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童话:3-4岁

假想游戏(07-06-18)

最近,童话玩了两个假想游戏:

1. 鼠小弟故事里的情节:
鼠小弟穿了件小背心,说:我再也不借给别人穿了。
小蛇过来说:好漂亮的小背心,让我穿穿好吗?
鼠小弟:不行!
小蛇伤心了:反正我穿着也不会好看。
鼠小弟很同情得:不,不,我借给你穿。
……
这一段反复玩了好多次,我当鼠小弟,他当小蛇。

2. 打针游戏
在笔筒里找出一个自动铅笔,笔头是金属的,天然的针筒道具啊。
自此热衷于给我和童话爸爸打针。

有一种假象游戏是用来疗伤的,孩子在现实世界中所不能够表现出来的情感,会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释放。打针的例子很容易理解,最近的体检和疫苗看样子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幼儿园体检,童话是最后一个验血的,老师们说他从一察觉就开始哭,所有的小朋友都打完了他才在老师帮忙蒙着眼睛的状态下抽血。打疫苗的那天早上,听说要打针,立马就把我赶出了卧室。后来又做了很长时间的工作,该打针的时候还是趴在地上大哭!最后被抱到医生那里的时候哭着对医生说:你轻点好吗?其实我倒觉得打完了之后他很轻松,到了幼儿园之后还骄傲得宣布自己打针了,哭了。
鼠小弟那个游戏是在缓解被拒绝失望还是在学习同情心呢?看他玩这样的游戏,还是蛮心疼的。

Categories
童话:3-4岁

重读《爱与自由》

《爱与自由》差不多是三年以前读的,因为是演讲的整理稿,因此这本书有些地方并不是非常严谨。看过这本书,再看过《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算是理解了蒙氏的教育理念。

昨天在拿出来看的时候,还是震撼颇多。书里的大量例子让我在生活中找到了对应,心理的震撼还是很大的。这几天不算是一帆风顺,一些观念在书里呈现出来的时候,无疑对我自己是心灵修复。

我在想,一个人内心强大到底表现成什么?遇到外界的压力和误解,不会轻易怀疑自己,而能够凭直觉感觉到对方的问题所在。如果能够帮助,那么就去做,如果帮助不了,那么也不会给自己形成压力。

这两天天气热,加上童话每每在外边玩得不亦乐乎,不经意间用脏爪子一抹,小脸就变得象小花猫一样。可是身上的多处擦伤,根本就不愿意进水里洗澡,这都脏了两天了~
昨天小家伙在幼儿园和悦悦还有轩轩轩比赛看谁能够不睡觉,晕~,结果自然是没有睡了,结果回家路上就睡着了,早上5点翻身起来让我给冲奶喝。
偶尔发现他会维护好朋友的利益,比如大予的东西坚决不让别人动;大予也会维护童话的东西,有意思。只是,是不是有点早?

Categories
童话:3-4岁

恐龙玩具(07-06-11)

周日早上童话的奶粉没有了,带他去沃尔玛买,他先是发现了一个泡泡水要买,同意了,但是要求他只买一样玩具。后来看到了恐龙模型的玩具,又把泡泡水放下,抱着恐龙走了。在超市里,把那个恐龙玩具给他碰到的陌生小朋友,成年人,老爷爷老奶奶看,说:“你看我们买恐龙玩具了”或者:“这是我们买的恐龙玩具”。是在分享喜悦吗?我晕啊!总体而言,感觉他对外界环境比较信任。
恐龙玩具真是喜欢得紧,吃饭的时候玩儿,睡起来玩儿,就在临睡觉前玩儿了会儿沙子。第二天早上又给爸爸看。早知道他这么喜欢这个东西,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就应该买这个呀!
周日的下午在楼下玩了一会儿,院里的孩子可真多呀,上小学的,幼儿园的,还有小不点儿在家的。我蛮喜欢夏天的,院子虽然不大,但是孩子们都在楼下跑一跑,挺好。回家吃了一碗饭,不错。

