妈帮他把房子推过去。童话说他要进去,那个小朋友的妈妈义正言辞得说:“你已经走开了,另外一个小朋友现在在玩。……”。童话继续说他想玩,那个妈妈制止了他,让他过一会儿再说,因为她要把房子推到那个孩子要求的地方。之后又僵持了一段时间,童话一边玩他的车,一边在争取。整个过程中除了一次我建议他和小朋友商量而外,都是那位妈妈在拒绝他,我一直在观察。类似的事情碰到好几次了,没有错,幼儿园的规则是:你离开了,其他孩子可以玩。但是很多时候这样的规则是大人在执行,是大人在这样的规则中体验到了某种在其他地方不能够获得的安全感,而不是孩子。一方面,我个人觉得规则更多得需要孩子自己去实践和体验;另一方面,比执行规则更重要的是:还可能有双赢的方案。比如上面这个例子,那个孩子只关注房子的顶部(他爬在上边玩),而童话只关注房子的内部(他要进去),并非两个人不可以共享。假设在办公室里只有一个计算机,每个人都要排队才能够用上,如果上一个人去了卫生间,而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工作空间已经全然被毁了。那么该如何处之?死守着拼体力?还是从头再来?这个问题是不是类似于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有什么更好一些的规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