Categories
童话:3-4岁

爱自己还是爱孩子

前两天看了孙瑞雪的一个访谈节目,里面提到没有被惯坏的孩子,原因是什么呢?看下面的场景:
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在吃饭,妈妈在旁边喂;孩子长到三岁了,妈妈则变成了追着喂。人们会议论纷纷说这个孩子被惯坏了。真的是这样吗?
当孩子到了两岁多的时候,从能力上已经完全能够自己吃了,而家长还在喂他,为什么?因为我们担心他吃不饱,因为我们觉得孩子吃一顿饭要花很多时间。喂了呢?节省了大家的时间。那么这个行为是在爱谁?爱自己,透过孩子来爱自己。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因此当父母真的想清楚什么是爱孩子之后,不会有被惯坏的孩子。相应的还有自由,自由也有度,不能伤害自己,不能伤害他人,不能干涉他人,除此而外什么是绝对不能做的呢?画了黑色的太阳是孩子的自由,为了找出最好吃的那一块巧克力而尝遍了一整盒是孩子自由,把那团亲手制作的泥巴称为火山也是他的自由啊。

想起了前一阵子看的一本书,本来是给童话买的,而我自己却非常喜欢。书名叫做《因为我爱你》,大意是说老爹爱着村庄里的孩子们,这个村庄是老爹给孩子们修建的。老爹砌了一堵墙,以免孩子跑到外面危险的森林里去。然而有一天村里最好奇的那个孩子跑来说他发现墙上有个洞,老爹笑了,因为他知道这个孩子一定会发现。最好奇的孩子从老爹那里出来,终于抵挡不住诱惑从洞里爬了出去,想看看外边那个世界。这一去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那个洞了。孩子不知道的是,他出了门之后老爹就收拾东西找他去了……..。围墙是为爱孩子而修建,那个洞,固然危险却也是为了爱孩子而留下的。

Categories
童话:3-4岁

记交往片段

童话晚上要去沙堆玩,于是两个人一同去。走到车跟前这小家伙停下来了,说:妈妈我觉得马甸公园有点远。我晕啊,这懒小猪~

到了沙坑,童话拉着的沙滩船被另外一个小朋友(姑且称为A)注意到,那个小孩主动来说:我能和你一起玩吗?童话答应了。两个小家伙玩,玩法也很简单,最早是童话用瓶子往沙滩船里倒了很多沙子,然后拖着走。A显然是很想玩那个沙滩船,童话说:好沉呀。A就接口说:沉我帮你来拉吧。童话没让,拉了一会儿,童话把沙子从沙滩船里面倒了出来,蹲在地上专心对付这堆沙子。A再一次要求玩沙滩船,童话答应。A不断得往童话这边运沙子,童话的那堆沙子逐渐从小堆变成了小火山,后来又被整治成了一个蛋糕。再后来A想把沙滩船带到滑梯上,童话答应。再后来A对此玩具失去了兴趣,还给了童话。

这个时候来了小朋友B,比童话小一些,上来就把童话”蛋糕”上的几根”蜡烛”给弄倒了,童话不高兴,一边修理一边制止B,B又拿着他的跳绳把手戳在童话的”蛋糕” 上,童话着急了,一把揪了出来扔到了一边,又开始修理。B小朋友这时候应该也不高兴了,拿着跳绳把手捅童话后腰,童话转过来一看,说:你干嘛?B小朋友再捅,童话一把抓住了跳绳,说:你干嘛。这个动作在B小朋友看来也许与抢玩具差不多,急忙把绳子往自己身边拉,两个孩子僵持住。后来B小朋友的爸爸出来干涉,抓住了绳子的中间,我对童话说:他的爸爸已经来了,你放手吧,他不会再捅你了,这是他的东西,你需要放开手。说了好几遍童话都不放,无奈,我在童话和那个爸爸中间抓住了绳子,说:好了,妈妈拉住绳子了,他不会再捅你了,你放手吧,这是他的东西。童话闻言松开了手。B小朋友由爸爸带回家。我担心这件事情对童话有影响,就问他愿不愿意和妈妈说会儿话。小家伙倒似乎没有任何波动,继续蹲下来弄他的沙子。也许这件事情处理得比前两天童话了乐豆的冲突好一些,所以孩子没觉得有什么问题。然而我在场的时候,很少看到童话如此和一个小朋友争执。也许因为以前发生争执的多是大孩子,童话争几下就会哭出来要求妈妈帮助,而这个小朋友明显比童话小;也许是因为童话最近在语言上有了一些进步,更能够把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说出来?我不确定。其实我觉得这两个小朋友交往能力都不错。A很主动,对童话的东西很尊重,我想这是童话把玩具给他玩的一个原因(第二天又去玩碰到A小朋友,才发现他已经六岁多了,只比童话高10cm左右,让人有错觉);B即便是和童话抢绳子的时候都没有哭。

前两天接上童话以后,乐豆在我们后边出来,他说:我要在这里玩一会儿。童话闻言就挣脱开我的手说:我也要在这里玩。等跑到乐豆身边却被乐豆一把推倒在地,童话爬起来,又被推到,又爬起来就开始反击,一边反击一边说:乐豆打我,乐豆打我。乐豆从我第一次看到他的那一天他就恰逢他把兴冲冲和他再见的童话推倒在地。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我一直认为互相喜欢的孩子才会冲突比较多,因为独生子女需要不太会和其他孩子相处,所以倾向于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彼此相处的方法。然而前些日子去蟹岛,因为童话用铲子挖沙子的时候把一些沙子扬到了乐豆的身上,乐豆抓着沙子就往童话脸上扔,扔了数次,确实让我心理咯噔一下。
联系到这些情况,我当时把童话抱开了,然而童话不依不饶得哭了很久,不断得说:乐豆打我。往后如何处理呢?我和THB产生了分歧。我认为应该让童话自己去摸索办法,真的被逼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想出办法,没有人会坐以待毙,而THB则认为如果孩子被逼到一定程度,他的愤怒会使得他的行为变形,所以应该现在就干涉。

Categories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草还会长出,孩子不会再来

草还会长出,孩子不会再来
邦拜克

当麦克3周岁时,他要了一个玩具沙箱。他爸爸说:“我们的院子完了,以后小孩会一天到晚往花床里扔沙子,猫也会去凑热闹,那些草必死无疑。”  
而麦克的母亲说:“草还会长出来的。”  
当麦克5岁时,他要一副秋千架。他爸爸说:“完了。我见过人家在后院架那玩艺儿。你知道那以后他们的院子看起来像什么?像草场上的一个干泥潭。孩子用运动鞋刨地,肯定会把草弄死。”  
麦克的母亲说:“草还会长出来的。”  
爸爸在给塑料游泳池吹气的空当警告说:“你知道他们会把这地方弄成什么样子?他们会把这弄成可以发射导弹的荒郊野地。但愿你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们会把水弄得到处都是,害得你成天抗涝排水,否则你就得淌着齐脖子深的泥水去倒垃圾。等我们拆掉这玩艺儿时,这个街区就会出现一个独一无二的棕色草坪。”  
“别发愁,草会再长出来的。”  
当麦克12岁时,他主动提供自家的院子作为露营地。父亲站在窗口,看着他们在外面打桩子,竖帐篷,摇头叹息道:“我为什么不把草籽拿去喂鸟,还省得我播了半天。那些帐篷和那一双双大脚丫子肯定会把每一片草叶都辗成泥土。别费心回答了——”他把头转向麦克的母亲,“我知道你想说:‘草会再长出来的’。”  
车房墙壁上的篮球筐引来的人群比冬季奥运会还多。原来只有垃圾桶盖那么大的一块秃斑渐渐发展成大片不毛之地,扩占了整个院子。等到新草刚刚冒头的时候,冬天来了。雪橇又把草芽变成了地垄,麦克的爸爸叹息道:“我对生活并无太多要求,无非就是小小一块草地。”  
他的妻子安慰道:“草会再长出来的。”  

那年秋天,草坪美极了。生机勃勃的青青绿绿的草如厚厚的茵毡铺满了整个院子,覆盖了被运动鞋踏过的小道,掩没了自行车经常在那儿摔倒的小径,环绕着小男孩用茶匙翻掘过的花床。  可麦克的父亲对此视而不见。他以焦急盼望的目光越过草坪,声音发颤地问道:“他会回来的,是不是?”

解读:听说这个一篇反映越战的文章,也许仅仅是反映孩子童年短暂?此文在童话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的时候被频繁引用。孩子依附是短暂的,陪伴是短暂的,愿我们能够珍惜现在。

Categories
童话:3-4岁

科技馆之旅(07-06-03)

周日和大予一起去了科技馆,两个孩子从进了馆就开始各玩各的,最初大予进去玩沙子,童话则坐在一个小恐龙身上不下来,还给小恐龙起名叫做滴答滴答小恐龙。后来大予去楼上玩车,童话则在走迷宫。再后来走丢了,童话自行下楼去玩沙子,看森林动物,最重要的活动还是趴在滴答滴答小恐龙身上表达喜爱之情。最后大予累了,先走了,我们玩儿了一会儿也去吃饭了。
这次科技馆人很多,而且给人一种特别焦燥的感觉。周围的孩子们不断被催促着去看看其他好玩的,或者是家长在有限的资源里终于看到空隙,招呼自己的孩子来玩。说到底,玩儿是孩子的事情,而大人却比孩子还着急。同样的事情比如吃饭,比如学习,比如兴趣班,比如睡觉,能留给孩子的空间到底还有多少呢?这样的环境让我感到必须不断得提醒自己,才能控制自己不要把自己所感受到的压力传达给孩子,以便给他更多的自由。不管妈妈是怎么感受的,童话还是很喜欢这里的,宣布还要来玩,还要来看滴答滴答小恐龙。

左边这个就是童话所说的滴答滴答小恐龙
Categories
童话:3-4岁

六一儿童节的活动(07-06-01)

今天是儿童节了,童话幼儿园组织大伙儿去蟹岛玩,整体而言,我比较喜欢那一片绿茵茵的感觉,城市海景当然不能够和真正的海滩比了,不过那么多的水,如果真的是夏天来的话,应该是感觉比较清凉的。
进了门孩子们直奔沙子而去,立马蹲下漫无目的得挖了起来。我还没把相机拿出来呢,活动就开始了,什么竹篮子打水,寻宝,沙雕大赛,拔河,一刻闲功夫都没有。最后只好草草照了几张了事。童话宣布:明天我还要来这里玩儿。

下午我还要开会,所以把童话放在了姥姥家,又因周末晚高峰太堵,所以决定2号再去接。晚上给打电话过去互诉衷肠,可是姥姥不想让接走。
童话不在家,闲适得洗个澡,吃个饭,看看书,感觉也是不错的。
宝贝儿,妈妈爱你~,想念你~
Categories
童话:3-4岁

六一儿童节的礼物(07-05-31)

在物质如此丰富的时代,是否还有必要给孩子准备礼物?我想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爱和关心,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才能感受到安全和舒适。在爱的五种语言中,礼物是其中一种love language。关于孩子的问题我通常会把他当作一个大人一样来体会他的感受,这样是按照成人的观点来看待孩子吗?前两天和老师交流的时候忽然老师冒出这么一句话,确实让我比较意外。蒙氏的教育理念认为孩子有自己的精神胚胎,成人所需要做的是给孩子提供充分自由的环境,使孩子的精神胚胎得以茁壮成长为每个独特的个体;而传统的中国教育体系里则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往上写什么,完全取决于环境。我个人尝试站在这两者中间寻找平衡,一方面尝试去理解孩子的所作所为,在此基础上给他以自由;另外一方面,我也会尽量把他当成一个大人,具有独立的情感。在两种教育理念的冲击中,孩子在成长。在未证明为错误的情况下,我将会一如既往得以我的体验指导对待孩子的态度;如果将来有一天被证明是错误的,那么我改正。好像扯远了,还是说说六一儿童节的礼物吧。

1. 西游记动画版:童话已经念叨了很长时间,这次趁着过节特价买给他了;
2. 童话爸爸许诺的自行车,但是还在商店里呢;
3. 小妖怪系列,有点搞怪,但是很有趣。
4. 橡皮泥,但是还没有到货,让人抓狂啊~~

最后,我能送给童话最好的礼物就是母爱了,这却不单单是六一儿童节的礼物了。而且只能留待将来证明了,唯愿我们能够一直一直以对方为骄傲,一想起对方就有笑容浮上脸庞。

~~~~祝小朋友六一儿童节快乐~~~~

Categories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童话:3-4岁

几本恐龙的书(07-05-31)

最近童话小同学超级喜欢恐龙,每天讲的都是恐龙故事,玩的都是恐龙游戏,连上的幼儿园都变成了翼龙宝宝幼儿园了。经自己整理以及网友推荐,整合一下推荐几本童话比较喜欢的恐龙书吧。

恐龙世界(The story of dinosaurs): 《普太拉成长记——无齿翼龙的故事》,《小布隆冒险记——雷龙的故事》,《米莫斯逃生记——似鸟龙的故事》,《特拉称雄记——霸王龙的故事》。这一套书的特点是将恐龙相关的知识融入了故事中,每页画面里出现的主要动物在书的最后有比较详细的说明,不影响故事的连贯性。在读这套书的过程中,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辨认各种动物。可惜的是,最后一本在当当长时间缺货。:-(。
说道恐龙,就不得不提蒲蒲兰绘本系列的恐龙温馨故事系列:《你真好》,《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我是霸王龙》。这套书是去年在第三极买的,我个人不喜欢它的画面,感觉缺乏美感而且太乱,但是每个故事都读得我有流泪的冲动。在大人眼里不完美的画面孩子却能够捕捉住细节,很不错的一套书。
穿越时空系列的《恐龙世纪》,主要讲的是马门溪龙从出生到最后变成化石被人类发现的故事,因为这本书童话当了好几天的马门溪龙。最有趣的是他开始的时候总也记不住马门溪龙的名字,每次都不好意思得笑笑说:妈妈,我是什么龙来着?后来记住了还奇怪呢:怎么我现在觉得马门溪龙的名字不难记了呢?
神奇校车第一辑《追寻恐龙》,神奇校车再一次发生了奇特的变化,带着孩子们回到了三叠纪,白垩纪和侏罗纪。看到最后那个弗瑞斯恐龙的画像之后,母子二人哈哈大笑。
DK视觉奇观系列的《恐龙》,视觉奇观(eye wonder)系列我个人挺喜欢的,传递的知识量比较丰富,而且图片很多,对孩子而言容易形成感性认识。
追踪恐龙系列,有愧三维立体恐龙世界的宣传啊~,比较有特点的地方是对每种龙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而且书后有本系列介绍的所有恐龙的一个类似家谱的东西,能够看出演化过程。

最近我自己也买了几本书,觉得挺有意思:《人类的故事》《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丢三落四的小豆豆》和《不可思议国的小豆豆》。从儿童书的角度看,日本的作品非常多,我理所当然得推理他们的教育体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为什么?

今天偶然在早教看到了教授很久以前说过的,而我又费了很大力气也没有找到的话,倍感幸运,贴在这里: 教育孩子是非常不容易,要知识,要经验,要心血,要情感。在养育孩子二十年中,从孩子还没有出生,到孩子长大成人。有三句话:1、做了父母,是我走向成熟的开端。2、教育孩子,也是教育我自己。3、孩子成人了,我成熟了没有?当你孩子快要离开你的时候,你已把你的爱给了孩子,孩子成为你的骄傲。你才能真正感受到人的意义和人的价值。一个做不好父母的人,他一生中不可能有这样的感受。一个人不知道怎样去爱自己的孩子,他怎么可能知道去爱周围的人和爱这个世界。